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东荆河下游改道工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东荆河下游改道工程 东荆河下游改道工程为汉南地区利用泛区防洪蓄洪、排涝除渍的重点工程。包括洪湖、沔阳隔堤、改道河槽及黄陵矶闸等工程。东荆河为汉江下游的主要分流河道,又有南襄河之称,源于汉江泽口,自北向南至老新口,转向东流经北口,在天星洲分为二流,汇合于施家港。至敖家洲以下,又分南北两大支流注入长江。北支出沌口,南支出新滩口。全长249公里,泽口至中革岭为上游,长约117公里;中革岭以下为下游,长约132公里。下游河段沟河纵横,洲滩围垸林立,遇江汉泛涨,江河湖连成一体,称为东荆河泛区,面积983平方公里,蓄洪容积45亿立方米。仙桃市居东荆河中下游,境内通顺,通洲、西流诸水道及其分流27条,全部注入东荆河北支由沌口入长江。每届汛期,洪水由通顺河倒灌,酿成水灾。1950年开始东荆河堤整治,1956年完成东荆河下游右岸的洪湖隔堤,从中革岭起至胡家湾与长江干堤相接,全长56.42公里。从此堵截了长江与东荆河洪水倒灌,使四湖地区下部约150万亩农田免除洪涝威胁,洪湖周围约100万亩湖荒成为良田。东荆河下游左岸隔堤(即沔阳隔堤)工程,从罗家湾起,沿六合垸至董家垱,经南弘河,穿坝港至石山港与六合港垸北堤相接,顺堤抵江家垱,向东延伸,下跨东荆河老河槽入三合垸接长江干堤,长36.04公里。左岸改道隔堤与洪湖隔堤形成一河两堤,河宽3700~6678米。培修老堤8.75公里,修建新堤27.29公里。堤顶高程均为31.5米,开挖一条深水河槽,从董家垱至三合垸出长江,长24.3公里。第一期工程于1963年12月开工,1964年1月完成。第二期工程于1965年11月开工,1966年3月完成。堤顶高程达30.5米。工程建成后获得显著效益:1. 东荆河洪水不再泄入泛区,使泛区年最高水位较改道前降低2米左右。当江水上涨汉江不分洪时,可利用东荆河泛区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2.形成完整的堤防和单一河槽,河床稳定,既能使上游洪水安全下泄,并可减轻境内200多公里泛区围堤及主要民堤的防汛负担。3.使通顺河水出泛区经沌口入江,不复受东荆河水倒灌影响,水位一般较前降低2~3米,有利于汉南地区除涝排渍。4.使东荆河下游一带原有80万亩农田保收,还可增垦荒地10万亩,避免了东荆河泥沙对通顺河的淤积,扩大了通顺河的排水出路。 ☚ 蒋家嘴闸 汉北河工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