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三)图书馆 (三)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始建于1909年。曾称陕西图书馆、陕西省立西安人民图书馆,后改现名。馆址西安市。邮政编码710000。馆舍1万平方米。设办公室和采访编目、图书借阅、报刊阅览、科研服务、历史文献、研究辅导等部。馆藏文献215万册,其中外文图书近20万册,报刊合订本30万册,收藏古籍文献40万册。善本700多部2700册,其中列入全国古籍善本书目的有406部17308册; 宋元刻本《碛砂藏》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全书6362卷,该馆藏有5594卷,是全国收藏卷数最多的单位。解放后的书刊收藏以陕西地方工农业生产和科研任务需要为重点,比较注意收藏边缘学科和新技术学科方面的书刊。设有阅览室10个,座位300席。备有复印机、缩微机、磁带快录机等现代化设备。为读者开展馆内阅览、外借、复制、参考咨询服务。举办讲座和图书展览。开展图书交换业务,编印专题书目、索引。编辑出版《陕西图书馆工作信息》、《图书馆工作通讯》、《陕西图书馆》杂志。 ZN 西北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37年。馆址陕西西安市。邮政编码710069。馆舍面积15131平方米。馆设办公室及采编、流通、阅览、古籍、报刊情报、技术服务等部。馆藏文献140余万册,其中外文图书15万册,古籍线装及珍善本图书27万册,被收入全国善本书目的有400多种,以反映周、秦、汉、唐文化为其特色。设有阅览室8个,座位1000席。备有静电复印机、缩微设备、胶印机等20余台(套)。为校内外读者开展外借、阅览、文献检索、复印、缩微、装裱、装订等服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讲座,编辑出版《图书通讯》、《高校工作动态》等刊物。同国内250个单位和国外77个单位建立有文献资料交换关系。ZN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1896年创建于上海,1959年更为现名。馆址陕西西安市。邮政编码710049。馆舍25500平方米。馆藏文献166.8万册,其中外文文献34.2万册; 期刊8892种,其中外文刊5236种; 技术报告4.4万种,缩微品及视听资料3645件,其他古籍2万余册。已形成理、工、管、文结合,以机械、动力、电气和电子工程为重点的多学科藏书体系,尤其注意收藏反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外文原版图书和期刊。设阅览室8个,座位1500席。为全校学生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必修课,并开展科技文献的检索、咨询等项服务。同国外16个国家和地区的54个单位建立有文献资料交换关系。编辑出版馆刊《图书馆与读者》,并负责编辑出版《西北高校图书馆通讯》杂志。ZN 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7年,由原西北工学院和西安航空学院两院图书馆合并而成。馆址陕西西安市。邮政编码710072。馆舍10100平方米。设办公室及采编、流通典藏、阅览参考、期刊、情报资料5部和新技术应用研究室。馆藏图书129万册,其中中文图书73.4万册,外文图书26万册; 期刊7600种,其中中文期刊3500种,外文期刊4100种,期刊合订本10.6万册。主要以收藏航空、航天、航海、电子技术、计算机学科等专业书刊资料为核心,兼收其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图书情报资料。馆设阅览室18个,座位1150席。馆内备有静电复印机、微型计算机、光盘机读系统、缩微阅读机、远程终端情报检索设备及磁带复录机等现代化设备。开设有“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选修课。ZN 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44年,原名为陕西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曾随学校易名而几度易名,1960年改现名。馆址西安市。邮政编码710062。馆舍13700平方米。设办公室及采访、编目、流通、典藏、参考阅览、期刊、古籍、技术、情报服务部。馆藏文献184万册,其中中文图书124万余册; 古籍线装书24万余册,含古籍善本图书8000余册;外文图书14万余册; 并收藏大量石刻拓片及古今人物字画等;期刊合订本7223种,其中中文4500种,外文2723种。订购中文期刊1800种,外文期刊1064种。馆设阅览室15个,座位1300席。拥有复印、胶印、缩微、视听等现代化设备40台(套)。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选修课。编有《史学文献检索与利用》教材。ZN 西北政法学院图书馆建于1958年,前身为延安大学图书馆,曾随学校易名而几度易名。馆址陕西西安市。邮政编码710061。馆舍6400平方米。设办公室及采编部、阅览部、情报资料室和文献检索教研室等部室。馆藏文献52万册,其中中文图书46.5万册,外文图书1.17万册,期刊2027种。订购期刊1420种。设阅览室7个,座位652席。拥有复印机、缩微平片阅读机等现代化设备。编辑有1978—1988年馆藏期刊法学论文索引。定期编印图书目录、法学情报信息、法学文摘等情报资料。ZN 西安体育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54年。馆址陕西西安市。邮政编码710068。馆舍4780平方米。设办公室及采编、图书、体育情报资料、报刊、编印、参考咨询6个部室。馆藏文献20.7万册,其中中文图书18万多册;外文图书5673册; 中文期刊668种,外文期刊200种。订购中文期刊654种,外文期刊140种。设阅览室8个,座位500席。拥有静电复印机、照像翻拍设备等。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选修课。编译出版《体育情报》、《田径情报资料》等刊物。ZN 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建于1957年,其前身为西北军政大学、西北艺术学院、西安音乐专科学校图书馆。1986年迁入新建馆舍。馆址陕西西安市。邮政编码710061。馆舍3714平方米。设采编、流通、技术、阅览、西北民族民间音乐资料、音响欣赏等部室。馆藏文献13.6万余册,其中外文图书1.4万余册; 刊3169种,其中外文刊50种; 缩微品及视听资料8万余件,其他报刊资料及线装书等1万余册。以收藏音乐专业资料为主。设阅览室4个,座位110席。另设音乐欣赏室12个,座位50席。拥有复印机、速录机等各类现代化设备72台。编译《国外音乐文摘》刊物。ZN 西安美术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49年。馆址陕西省长安县。邮政编码710100。馆舍1287.57平方米。设有采编、专业书、普通书、期刊4个业务组,馆藏文献18.8万余册,其中中文图书10万余册,外文图书8.4万余册; 期刊388种,其中中文351种,外文37种,合订本2万余册,其它资料3500余件。订购中文期刊339种,外文期刊17种。文献收集以造型资料为特色,馆藏有749件历代中国画真迹和几百件价值昂贵的复制品。设阅览室4个,座位100席。每年秋季举办中国画原作晾展。ZN 西安外国语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52年。原名西北俄文专科学校图书馆。1958年改现名。馆址西安市。邮政编码710061。馆舍4400平方米。设办公室及采编、中文图书流通、外文图书流通、阅览、期刊、技术服务6部。馆藏文献26万余册,其中中文图书占40%,外文图书占60%。中外文报刊800种。设阅览室6个,座位524席。ZN 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58年。原名西藏公学图书馆,1965年改现名。馆址陕西省咸阳市。邮政编码712082。馆舍4400平方米。设办公室及采编、流通、阅览、参考咨询4部。馆藏文献30万册,其中汉文图书26万册,藏文图书3万余册;期刊2000种,订购中外文期刊1560种。有静电复印机设备。设阅览室5个。编印有《新书通报》。ZN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图书馆始建于1937年。前身为中共陕甘宁边区党校图书室,1949年迁现址,馆址西安市。邮政编码710061。馆舍5900平方米。设秘书组及采编、流通、阅读、资料等业务组。馆藏文献37万册,其中中文图书32万余册,外文图书1200册; 期刊1344种,其中中文期刊1285种,外文期刊59种; 期刊合订本3万余册; 其它资料近1.7万册。订购中文报刊1038种,外文报刊22种。有静电复印机等设备。设阅览室7个,座位250席。编印有《教学参考资料》月刊。ZN 西安医科大学图书馆建于1937年。前身为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图书馆,曾随学校易名而数度易名,1985年6月改现名。馆址陕西西安市。邮政编码710061。馆舍5600平方米。设采编、流通阅览、参考咨询、情报、技术5个业务室。馆藏文献40余万册,其中中文图书21.8万册,外文图书10万多册; 中外文期刊3157种; 订购中文期刊845种,外文期刊1026种。设阅览室7个,座位488席。拥有静电复印机、微型计算机、缩微系统现代化设备。研制的计算机中西文图书编目、图书订购查重系统、流通管理系统已投入使用。开设“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选修课。编印有《新书书目报导》、《新书介绍》等。ZN 西北农业大学图书馆建于1935年,原名西北农学院图书馆,1987年改为现名。馆址陕西省咸阳市。邮政编码712100。馆舍8100平方米。馆设办公室及采访编目、流通阅览、期刊、情报咨询、技术等部,并成立有文献检索教学组和农业科技情报研究室。馆藏文献67万余册,其中中文图书49万册,外文图书10万多册; 中文线装古籍书3.1万册,中文期刊4353种,外文期刊1500种。设阅览室12个,座位870席,已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选修课。ZN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始建于1935年。原名宁夏省立图书馆,曾数度易名,1963年改现名。馆址银川新市区。邮政编码750000。馆舍面积11675平方米。设采编、借阅、科研参考、研究辅导、技术服务部及办公室等部门。馆藏文献132万册,其中中文图书约74万册,中文期刊3.5万册,古籍旧平装书和旧期刊约14万册,外文书刊3.5万册。注重搜集收藏宁夏地方文献资料、回族及伊斯兰教文献资料、西夏文献资料和阿拉伯国家书刊资料。设阅览室8个,座位200席。为读者开展借阅、文献检索解答咨询、照相复制服务。编辑出版《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工作》、《阅读研究〈红楼梦〉资料选编》等书刊。ZN 银川市图书馆始建于1935年。前身为宁夏省立图书馆。曾数度易名,1978年改现名。馆址银川市市中心鼓楼东侧玉皇阁。邮政编码750000。馆舍面积3678平方米。设办公室及采编、借阅、辅导、少儿等部。馆藏文献17万册。设有阅览室4个。为读者开展外借、阅览、文献检索复印等服务。编辑出版《基层图书馆》、《少儿之友》、《信息天地》等资料。ZN 宁夏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62年,前身为1958年宁夏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址银川市。邮政编码750021。馆设办公室及采编、流通、阅览、情报资料四部。馆舍3200平方米。馆藏文献49万余册,其中中文图书45万余册,线装古籍55767册; 有外文图书3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786种。设学生参考书、线装古籍工具书、文科现刊、报纸、过刊、教师参考书阅览室等,座位420席。开设“文献检索”选修课。编印有《新书通报》、《馆藏社科工具书指南》、《读者之友》等。ZN 甘肃省图书馆由解放前甘肃省立兰州图书馆和国立兰州图书馆于1949年10月合并而成,1953年改为现名。馆址兰州市滨河东路250号。邮政编码730000。馆舍面积2.3万平方米。馆设办公室及采编、典藏、阅览、报刊、科学情报、历史文献、研究辅导、现代技术应用、存储图书等部。馆藏文献250余万册,其中普通中文书刊140万册; 外文书刊34万册; 古旧图书30万册。善本图书约1000种,其中,宋刻《汉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和元刻《事类赋》等比较珍贵。文渊阁《四库全书》是重点保护的藏书。订有中文报刊2500种,外文报刊1600种。西北地区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矿产资源方面的地方文献资料收藏比较齐全。《甘肃通志稿》是国内孤本。敦煌写本卷子和中西交通史料等,对研究敦煌学、丝绸之路和西北史地,开发资源和建设西北,都极有参考价值。馆设各类型阅览室9个,座位600席,备有MC—6800电子计算机、M2缩微拍片机、静电复印机等现代化设备。馆内科学情报部、历史文献部接受解答读者咨询,提供各种信息并编制各种专题书目、索引、文摘和题录,进行文献代查、代译,开展定题服务。该馆在甘肃是最大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物在我国的收藏单位之一,并与美国国会图书馆、澳大利亚国立图书馆等建立有文献资料交换关系。ZN 兰州市图书馆1956年筹建,1957年建成开放。馆址甘肃兰州市酒泉路。邮政编码730030。馆舍1348平方米。设办公室及采编、辅导宣传、文献参考、阅览、外借、科技服务6部。馆藏图书30万册,订阅期刊428种,报纸70种。侧重收藏社会科学类书刊和兰州地方文献资料。藏有《四库全书珍本》、《古今图书集成》等大部头丛书、类书及《甘肃省新通志》、《兰州府志》等省、市地方志。拥有四通打字机、理光静电复印机和图书流动车等现代化设备。阅览座位150席。年供阅25万人次,借阅35万册次。为改善馆舍条件,已在南湖公园西侧筹建新馆,主楼使用面积约5500平方米,预计藏书80万册。ZN 兰州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27年。前身为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图书馆。馆址甘肃兰州市。邮政编码730000。馆舍7800平方米。馆设办公室及采访、编目、流通、期刊资料、阅览等部。馆藏文献160万册,其中中文图书100余万册,外文图书21万册,中文期刊7000种(合订本13万册),外文期刊3000种(合订本18万册),另有缩微及视听资料2827件。订购中外文期刊近4千种。馆设阅览室8个,座位500席。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复制有部分水资源、地学文摘磁带,对外进行检索服务。同国内756个单位、国外37个单位建立有文献资料交换关系。设有计算机、控制系统,用于图书编目管理、中文期刊订购系统及外文图书查重系统。ZN 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39年。曾随学校易名而数度易名,1988年改现名。馆址甘肃兰州市安宁区。邮政编码730070。馆舍9515平方米。馆设办公室、采编、流通保管、阅览、期刊、咨询研究、技术服务等6部1室。现有书刊库2个,各专业阅览室12个,座位千余席。馆藏文献146万多册。其中古籍文献颇具特色,亦具规模。馆藏古籍善本165种,3459册,其中宋、元、明刻本87种,并有明刻国内孤本多种。新中国建立前出版的书刊较为丰富,藏有一批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献。根据1990年全国和甘肃省文献资源调查,该馆文献总量在全国三大系统图书馆中排列为99位,在高校系统排列为62位,居甘肃省高等院校首位,为全省十大文献收藏单位第2名。经过分析、评估,确定该馆在心理学、教育学、汉语、中国文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人文地理、自然地理、植物学等学科方面为省级有支持研究与决策能力的文献资源收藏单位。该馆藏书基本能满足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需要。近年来参与主编著作和全国文献检索教材7部,主要有《西北地方文献丛书》、《西北稀见方志》、《中华社会科学工具书辞典》等。近年该馆在狠抓基础建设的同时,通过深化改革,调整了藏书结构,拓宽了服务渠道,加强了情报职能和人员队伍建设,加快了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应用的步伐,全面提高了该馆的整体水平。GD 西北民族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50年。馆址甘肃兰州市。馆舍5100平方米。馆设办公室及采编、流通、阅览等机构。馆藏文献55万册,其中外文书4621册,刊400种,藏文古籍4000余种,汉文古籍善本书100种,其余古籍6万余册,《 藏文大藏经》3套,金石碑铭拓片1936张,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图书8万余册。重点收藏民族学、宗教学和西北少数民族文献资料,其中收藏较多的为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文献。设有民族语文资料、藏文古籍、报刊、工具书阅览室,座位300席。有微机、复印机、照像机等现代化设备。编有《西北民族学院图书馆概况》、《馆藏善本书目》、《藏文古籍书目》等资料。ZN 甘肃省农业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46年,原名国立兽医学院图书馆。1958年随校易名改为现名。馆址甘肃兰州市安宁区。邮政编码730070。馆舍6900平方米。馆设办公室及采访编目、流通保管、期刊阅览、情报咨询、宣传导读部,还有图书情报学教研室等。馆舍6900平方米。馆藏文献近50万册,其中中文图书38万多册,外文图书5.5万多册,中文期刊合订本近3万册,外文期刊合订本3万多册;中文现刊12800种,外文现刊470种,其中原版外刊76种。收藏有农业标准文献、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产品目录、学位论文、内部资料和声像资料等多种特种文献。重点收藏畜牧、兽医、草原专业文献。设有8个阅览室和参考室。拥有收录机、电视机、幻灯机、投影仪、复印机、四通打字机、电动速印机及中外文机械打字机等多种现代化设备。开设“农业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ZN 兰州医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54年。馆址兰州市。邮政编码730000。馆舍3014平方米。馆设采编、流通管理、参考阅览三个组和医学文献检索教研室。馆藏文献42.8万册,其中外文书籍8.6万册;刊16666种,其中外文刊735种,缩微品及视听资料1586件。侧重收藏中外文医药卫生及相关的生物科学方面的书刊资料。设阅览室8个,座位226席。编印有《医学新书通报》双月刊。医学文献检索教研室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有静电复印机、显微阅读机等现代化设备。ZN 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建于1955年10月,原名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1987年更为现名。情报中心地址甘肃兰州市,邮政编码730000。馆舍面积1.2万平方米。设文献采访、文献编目、典藏流通、情报研究、计算机应用、咨询检索、科技开发七个业务部室。中心藏各种文献150万册,其中图书30万册,期刊12591种、105万册,特种文献、缩微平片、声像资料、计算机数据库磁带等共15万余册(件)。部分文献工作已开始运用计算机管理。中心藏文献以地球科学、化学化工、环境科学、物理学、电子技术等学科领域为重点,兼藏应用数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和其它综合性科技文献。围绕地球科学研究和资源环境开发治理编辑出版有《地球科学进展》、《遥感技术与应用》、《资源生态环境网络研究动态》、《黄金科技动态》和《天然气地球科学》等学术刊物,并编印《世界地学工具书指南》、《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家名录》、《世界遥感机构指南》等10余种工具书及20余种专题文献目录、上百个课题检索。拥有大型仪器40余台(件)。与美、加、澳、日、英、法及新加坡、泰国、俄罗斯等国家同行建立学术联系和资料交换关系,并与9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并有人员往来。ZN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图书馆始建于1949年,前身为西北人民大学兰州分校图书馆,1952年更为现名。馆址甘肃兰州市安宁区。邮政编码730070。馆舍7500平方米。设情报、采编、流通、阅览四部。馆藏文献34万册,其中大部头图书《四库全书》150册,《万有文库》3300册,《内部丛刊》561册,《古今图书集成》808册; 期刊580种、1410册,报纸178种、2100余册; 特藏有敦煌莫高窟、河西石窟、陇东石窟、敦煌飞天等名贵画册及有关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论文集等。设有报刊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内刊阅览室和过刊阅览室。编印有《教学参考》内部月刊。ZN 青海省图书馆始建于1935年4月,原名青海省立图书馆。1949年9月改现名。1951年1月5日馆内发生火灾,整个馆舍和全部藏书化为灰烬。后新建扩建馆舍4600平方米。馆址西宁市。邮政编码810000。经广泛征集地方文献,补购书刊,加上各兄弟省馆支援、赠调,馆藏书刊又具规模,现有文献140万册。重点收藏青海省矿产资源、畜牧业及畜产品加工业、农业、盐化工业和高原医学等有关书刊,兼收各学科多文种书刊。建立了以青海省为主、旁及西北各省(区)的文献资料专藏计1万余册,其中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的各种资料和研究资料有较多的收藏。馆藏有关丝绸之路的古籍9种,图书13种,报刊76种。馆内还收藏有一部描金《金刚经》及一批历史名人画真品。馆内拥有照相翻拍、静电复印、缩微阅读、电子计算机、电脑打字、视听和书刊装订等现代化设备。ZN 西宁市图书馆始建于1979年12月26日。馆址青海西宁市。邮政编码810000。馆舍面积960平方米。馆藏文献10万册,以中文工具书、地方文献和普及性读物为主。期刊和报纸1300多种。主要为西宁地区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服务,为西宁地区人民普及和提高文化知识服务。设采编、借阅等部。有提存书库,开架借书室与辅助书库,参考资料与辅助书库,少年儿童借书室、少年儿童报刊阅览室和报刊阅览室。阅览室座位共86席,其中少年儿童阅览座位40席。ZN 青海民族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馆址西宁市。邮政编码810007。馆舍4991平方米。馆设采编、期刊、阅览、流通保管、参考咨询等部。馆藏文献53万册,其中中文图书51万册,外文图书1.9万册; 期刊1000余种。订购中文期刊965种,外文期刊36种。注意收藏藏、蒙文语种书刊,古籍线装图书较丰富。设阅览室5个,座位320席。有静电复印设备,为本科生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选修课。ZN 青海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71年,原名青海工农学院图书馆,1978年改现名,馆址西宁市。邮政编码810016。馆舍1660平方米。馆设科技情报室、采编部、流通阅览部等业务部门。馆藏文献40万册,其中中文图书38万多册,外文图书1万多册; 期刊1000余种,其中中文期刊681种,外文期刊474种。设阅览室3个,座位182席。为本科学生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选修课; 主编《青海大学学报》,并编印《国外工农业科技资料》、《科技情报资料》等刊物。ZN 青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随学校易名而几度更名,1984年3月改现名。馆址西宁市。邮政编码810008。馆舍4882平方米。馆设采编、阅览、流通、期刊、技术服务五个部和文献检索课教研室。馆藏文献56万余册,其中普通中文图书43万余册,外文图书6万余册,古籍线装图书3万余册,期刊合订本4万册。古籍线装图书以史部、集部图书和地方志为主,其中有明、清善本图书40余部。外文图书以英、俄、日3个文种为主。馆藏文献以师范院校各专业教学参考书及各种工具书为重点,内容侧重文科。近年来注意收集西北地方文献和青藏高原历史地理方面的文献,逐步形成本馆的藏书特色。馆设5个阅览室,座位360席。备有复印机、缩微阅读机等设备及引进的中文报刊订购系统和中文科技期刊检索系统,为读者提供阅览、外借、参考咨询服务。ZN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图书馆始建于1952年,前身是青海省委干部学校图书室,随学校易名而几度易名,1986年改现名。馆址西宁市。邮政编码810001。馆舍2000平方米。馆设图书业务科和资料室。馆藏文献资料28.9万册,中文期刊1228种,以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为重点,兼藏历史资料及部分蒙、藏、英、俄、日、德文书籍。馆设阅览室4个,座位60席。陈列各种报纸、期刊近千种。编印有《教学参考》、《理论信息摘萃》、《时论剪辑》等学术情报性刊物。ZN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始建于1930年8月。数度易名,1955年10月更为现名。馆址新疆乌鲁木齐市。邮政编码830002。馆舍2500平方米。馆藏书77万余册,其中外文图书8.6万多册; 期刊6137种,其中外文期刊977种; 缩微品及视听资料218件。馆设阅览室,座位80席。拥有现代化办公设备3台(套)。属综合性图书馆,以新疆地方文献及民族文字图书为收藏重点。主办汉、维两种文本的《新疆图书馆》杂志。该馆与全国许多单位建立了资料交流关系,为广大读者开展外借、阅览、文献检索等服务,并为新疆的考古研究、历史研究、资源开发及民族语文课本的编辑出版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ZN 乌鲁木齐市图书馆始建于1979年。馆址新疆乌鲁木齐市。邮政编码830002。设办公室和采编、外借、阅览、咨询服务等部。馆藏文献16.5万册,其中外文图书300册,少数民族文字图书1.5万余册; 刊300种。主要收藏综合性普及读物、大众社科图书、新疆地方文献资料、珍贵版本的史料、地图、书画、手稿以及日本、港台版画册图书等。阅览室座位36席。为读者开展外借、咨询辅导、复印、阅览等项服务。ZN 新疆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35年,前身是新疆学院图书馆。馆址乌鲁木齐市。邮政编码830046。馆舍10896平方米。馆设办公室及采编、典藏、流通、期刊阅览、参考咨询、技术等部室。馆藏文献103万册,其中汉文藏书近78万册,少数民族文字藏书14万册,外文藏书11万册; 期刊3994种,其中外文期刊1128种。藏书中有较珍贵的善本书535种、8334册,其中明版169种; 新疆地方文献资料50种,3万余册,其中最珍贵的有刘金裳的《秦书》和包尔汗用金子换来的《西域记》等; 古维吾尔语和阿拉伯语文献245种。馆内编印有馆刊《新疆大学图书馆》。设有阅览室8个,座位960席。为读者提供外借、阅览、咨询、文献检索、复印、胶印、打字、装订、图书文化用品供应等多项服务。ZN 新疆八一农学院图书馆1952年建馆,前身为原第二步兵学校图书馆。馆址新疆乌鲁木齐市。邮政编码830052。馆舍3000平方米。馆设采编、流通、期刊三个组和科技情报室。馆藏文献近50万册,其中外文书6.8多万册; 期刊5.4万多册,其中外文期刊1.5多万册。文献重点为“大农学”、“大农业”,重视我国西北地区及独联体中亚地区的农业及相关领域的文献收藏,农业生物、生态类书刊也占相当比例。阅览室座位400席。引进了国际三大农业数据库之一的AGRICOLA(美国农业科技文献光盘数据库)和CRIC/ICAR(美国与加拿大最新科研情报系统数据库),形成图书资料、打印、复印、光盘检索与查新系统的服务体系。为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开设 “农业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开办高校图书馆业务人员培训班和图书专业中专班和职高班。ZN 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1979年建馆。馆址乌鲁木齐市。邮政编码830053。馆舍1380平方米。馆设办公室及编目、流通典藏、阅览、参考咨询、技术服务等部。馆藏文献35万册,其中外文图书25459册;期刊996种,其中外文期刊39种。综合收藏各学科多种文字的图书资料,侧重于教育科学、特别是中学教育方面的专业书刊。馆设阅览室7个,座位175席。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必修课。编印有《新疆师范大学学生参考书目》、《电子计算机参考书目》等。备有静电复印机、快速磁带复制机、缩微阅读器、翻拍仪等现代化设备。为师生员工提供流通、阅览、参考咨询、文献检索、技术服务等多项服务。ZN 喀什师范学院图书馆建于1962年。前身为喀什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1978年随学校更名改为现名。馆址新疆喀什市。邮政编码844000。馆舍5373平方米。设采编、流通、阅览、参考等部。馆藏文献52万册,其中中文图书46万册,外文图书6万册;中文期刊1100种,外文期刊150种。重点收藏有新疆地方文献,解放前旧平装图书。设阅览室8个,座位700席。对中文系汉族学生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选修课。编印有刊物《图书馆与读者》。ZN 伊犁师范学院图书馆建于1980年。前身为伊犁师范学校图书室。馆址新疆伊宁市。邮政编码835000。馆舍4217平方米。设办公室及采编、流通保管、阅览咨询三个部。馆藏文献29万册,其中汉文图书20余万册,少数民族文字图书6.5万册,外文图书约1.8万册; 订购中文期刊1200种,外文期刊112种。设阅览室6个,座位314席,还设有资料室、学生自习室。ZN 新疆艺术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58年,1962年随校更名为新疆艺术学校图书馆,1987年改现名。馆址乌鲁木齐市。邮政编码830001。馆舍500平方米。设图书、期刊、电教三个部和四个系资料室。馆藏文献8万余册,其中有民族文字图书8000多册,外文图书1000余册; 期刊400余种,其中民族文字期刊40种,外文期刊19种; 录音资料约2000件,幻灯片500余张,电影片6部。馆藏以美术、音乐、戏剧、舞蹈专业的图书资料为主,侧重收藏新疆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文艺资料。该馆兼有电教职能。阅览座位40席。ZN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图书资料中心1989年成立,前身为成立于1950年的中央新疆分局党校图书馆。馆址新疆乌鲁木齐市。邮政编码820002。馆舍1600平方米。中心设采编、流通阅览、学科资料、综合资料等科室。藏书34万册,其中外文书900册;期刊847种,其中外文期刊8种。侧重收藏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法律等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献及与党校教学科研有关的图书资料。还特别注意收集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乌孜别克、俄罗斯等各少数民族文字的图书资料。阅览室座位100席。办有内刊《教研参考资料》,备有应用复印机、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ZN |
☚ 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七)风味食品 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二)博物馆和考古所 ☛ 00000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