两liǎnɡ副词,俱、全。李白《猛虎行》诗:“三吴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追随。”韩愈《春雪间早梅》诗:“那是俱疑似,须知~逼真。”“两逼真”指雪与梅全都一样。韩愈《县斋有怀》诗:“指摘~憎嫌,睢盱互猜讶。”柳宗元《酬韶州裴寄道州吕八大使》诗:“标榜同惊俗,清明~照奸。”下句言裴与吕为官俱清正明察。以上四例两都与表总括的副词(皆、俱、互、同)对举。李商隐《石城》诗:“共笑鸳鸯绮,鸳鸯~白头。”李商隐《代赠》诗:“鸳鸯可羡头俱白”句意相同,一作“两”,一作“俱”。陈子昂《鸳鸯篇》诗:“飞飞鸳鸯鸟,举翼相蔽亏。俱来绿潭里,共向白云涯。音容相眷恋,羽翮~逶迤。”李白《留别曹南群官》诗:“仙宫~无从,人间久摧藏。”韩愈《汴泗交流》诗:“超遥散漫~闲暇,挥霍纷纭争变化。”此两句描写士兵球戏,有时似乎俱闲暇,忽而又变为剧烈。以上四例细玩文意两也应为俱或全。 两 《说文》:“二十四铢为一两。”《左传·闵公二年》:“重锦三十两。”又表偶、对之义。《韩诗外传》十:“行不两全,名不两立。” 1.通“輛” liang 〔例一〕 《尚书·牧誓序》:“武王戎车三百两。”注:“车称两。”两,车的单位。两通“辆”。 〔例二〕 《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百两,百辆车。 两,来母、阳部;辆,来母、阳部。来母双声,阳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2.通“魉” liang 〔例一〕 《左传·宣公三年》:“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罔两,即“魍魉”。两通“魉”。 〔例二〕 刘向《说苑·辨物》:“木之怪夔罔两。” 两,来母、阳部;魉,来母、阳部。来母双声,阳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3.通“裲” liang 〔例〕 《北堂书钞》一二一陈思王表:“先帝赐臣两当铠一领。”两当,即现在的背心。《释名·释衣服》作“裲裆”。两通“裲”。 两,来母、阳部;裲,来母、阳部。来母双声,阳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两 两(一) liǎng ❶二。《鄘风·柏舟》一章:“髧彼两髦,实维我仪。”毛《传》:“髧,两髦之貌。髦者,发至眉,子事父之饰。仪,匹也。”《齐风·还》三章:“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从,zòng,通“纵”,追赶。臧,善,好。 ❷一双,量词。《齐风·南山》二章:“葛屦五两,冠緌双止。”朱熹《集传》:“两,二履也。” (二)liàng ❸通“辆”,指车。《召南·鹊巢》三章:“之子于归,百两成之。”《鲁诗》说:“车一两为两。两,相与为体也。”又:“车有两轮,故称为两,犹履有两只,亦称为两。”《齐诗》说:“以成嘉福。”郑《笺》:“是子有鸤鸠之德,故以百两之礼送迎成之。” ☚ 严 甫 ☛ 两读音l·iang(ˇ),为i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良奖切,上,养韵。 ❶计量单位,一两为十分之一“斤”。 ❷二。 ❸双;成对的两个。 ❹不定的少数。如:这两天。 上一条: 両 下一条: 兩
两读音l·iang(ˋ),为i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力让切,去,漾韵。 ❶与“辆”同,量词,用于车。《书·牧誓序》:“武王戎车三百两。” 上一条: 両 下一条: 兩 两几,后面加量词表示少量约数。《哥哥劝妹子》(小曲子):“切了一片萝卜牙了一根葱,咯咯噔噔翠茵茵重活两天人。” 两〔liang〕1.oub: ~只鸡。oub ngongl dab gheab. 2.jix: 四~酒。bleib jix joud. 两边 〔liang bian〕 oub nqadoub ghaot: ~都有人住。oubnqad oub ghaot sat mexnex nib。 两面 〔liang mian〕 oub mianb. 两旁 〔liang pang〕 oub nqad;oub biand 两头 〔liang tou〕 1.oub toux:棍子的~。ghob blad nangdoub toux. 2.oub oub geal.他们~都满意。jid mix oub gealsat kied shanb. 两样 〔liang yang〕 oub yangb. 两兩ㄌㄧㄤˇliǎng二2497见「两十」、「两下」、「两个」、「两么」、「两叉」、「两屯」、「两片」、「两爿」、「两击」、「两半」、「两头」、「两边」、「两老」、「两芒」、「两西」、「两权」、「两乔」、「两份」、「两巡」、「两块」、「两抠」、「两岔」、「两析」、「两奇」、「两𤖭」、「两侪」、「两单」、「两空」、「两经」、「两栋」、「两柱」、「两拾」、「两挑」、「两响」、「两重」、「两段」、「两退」、「两耽」、「两套」、「两造」、「两款」、「两搭」、「两赏」、「两崴」、「两嫂」、「两精」、「两干子」、「两工人」、「两下儿」、「两下半」、「两大小」、「两口话」、「两个公」、「两个仔」、「两个头」、「两个字」、「两个运」、「两个声」、「两门子」、「两子爷」、「两子叔」、「两子姨」、「两子家」、「两子娭」、「两子嫂」、「两子舅」、「两不上」、「两不像」、「两日外」、「两气生」、「两片门」、「两公婆」、「两文钱」、「两火计」、「两尺儿」、「两爿生」、「两办格」、「两双闪」、「两双岁」、「两世人」、「两龙馆」、「两只洋」、「两生儿」、「两生叔」、「两仔爷」、「两仔乸」、「两仔娘」、「两用衫」、「两半儿」、「两半爿」、「两半嘴」、「两头开」、「两头乌」、「两头爿」、「两头忙」、「两头听」、「两头鬼」、「两头亲」、「两头起」、「两头蛇」、「两头厨」、「两头腾」、「两必先」、「两边爿」、「两边前」、「两边做」、「两对半」、「两圪团」、「两老妈」、「两百五」、「两夹病」、「两爷子」、「两爷姩」、「两还依」、「两来才」、「两来的」、「两来钩」、「两扭子」、「两把手」、「两间厢」、「两张皮」、「两坡水」、「两苦腮」、「两事家」、「两拄偿」、「两叔孙」、「两虎腮」、「两岸边」、「两股档」、「两夜子」、「两官嫜」、「两郎舅」、「两面头」、「两面羌」、「两面黄」、「两面焦」、「两指锄」、「两挑担」、「两响子」、「两响炮」、「两炭得」、「两说着」、「两姨丈」、「两姨夫」、「两姨哥」、「两盏灯」、「两桥儿」、「两样生」、「两哥舅」、「两破三」、「两套儿」、「两倒水」、「两家头」、「两娘女」、「两娘子」、「两娘母」、「两脚马」、「两脚车」、「两脚梯」、「两脚船」、「两脚猫」、「两粒神」、「两骑牛」、「两搭界」、「两睇喇」、「两短打」、「两鼓腮」、「两赖子」、「两颔珠」、「两嫁了」、「两撇子」、「两撇鸡」、「两膀清」、「两趟七」、「两横头」、「两横横」、「两影儿」、「两个齿儿」、「两日头病」、「两手扳肩」、「两片两夹」、「两爿边沿」、「两打一算」、「两打交界」、「两只手儿」、「两只月日」、「两出水房」、「两头儿忙」、「两头儿沉」、「两头白面」、「两头进水」、「两头挂橛」、「两头起拍」、「两边嘴儿」、「两夹当儿」、「两夹径儿」、「两夹褃儿」、「两份仔车」、「两合水儿」、「两米子饭」、「两守伯五」、「两妈老子」、「两串院儿」、「两间两耳」、「两事旁人」、「两叔伯母」、「两性之人」、「两姓旁人」、「两面刀儿」、「两面正间」、「两面光鲜」、「两响子炮」、「两祖婆儿」、「两旁另人」、「两旁外人」、「两髦鬖子」、「两镬三倒」、「两个平平悬」、「两子丈明佬」、「两手搭伴儿」、「两只平平悬」、「两头不入机」、「两头有到岸」、「两头勿入港」、「两砍一猫腰」、「两倽一般悬」、「两家婆新妇」、「两眼一抹黑」、「两腿拧麻花」、「两勾儿的一勾儿」、「两只肩头扛把口」、「两勾子后儿一勾子」   二;两èr liǎnɡ【同】 都可用作数词;代表的数字一样,都表示大于一,小于三的整数。 【异】 “二”适用范围宽,常用作序数;可以放在“第”、“初”、“其”后面,也可以放在“则”、“次”和亲属称呼的前面;用于小数和分数;在多位数中,一般用于“十”、“百”、“千”、“万”、“亿”的前面和后面;也可用作基数,但一般用在度量衡单位前面;在表示基数时,可以单说,一般不直接放在名词前面。只有数词用法。[例]一加一等于~。“两”适用范围较窄,不用于序数、小数和分数;在多位数中,常用于“千”、“万”、“亿”的前面;在“半”的前面,一定用“两”,不用“二”;常作基数,作基数时,后面可以是度量衡单位词,也可以是非度量衡单位词;作基数时,不能单说,可以直接放在某些名词的前面,例如:“两校”、“两国”等。此外,还有双方、不定的数目等意思,例如:“我们这样做,可以两全其美”,“今天开会,你一定要说两句”;“二”没有这些意思。除作数词外,原还可用作量词,表示重量单位,例如:“他一次能吃5两水饺”;“二”没有量词用法。[例]~只蝉在树上烦人地叫着。|上班高峰时间,~辆汽车互不相让,堵塞了交通。 两兩liǎng❶数字,一个加一个是两个。常用于成双的事物、表示计量单位的词语或“半”“千”“万”“亿”等的前边 △ ~口子|~千年|~半儿。 ❷双方 △ ~全其美|人财~空|~可。 ❸表示不定的数目,相当于“几” △ 多住~天|真有~下子。 ❹市制重量单位,10市两为1市斤,1市两等于50克。 两liǎng
两兩❶数目;双方:~便︱~难(nan)︱~歧(qi)丨~胁︱~翼︱~颊︱~性︱~栖︱~抵︱~样︱~厢︱~庑(wu) ︱~全︱~可︱~造︱~曹︱~口子︱~面光︱~面派︱~面三刀︱~世为人︱~袖清风︱~全其美︱~相情愿︱~败俱伤︱~小无猜︱一身~役︱三三~~︱三长~短︱进退~难︱首鼠~端︱模棱~可︱判若~人︱三言~语︱一举~得︱一刀~断︱依违~可︱势不~立︱脚踏~只船︱三天打鱼,~天晒网。 ❷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天再说︱他真有~下子。 ❸市两的通称:铢(zhu)~悉称(chen)︱半斤八~︱此地无银三百~。 ○银~(指做货币用的银子)︱斤~(分量,多用于比喻)︱掂(dian)斤播~。 两liǎng❶ 数字“二”的另一种说法:两百│两千│两筐。 ❷ 双方:两可│两全其美。 【提示】多用于书面语或固定格式。 ❸ 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找两个人帮忙│过两天我回家。 ❹ 姓。 两liǎng数词,二。《河伯》:“驾两龙兮骖螭。”洪兴祖补注:“《括地图》云:‘冯夷常乘云车,驾二龙。’”汪瑗集解:“驾两龙,谓以两龙驾车也。两龙就是两。” 另见“liàng”
两liàng通“辆”。《尚书·牧誓序》:“武王戎车三百两。”孔传:“车称两。”《诗经·召南·鹊巢》:“百两御之。”毛传:“百两,百乘也。”《天问》:“兄有噬犬,弟何欲? 易之以百两,卒无禄。”洪兴祖补注:“《春秋》昭元年,夏,秦伯之弟鍼出奔晋。《传》曰: 罪秦伯也。《晋语》曰:秦后子来仕,其车千乘。后子,即鍼也。《天对》注云:百两,盖谓车也。逸以为百两金,误矣。两,音亮,车数也。”《九叹·远游》:“委两馆于咸唐。” 另见“liǎng” 两liang两岸 两半儿 两边 两便 两鬓 两侧 两抵 两端 两广两湖 两极 两可 两肋 两立 两论 两利 两面 两难 两旁 两栖 两歧 两讫1 两清 两全 两手 两通 两头 两厢 两相 两性 两样 两翼 两造2 斤两 市两 银两 两班倒 两边倒 两不找 两重性 两党制 两点论 两回事 两脚规 两口子 两码事 两面光 两面派 两面性 两下子 两性人 两院制 两张皮3 小两口两岸三地4 两败俱伤 两报一刊 两次三番 两弹一星 两得其便两地分居 两耳不闻 两个凡是 两个文明 两个效益 两虎相争 两极分化 两肋插刀 两面夹攻 两面三刀 两栖部队 两栖动物 两栖植物 两全其美 两全之策 两权分离 两人世界 两手空空 两相情愿 两小无猜 两袖清风 模棱两可 势不两立 一刀两断 一国两制一举两得 半斤八两 掂斤播两 分斤掰两 三三两两 两条腿走路两眼一抹黑 脚踏两只船 两手抓,两手硬 两头小,中间大 此地无银三百两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两liang❶数目。二。多用在一般量词和“半、千、万、亿”前:~支手好做事,~条腿好走路|~棵树一样高|一个烧饼分成~半儿|这个非洲国家有~千头大象。 ❷表示少量的不定的数,和“几”相近:我过~天再去看你|他们隔着车窗没说上~句话,火车就开了|他妈很生气,打了他~下|看不出你还有~下子。 ❸〈量〉表示重量,10两即1斤:这种毛衣得用1斤6~线才能织成|1~棉花和1~铁不是一样重吗?注意“两❶”与“二”在用法上有区别。1.读数目字、分数、序数时用“二”不用“两”,不说“一两三四五”、“两分之一”、“第两”。2. 个位数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不说“二个人”“二本书”。3.在“斤、里”等传统度量衡单位前常用“二”,在“公斤、公里”等新兴的度量衡单位前多用“两”,如“二斤米、二里路”、“两公斤油、两公里路”。 两(同)二 两liǎng❶ 数词。一般用于量词前面,与“二”所表示的数相等:晴雯果然接过来(扇子),嗤的一声,撕了~半。(三一·718) ❷相当于“俩”(lia),两个:长了这么大,你那里知道那“奴才”~字是怎么写的? (四五·1032)你们东府里,除了那~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六六·1606) ❸表示数目不大的不定数:又下一回棋看~句书,香菱便走了。(二四·531)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顿。(三四·774) ❹两个方面:赋景咏物~关着,又新鲜,又大方。(三七·860)此处蕉棠~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十七一十八·369) ❺一斤的十六分之一: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七·153)
两liǎng古代名物 > 科技類 > 度量部 > 重量單位(附) > 兩 兩 liǎng 重量單位名。《漢書·律曆志上》:“二十四銖爲兩,十六兩爲斤。”顏師古注引李奇曰:“黄鐘之管重十二銖,兩十二得二十四也。” 两两liǎng〖数词〗 一加一所得(14)。《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两个君主两个大臣肝胆相照,互相信任,怎么会被流言蜚语所改变呢?《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沿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出来,那是酿泉。《徐文长传》: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有时拿尖利的锥子扎自己的两耳。
两liàng〖量词〗 计算车乘的单位。后作“辆”(2)。《送杨少尹序》:车数百两。——车子有几百辆。《送杨少尹序》:车几两,马几匹? ——车子有几辆,马有多少匹?
两liǎng〖副词〗 表示同时存在。可译为“同时”、“并”(1)。《诸葛亮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先帝忧虑汉朝与魏贼不能并存。
两liǎng〖名词〗 双方(6)。《楚归晋知罃》:两释累囚,以成其好。——双方都释放俘虏,以结成友好。《吊古战场文》:两军蹙兮生死决。——双方军队迫近啊,生和死立见分晓。《蔺相如完璧归赵论》:两无所曲直也。——双方都无所谓理亏理直。 两兩liǎng❶ 成对的两个。李白《望天门山》:“~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魏学洢《核舟记》:“其~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❷ 双方。《左传·成公三年》:“~释累囚,以成其好。”《孔雀东南飞》:“~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❸ 二。《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人在也。”《陈涉世家》:“陈胜佐之,并杀~尉。” ❹ 表示不定的少数。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拨弦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辛弃疾《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三点雨山前。” ❺ 量词。❶ 双。《诗经·齐风·南山》:“葛屦五~。”(屦jù:草鞋。) ❷ 匹。《左传·闵公二年》:“重锦三十~。” ❻ 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汉书·武帝纪》:“罢三铢钱,行半~钱。”《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十娘道:‘妾所卧絮褥内,藏有碎银一百五十~。’” ❼ 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两。《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 另见本页liàng。
两兩liàng量词。用于计算车。后来写作“辆”。《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御之。”(之子:这个女子。归:出嫁。御:通“迓yà”,迎。)《孟子·尽心下》:“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虎贲三千人。” 另见本页liǎng。 两*liangC1BD ❶数词。二:~条毛巾/~万。 ❷双方:~败俱伤/~全其美/~讫。 ❸重量单位。古制二十四铢为一两,今制十钱为一两:缺斤少~/五斤六~。 ❹表示不定的数目,与“几”差不多:过~天再说/他真有~下子。 各方2 各方2方(军~;校~;甲~;诸~;庶~) 我方:我(敌~) 双方:两(两下;两面;两边) 双边 颇我 彼我 彼各 彼此 恋爱的一方:相好 婚姻关系中的男方:凤 一个方面:一方 一面 偏方 相对各方中的一方:家(上~;公~) 敌对的一方:敌方 头敌 对头 敌方和我方:敌我 恩仇 并立的三方:鼎(鼎足)
另见:有关的人 活动的人 ☚ 各方2 对方 ☛
并列 并列并(并排) 骈 齿(齿列;齿班;齿躐;齐齿;隶齿) 比(比并;次比) 齐(齐齿;齐列;齐班) 方 同列 平列 軿列 两种事物平列:两(势不~立) 表示并列关系:或(~者;~诸) 既 也且 又 以 亦 及 而 并 将(~信~疑) 与 和 暨 等同,并列:侪 同列,并列:班行 并列的样子:肆肆 (平行排列:并列) ☚ 排队 排列状况 ☛
不定的数量 不定的数量些(些个;这~;那~;有~) 若干 如干 若如 若而 表示大约的数目:数(数个;概数;荒数;约数) 庶(庶几) 来(二十~岁;两个~月;五尺~长) 谱 论 恕几 大约 大体 大致 八成 左右 上下 光景 模样 内外 前后 摸边儿 差不多 八九不离十 一千与八百之间:千儿八百 表示不定的少数:数个 表示一至十的不定数:几(几多;几何;几许;十~年;~十岁) 两(过~天;说~句) 表示少量的不定数:点(一点;有点;一点儿;吃~再走) 些(些些;些子;些儿;些须;些少;些微;些许;些子儿) 数量很少的一点儿:一丝一缕 一丝半缕半丝半缕 极微小的一点儿:一丝一毫 表示数目不大的约数:头(十~八块) 表示弹性较小的约数:十来个 表示不定的多数:些(好些) 九(~十)百(~十) 表示整数后还有大概的零数:余(四十有~) 多(四十~岁) 有零(四十~) 挂零 出头 冒头 冒尖 表示数量近于这个单位数:把(千~人;个~月) 可(近~四十) 表示大约接近某个数:许(一里~) ☚ 各种数量 数量多 ☛
方面 方面方(对~) 上(事实~) 面(面势;面上;上~;反~;头~;轸~;一~) 边(上~;双~;那~) 头(头面;上~) 下(~里;两~;四~里) 处(大~) 首(左~;东~) 路(外~) 一个方面:一面 一方 一个方面的:片面 踦颇 事物的一个方面:隅 两个方面:两(两边;两方;两下;两端;两下里;~全其美) 双重 双方 正反两方面:两面 左右两个方面:左右(~为难) 对立的两个方面:两极(~分化) 各个方面:面面(~俱到;方方~) 处处(~关心) 诸般 到处 全方面前前后后 四面八方 四处八方 四路八方 四方八面 上下左右 任何方面:随方 所有方面:普 事情的各个方面:众端 包括事物的各个方面:全盘 通盘 通个 根叶 事物的主要方面:大端(略举~) 事物发展的主要方面:主流 着重考虑或注意的方面:着眼点 著眼点 大的方面:大处(~着眼) 不止一个方面:不一端 事物的非主要或非本质方面:支流 起消极作用的方面:负面(~影响) 反面 消极(~因素) (相对或并列的不同事物的一部分:方面) ☚ 部位 好处 ☛ 两❶数词,即“二”。常用于成对的人或事物以及同时出现的双方。如《素问·骨空论》:“两季肋之间灸之。”又如《济生方·大便》: “入猪胆汁两枚。” ❷重量单位。旧制十六两为一斤。如《梦溪笔谈·辨证》:“至累煅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 两 两军队建制单位。又为计量单位。《周礼·夏官司马》:“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25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旧唐书·食货志》: “权衡: 以秬黍中者百黍之重为铢,24铢为两,3两为大两,16两为斤。” ☚ 凉州镇总兵 两淮水军 ☛ 两兩liǎng❶数目。一个加一个等于两个。 ❷双方。如:两可,两全其美,势不两立。 ❸表示不定的数目。如:有两下子;过两天再说;我讲两句。 ❹重量单位之一。10钱等于1两,10两等于1市斤。 两 两❶重量单位。宋以前,二十四铢为一两, 宋改十钱为一两。秦以前, 或以十六两为一斤, 或以二十两、二十四两为一镒。汉以后,十六两为一斤。今以十两为一斤。1928年国民政府规定度量衡市用制, “两” 为“市两” 的简称。一两的量值, 战国时期约含15.6克, 后来随斤的量值增大而增大。 ❷用于布帛, 指匹数。《左传·昭公二十六》 “币 锦二两。” 杜预注: “二丈为一端, 两端为一两, 所谓匹也。” 《左传·闵公二年》: “重锦三十两。” 杜预注:“以二丈双行, 故曰两。三十两, 三十匹也。” 一两为四丈即四十尺。《孔丛子》: “五尺谓之墨, 倍墨谓之丈, 倍丈谓之端, 倍端谓之两, 倍两谓之疋。” 参见“端” 、“疋” 。 ❸中国旧时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 ❹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中描述的社会生活的基层组织单位。县以下分设军、师、旅、卒、两、伍。卒下辖四个两。两下辖五个伍。五家为一伍。每二十五家为一两。两设司马一人辖治。每两设一国库, 凡收获的谷物, 除留下二十五家每人所需, 余归国库, 其他出产及银钱亦缴国库以充公用。二十五家中有办喜庆事者, 由国库按例支给一定钱粮。各家的木石工程都由伍长及伍卒负责。每两设一礼拜堂, 既是礼拜日听讲道理之地, 也是儿童就读之所,由两司马主持并执教。军、师、旅、卒、两、伍原为太平军编制单位名称。后移用于政权建制。 ☚ 铢 鼓 ☛ 两 两❶重量单位。宋以前,1两=24铢。宋改10钱为1两。秦以前,或以16两为1斤,或以20两、24两为1镒。汉以后,16两为一斤。1928年国民政府规定度量衡市用制,“两”为“市两”的简称。1两的量值,战国时期约合15.6克,后来随斤的量值增大而增大。 ❷用于布帛,指匹数。《左传·昭公二十六》“币锦二两”。杜预注:“二丈为一端,两端为一两,所谓匹也”。《左传·闵公二年》:“重锦三十两。”杜预注:“以二丈双行,故曰两。三十两,三十匹也。”1两为4丈即40尺。《孔丛子》:“五尺谓之墨,倍墨谓之丈,倍丈谓之端,倍端谓之两,倍两谓之疋。” ❸中国旧时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 ☚ 引斤 克 ☛ 两(兩)liǎnɡⅠ ❶ (数目) two: ~ 扇门 two-leaf door; ~ 千人 two thousand people; ~ 万元 twenty thousand yuan; ~ 亿 two hundred million; ~ 个错误不等于一个正确。 Two wrongs don't make a right. ❷ (表示不定的数目) some; a few: 说 ~ 句 say a few words; 过 ~ 天 for a couple of days; 有 ~ 下子 have some capabilities Ⅱ (市两的通称) liang, a unit of weight (=50 grams): 2 ~ 茶叶 two liang of tea Ⅲ (双方) both (sides); either (side): ~ 面 both sides; ~ 颊红润 rosy cheeks; 势不 ~ 立 mutually exclusive; irreconcilable ◆两败俱伤 cause destruction to both sides; both being defeated and wounded; Both sides suffer [lose].; Both sides suffered [sustained] great losses (in the fierce battles).; Both sides would be losers in the fight.; 两半儿 two halves; in half; in two; 两倍 twofold; double; twice as much; 两本帐 set two targets, the one obligatory to attain and the other aspired for; 两边 both sides; both directions; both places; both parties; both sides; 两边倒 lean now to one side, then to the other; lean on both sides; waver; 两便 be convenient to both; make things easy for both; make things convenient to both; 两鬓斑白 with greying temples; greying at the temples; 两鬓苍苍 greying at the temples; 两不误 neglect neither ... nor; 两曹[造] [书] both parties; both sides; two aspects; 两侧 two flanks; two [both] sides; ambo; 两重 double; dual; twofold; 两次 twice; 两次三番 again and again; over and over (again); many a time; repeatedly; 两党制 two-party system; bipartisan system; 两抵 balance or cancel each other; 两地分居 (husband and wife) live in two places (because of job allotment); 两点论 {哲} the doctrine that everything has two aspects; 两端 ends; both ends; either end; 两耳不闻窗外事 not care what is going on outside one's window; be oblivious of the outside world; hold aloft from the affairs of the world reality; not bother about what's happening in the outside world;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busy oneself in the classics and ignore what is going on beyond one's immediate surroundings; Both ears are shut to what goes on outside the window.; 两个文明 two civilizations, i.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materials civilization; 两个文明一起抓 build the “two civilizations” simultaneously; 两回事 two entirely different things; two different matters; 两极 the two poles of the earth; North and South Poles; {物} the two pole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ode and cathode; polarization; division into two opposing extremes; polarize; produce a polarization of; 两极化 polar state; 两级法人 two fold legal person; 两件套 two-piece dress; 两可 both will do; either will do; It's all right one way or the other; 两口儿 husband and wife; married couple; 两口子 [口] husband and wife; couple; 两肋插刀 help (one's friend) at the lost of one's life; 两面 two sides; both sides; two aspects; both aspects; dual; double; 两面光 (try to) please both parties; ingratiate oneself with both sides; try to keep the favour of both sides; run with the hare and hold with the hound; offend neither side; 两面夹攻 attack from both sides; attack on two [both] sides; be hemmed in; close in from both sides; make a pincer attack; under cross-fire; 两面派 double-dealer; 两面三刀 play a double game; be a double-dealer; be double-faced; be two-faced; carry fire in one hand and water in the other; 两面针 {植} Radix zanthoxyli; 两难 face a difficult choice; be in a dilemma; 两旁 both sides; either side; 两栖 {生} {军} amphibious; 两栖作战 amphibious operation; 两讫 {商} the goods are delivered and the bill is paid; 两全 be satisfactory to both parties; have regard for both sides; 两全其美 satisfy both sides [parties]; be complete in both respects;have it both ways; keep the good points of both; satisfy rival claims; settle as a mediato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parties to the satisfaction of both; suit them both; (make) the best of both (two) worlds; 两世为人 as if one rises from the dead; barely escape with one's life; be lucky to have escaped death; 两手 dual tactics; 两手准备 prepare oneself for both eventualities; have two [many] strings to one's bow; 两条心 in fundamental disagreement; not of one mind; 两跳 {乒乓球} double bounce; 两头 both ends; either end; both parties; both sides; 两头落空 fall (to the ground) between two stools; Between two stools one falls to the ground.; If you run after two hares, you will catch neither.; If you run after two horses, you will catch none.; sit between two stools; 两下子 a few tricks of the trade; 两相情愿 Both sides are willing to do the thing.; Both are willing.; Both sides agree.; Both parties are willing — be favourably inclined.; 两厢 wing-rooms on either side of a one-storey house; both sides; 两相 {电} two-phase; 两小无猜 The boy and girl are innocent playmates.; attached to each other, when young; both of them young and innocent; 两性 both sexes; bisexual; {化} amphiprotic; amphoteric; 两袖清风 the sleeves swaying with every soft breeze; An honest official remians poor all the time.; an official free from corruption and bribery; 两样 different; 两伊战争 the Iran-Iraq war; 两姨亲 cousinship (between children of sisters); 两翼 {军} both wings; both flanks; 两用 dual purpose; 两用人才 dual-purpose personnel; 两院制 two-chamber system; bicameral system; bicameralism; 两造 both parties in a law-suit; both plaintiff and defendant; [方] two crops 两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两。《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 两(1)商代战车编组单位。武王伐纣时有兵车三百两。(2)春秋时军队编制单位。合两偏为一两。见“偏”。(3)春秋时战车隶属步兵的绵制单位。每一乘,攻车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编为三两;守车有徒役二十五人,编为一两。合计甲士、步卒、徒役共一百人,编为四两。 两liǎng❶ 两败俱伤|两般三样|两次三番|两极分化|两肋插刀|两面夹攻|两面三刀|两歧麦秀|两情两愿|两全其美|两全之美|两手空空|两小无猜|两袖清风
❷ 执两用中
❸ 二心两意|公私两利|进退两难|模棱两可|判然两途|判若两人|判若两途|清风两腋|人财两空|人地两生|三杯两盏|三步两脚|三差两错|三长两短|三脚两步|三拳两脚|三日两头|三三两两|三天两头|三头两日|三言两语|势不两立|誓不两立|首鼠两端|首尾两端|心不两用|一刀两断|一剑两段|一剑两断|一举两得|依违两可|忠孝两全
❹ 搬斤播两|半斤八两|并世无两|称斤掂两|掂斤播两|分金掰两|拈斤播两|一时无两 两liǎng (金) (籀) 象形字,像两匹马的马车的轭,是“辆”之本字。台湾林黎教授说:“金文画的是两片瓜,大篆上加一横,作平分解(《每日一字》)。”也有学者认为:金文画的是一次铸两个铜钱的模具示意图。(《汉字字源》240页)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liang 上声:俩(伎俩;另读liǎ) 魉(魍魉) 去声:辆(车辆) mǎn 满(满足)
两兩liǎng(7画)
  【提示】人,位于半包围结构里边时,捺改点。 *两(兩)liǎng7画 一部 (1) 数字,一加一的和,与“二”相当: ~天|~半儿|~支笔|~口人|~万三千五。 (2) 表示双方: ~便|~利|~相情愿|势不~立。 (3) 指称某些成对的亲属关系: ~兄弟|~姐妹|~兄妹|~口子(夫妻)。 (4) 表示不定的数目,限于二到九,相当于“几”: 回家取~本书|你真有~下子。 (5) 重量单位。市制10市两等于1市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等于10钱。 两兩liǎng西周金文(两的本字)作,“两”字作,象车辕前部衡上的双轭(è)。车轭都是两个,所以义同“双”、“二”。如:两本书|两个人|两半|两千两万人(“二百”不说“两百”)。“两”的去掉一横的本字不用。小篆作兩,中一竖上通连上一横。隶楷同。宋代前后行书作“两”,较“兩”易写,现以为规范字。见《总表》。“两”的“二,双”引申义指双方。如:两便|两全。又表示不定的数目。如:过两天再说|真有两下子。又假借作重量单位。旧以十六两为一斤,现在十两为一斤。如:半斤八两。 古汉语仍用作车辆的辆,保持形义来源,读去声liàng。 两兩★繁◎常★常◎异
liǎnɡ表意,金文1、小篆1象车衡缚双轭之形(一说象两个相同的物体并列在一起之形);金文2、小篆2在上边加一个装饰性横画,隶定为“兩”。本义表示成双,引申为数词(并列的成对的两个)、成双的事物、双方施行同一行为、不定的较少的数目、重量单位等。元代俗字、《简化字表》简作“两”,字形略有简省。 【辨析】 ❶以“两”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liɑnɡ,但声调不同。liànɡ:辆∣liǎnɡ:俩、魉。 ❷“两(兩)”可作类推简化偏旁使用,如:俩(倆)、辆(輛)、满(滿)。 ❸两/二 这两个字用法不同:a.上古时代这两个字不同义,“二”用于基数和序数,“两”只用于成双成对的事物。b.汉代以后这两个字都表示数字,但仍有区别。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如“两次、两个人、两条路、两回事”。c.在数词“十”前,只能用“二”,如“二十”“二十三”。d.序数、分数、小数、基数的个位数(后面不带量词)都用“二”,如“第二、二月、十分之二、十五点二、三十二”。两 兩; 金 篆 隶liǎng【析形】会意字。在金文字形“ ”字上增一横,小篆字形又使横画与下部相连。 【释义】本义为二,表示并列的成对的两个。如[两全其美]、[两败俱伤]、[两相情愿]、[势不两立]。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associative character.In Bronze Inscriptions it looks like the car that has formed two lines. 【original meaning】The pair side by si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