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丝虫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丝虫病filariasis丝虫科(Filariidae)线虫寄生于动物腹腔、皮下组织、心血管和淋巴系统、脑、脊髓、腱鞘、关节以及眼前房等处引起的疾病。丝虫为细长丝状,一般无唇和口囊,口孔多直接与食道通连。雌虫大于雄虫,相差可达数十倍。以吸血昆虫为中间宿主。引起的症状因寄生不同部位而异。寄生于脑、脊髓时表现为神经症状,后躯运动障碍,腰痿弱、麻痹;寄生于眼前房时有角膜炎,产生角膜混浊现象;寄生结缔组织可引起腱炎、跛行;寄生于心血管引起循环障碍,呼吸困难和贫血等。采血发现微丝蚴;在寄生部位的活组织中发现虫体片段或微丝蚴;尸体剖检发现虫体,可作出判断。抗丝虫药有海群生、酒石酸锑钾等。应搞好环境卫生,防治吸血昆虫。 丝虫病 丝虫病sichongbing由丝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丝虫是由吸血昆虫传播的一种寄生线虫,属于丝虫科。寄生于人体内的丝虫主要有3类8种: 分别引起班氏丝虫病、马来丝虫病、帝汶丝虫病,盘尾丝虫病、罗阿丝虫病、链尾丝虫病、常现丝虫病和奥氏丝虫病。传染源主要为带有微丝蚴的人,传播媒介为蚊、蠓、蚋虻等吸血昆虫。当带有微丝蚴的昆虫吸食人血时,将使人受到感染。丝虫病的病理反应及临床症状,主要是由成虫的代谢产物所引起的。表现为肺部或皮下组织中成虫所形成的结节,少数可引起腹腔内结节。肺内形成结节,可引起胸痛、咳嗽、咯血,皮下结节可引起皮肤瘙痒。通过结节的组织活检,可以确诊。在防止丝虫病方面,应加强个人卫生防护,普查普治感染者,防治媒介昆虫。治疗药物为乙胺嗪、左旋咪唑等。一般多主张联合用药。 ☚ 绦虫病 钩虫病 ☛ 丝虫病filariasis系由丝虫引起的淋巴系统炎症及阻塞的一种慢性疾病。为我国四大寄生虫病之一。本病流行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本病分布亦较广泛。病人、某些家畜及野生动物为传染源;按蚊、库蚊等为传播媒介。蚊叮咬人后将微丝蚴输入人体,可有淋巴结(管)炎症表现;丝虫大量繁殖(或死亡后分解的毒素)可使淋巴管病损、增生、阻塞、造成淋巴回流障碍,产生象皮肿或乳糜尿。可用海群生等药物治疗;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 丝虫病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引起的寄生虫病,由蚊虫传播,主要表现为淋巴结炎、淋巴管炎、丹毒样皮炎、乳糜尿、鞘膜积液、下肢或阴囊橡皮肿等。可用海群虫等药物治疗。灭蚊、防蚊是预防的关键。 丝虫病 丝虫病清宣统三年(1911)在衡阳白水发现腿部橡皮肿病人。民国26年(1937)长沙地区亦有发现。据1949年调查,丝虫病在郴县、桂阳、湘乡、宁乡、古丈、桑植等31个县、市流行。1958年经普查证实,长沙、衡阳、郴州、湘西自治州等地的69个县、市均有流行。1970~1978年再次调查,丝虫病是严重危害湖南人民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病区遍及湘南、湘西、湘中和湘北的55个县、市,流行程度严重,流行区人口达2224万余人。流行的虫种有马来丝虫和班氏丝虫两种。传播媒介主要为中华按蚊和致乏库蚊,微小按蚊次之。湖南的丝虫病防治工作始于1951年。先后经历了查病摸底和初步防治、反复普查普治、重点查治及考核检收等阶段。30多年中全省累计查病血检4574万余人次,查出微丝蚴阳性者达85万多人,治疗重点对象75.6万余人次。从1976年起,先后在37个县、市计899.3万人口中,普服海群生药盐(将药粉拌入食盐中)治疗,投药半年后疗效显著。至1983年底,衡阳、祁东、麻阳、龙山、双牌、零陵、保靖、桂阳等35个县、市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即病区人群平均微丝蚴阳性率由防治前的4.61%降至0.01%以下)。1985年11月,省内55个丝虫病流行县、市,均达到基本消灭的标准。经卫生部考核验收后,1986年10月31日宣布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此后,各病区的防治工作转为常年监测。1986年有40个县、市开展灭丝后期监测。1990年又有44个县、市开展监测,发现4例阳性。1994年省卫生厅组织专业人员对岳阳市及保靖、东安、岳阳、华容、临湘5县、市消灭丝虫病进评审,确认5县、市均已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标准,并颁发合格证书。1995年,祁东、耒阳、常宁、衡南、衡阳市郊区、双牌、冷水滩、永州、蓝山、新田、新宁、邵阳市郊区、新邵、绥宁、城步、麻阳、通道、靖州、怀化、新晃、洪江21个县、市(区)达到消灭丝虫病标准。至此,湖南55个丝虫病流行县、市,已有26个县、市(区)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标准,占流行县、市(区)的47.27%。 ☚ 血吸虫病 钩虫病 ☛ 丝虫病 丝虫病我国丝虫病为由班氏丝虫及马来丝虫寄生于淋巴系统引起的寄生虫病; 前者多寄生于腹腔、生殖系及下肢淋巴系统; 而后者多寄生于下肢浅淋巴管,引起相应病变。雌虫胎生微丝蚴由淋巴侵入血液,常于夜间在患者周围血液中出现,白天多聚集于肺毛细血管内。蚊虫叮咬患者吸入微丝蚴,在蚊体内发育为幼虫,蚊虫再咬人时使其进入人体,达大淋巴管及淋巴结发育为成虫。本病流行于热带及亚热带,我国见于15个省市,以华南,华中流行较多。5岁以下小儿发病较少,但新生儿也可查到微丝蚴,可能来自母体。淋巴管及淋巴结受成虫机械性及代谢产物刺激,发生炎症伴全身反应,反复发作可导致淋巴管阻塞,引起乳糜尿、鞘膜积液、阴囊水肿及下肢象皮肿。 ☚ 绦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 ☛ 丝虫病 丝虫病丝虫病是由丝虫经蚊媒介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所致的慢性传染病。寄生人体的丝虫,国内有班氏丝虫及马来丝虫;国外尚有帝汶丝虫、蟠尾丝虫、罗阿丝虫、常现丝虫、链尾丝虫及欧氏丝虫。丝虫成虫体长约2~6cm(班氏丝虫略长),似白色丝线,雌虫粗长而雄虫细短,常在淋巴管内缠绕一起,可活12年或更久。雌虫胎生微丝蚴,微丝蚴日间匿居肺、脾、肾等微血管中,夜间现于血流,寿命2~3月或长达2年。蚊吸血时微丝蚴随血入蚊胃,穿透胃壁而达胸肌,经1~2周发育成感染期蚴,移至蚊吻下唇,蚊吸血时进入人体,至淋巴系统定居:马来丝虫多寄居四肢浅部淋巴系统,而班氏丝虫多寄居泌尿生殖系淋巴系统。马来丝虫经3 ~4月、班氏丝虫约一年后发育成熟,交配产蚴。 ☚ 血吸虫病 上呼吸道感染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