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东王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东王公 东王公亦题《天笑》、《大石室》等。汉代志怪小说。旧题东方朔撰,原载《神异经》的《东荒经》。《太平御览》卷十三亦引载。吴曾祺《旧小说》、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李格非等《文言小说》皆录入。作品描述:东荒山中,有一大石室,东王公就居于此处。东王公身高一丈,头发皓白,人的形体,鸟的面孔,还长有像虎的尾巴似的东西。他随身载有一只黑熊,左顾右望。东王公常与一玉女燕饮戏玩,做投壶这种游戏,每次投壶皆以千二百根矢跃出壶外为限度,先达到者为胜,假若有投入壶中没有跃出的,天都嘘嘘然为之感叹。(矢跃出须接之方为胜),而矢跃出脱误没有接住的,天打雷电之光,而为之笑。这里记了东王公与玉女投壶的故事,曲折地反映了人间君主宫妃游戏作乐的生活情景。据史载,春秋战国时,投壶是社会上流行的游戏之一。汉代投壶活动仍然盛行不衰,汉武帝就对善投壶的郭舍人倍加青睐,本文所写神人投壶故事,就是人间投壶活动之折射。作品构想新鲜奇特,富有情致,开始就幻设东王公居地的奇特境界,这是一奇。接着作者用极富想象和夸张的语言,塑造了东王公长身、白发、人形、鸟面、虎尾的形象。东王公既带有人的特性,又带有某些兽性,这是二奇。下写东王公与玉女投壶。“每投千二百矫”为度,这是极言游戏活动时间之长,说明戏乐之酣。这里把现实生活中的戏乐活动与神人生活融合,写得既有人的情致,又具神的异趣,这是三奇。本文投壶游戏的主人公是东王公和玉女(仙女)。另外还有一个相当于司射的旁观者“天”。他很具有人情味,在津津有味地观赏着东王公和玉女的游戏。文中写矢投入壶中而没有出来,“天为之嘘”;如果矢出而脱误没有接着,“天为之大笑”。张华注谓:“言笑者,天口流火炤灼。今天下不雨而有电光,是天笑也。”“天”的人神兼备的形象,则栩栩如生。这是四奇。故事的“四奇”,表现出作者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和开阔的视野。整个故事文笔简古而畅达,不似《山海经》那样拙直朴野。情节不枝不蔓,没有零星琐碎的记叙,故事性颇强。据李剑国考证,“东王公是仿照西王母形象创造出来的,一东一西,一公一母,两个老怪物倒也班配”(《唐前志怪小说史》)。然《神异经》本篇所记“东王公”则是首载。本书《中荒经》记“东王公会西王母”更是富有艺术魅力。在《十洲记》中,东王公又衍化为“太真东王父”,由 “居于东荒山中大石室”演变为“碧海之中扶桑上的太帝宫”。东汉初,郭宪《洞冥记》卷二载有东王公弃吉云神马于“清津天岸”之事,这大概是由东王公的伴兽演化而来。后来的《西王母传》又把东王公演称为“木公”。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十四说“八渟山高五千里”,山上的“乘林真人鬰池元宫”,是东王公所镇处。东王公居处演变得越来越雅致。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四《诺记上》则记有东王公“从女九千”,这当是由投壶玉女演化而来。五代杜光庭《仙传拾遗》的《木公》集东王公故事之大成。并完成了东王公向“玉皇君”(即玉皇大帝)的演变过程。东王公和玉女投壶故事已成为一个有名典故,后人李白等都曾用此典入诗 (见《短歌行》 等)。 ☚ 神异记 天笑 ☛ 东王公 东王公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东荒经》:“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恒与一玉女投壶,每投干二百矫。设有入不出者,天为之𡄵嘘;矫出而脱误不接者,天为之笑。” ☚ 石氏女 东方朔 ☛ 东王公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二二: 《枕中书》: 元始君经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头,治三万六千岁,书为扶桑大帝东王公,号曰元阳父扶桑大帝,住在碧海之中。 《太平广记》 卷一引 《仙传拾遗》: 木公亦云东王父,亦云东王公,盖青阳之元气,百物之先也。冠三维之冠,服九色云霞之服,亦号玉皇君。居于云房之间,以紫云为盖,青云为城,仙童侍立,玉女散香,真僚仙官,巨亿万计,各有所职,皆禀其命而朝奉翼卫。故男女得道者,名籍所隶焉。昔汉初小儿于道歌曰:“著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时人皆不识,惟张子房知之,乃再拜之,曰:“此乃东王公之玉童也。盖言世人登仙,皆揖金母而拜木公焉。” 或云居东极大荒中,有山焉,以青玉为室,深广数里,僚属真仙时往谒,九灵金母一岁再游其宫,共校定男女真仙阶品功行,以升降之。总其行籍而上奏元始,中开玉晨,以禀命于老君也。天地劫历,阴阳代谢,由运兴废,阳九百六,举善黜恶,靡不由之。所谓王者,乃尊为贵上之称,非其氏族也。世人以王父、王母为姓,斯亦误矣。 东王公——毫无众仙领袖的气派。 (日本刊刻 《列仙图选》) 《真灵位业图》: 上清左位: 太微东霞扶桑丹林大帝上道君。 《神异经·东荒经》: 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恒与一玉女投壶。每投千二百矫,设有入不出者,天为之噫嘘; 矫出而脱误不接者,天为之笑。 《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四: 东王公讳倪,字君明。天下未有人民时,秩二万六千石,佩杂色绶,绶长六丈六尺,从女九千,以丁亥日死。 《列仙全传》 卷一: 木公讳倪,字君明。天下未有民物时,钟化而生于碧海之上,苍灵之墟。道性凝寂,湛体无为,将赞迪玄功,育化万物,主阳和之气,理于东方,亦号东王公。凡上天下地,男子登仙得道者,悉所掌焉。尝以丁卯日登台观望转劫学道得仙之品。品有九,一曰九天真皇,二曰三天真皇,三曰太上真人,四曰飞天真人,五曰灵仙,六曰真人,七曰灵人,八曰飞仙,九曰仙人。凡品仙升天之曰,先拜木公,后谒金母,受事既毕,方得升九天,入三清,礼太上而观元始。汉初有群儿戏谣于道曰: “着青裙,上天门,揖金母,拜木公。” 时人皆莫之知,惟子房往拜焉。乃语人曰:“此东王公之玉童也。” 《三教搜神大全》 卷一: 东华帝君,道气凝寂,湛体无为,将欲启迪玄功,生化万物,先以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木公于碧海之上、苍灵之墟,以主阳和之气,理于东方,亦号王公焉。与金母皆挺质太玄,毓神玄奥,于东方溟溟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气而成形,与王母共理二气而育养天地、陶钧万物。凡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男子之登仙得道者,悉所掌焉。居方诸之上。按 《尘外记》,方诸山在东海之内,其诸司命三十五,所以录天上人间罪福; 帝君为大司命总统之。山有东华台,帝君常以丁卯日登台四望学道之品者。凡仙有九品,一曰九天真皇,二曰三天真皇,三曰太上真人,四曰飞天真人,五曰灵仙,六曰真人,七曰灵人,八曰飞仙,九曰仙人。凡此品次,升天之时,先拜木公,后谒金母,受事既讫,方得升九天,入三清,拜太上而观元始。故汉初有四五小儿戏于路中。一儿诗曰: “着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时人皆莫知之,唯子房往拜焉,曰: “此东王公之玉童也。” 昔元始告十方天人曰: 吾自造言混沌,化生二仪,役御阴阳,始封皇上元君。自东华扶桑大帝等校量水火,定平劫数,中皇元年,太上于玉清琼房金阙上宫授帝宝经花图玉诀,使传后学玉名合真之人。故 《玄纲》 云 “东华不秘于真诀” 是也。紫府者,帝君校功行之所。夫海内有三鸟,而十洲列其中: 上岛三洲,谓蓬莱、方丈、瀛州也; 中岛三洲,谓美蓉、阆苑、瑶池也; 下岛三洲,谓赤城、玄关、桃源也; 三岛九洲鼎峙洪濛之中。又有洲曰紫府,踞三岛之间,乃帝君之别理统转灵官职位,较量群仙功行,自地仙而至神仙,神仙而至天仙,天仙而转真圣,入虚无洞天,凡三迁也,皆帝君主之。释之名也,东华者,以帝君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也,分治东极,居东华之上也。紫府者,职居紫府,统三十五司命,迁转洞虚官较品真仙也。阳者,主东方少阳九气,生化万汇也。帝君者,位东方诸天之尊,君牧众圣,为生物之主,《易》 曰 “帝出乎震” 是也。故曰东华紫府少阳帝君。又 《真教元符经》 云: 昔二仪未分,溟涬濛洪如鸡子,玄黄之中生自然。有盘古真人移古就今,是曰盘古,乃是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行虚空之中。又有太元圣母化生天脊膂中,经百劫,天王行施,圣母遂生天皇,号上皇元年,始世三万六千岁,受元始上帝符命,为东宫大帝扶桑大君东皇公,号曰元阳。又考之仙经,或号东王公,或号青童君,或号东方诸,或号青提帝君,名号虽殊,即一东华也。君圣朝至元六年正月日上尊号曰“东华紫府少阳帝君”。 抉桑大帝——东华帝君,发迹的东王公。 《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 甲骨文所常见 “东母”,当然是日神的别名。 大明生于东,代人谓之 “东王父”,这与 “地母” 神后世讹为 “社公”,同样是由女性变为男性。我认为 “东王公” 宜是 “东王母” 传说的变相; 甲骨文所谓 “东母”,决是日神。《大荒南经》: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生十日的羲和即东王母。 [案] 东王公,又称木公,东华帝君,与西王母共为道教之尊神。究其源,则颇暗昧。战国时楚地信仰“东皇太一” 神,又称东君,或认为即人神化了的太阳神。(参见朱天顺《中国古代宗教初探》,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七月版) 有可能即是东王公之前身。但东王公一词之出现,始见于 《枕中书》。《枕中书》和 《真灵位业图》都称它为扶桑大帝,也显示了它是由日神演变而来。另外,东王公在中国民间传说中被认作是男仙之首,主阳和之气,生于碧海之上,理于东方,也表现出日神的特征。但除了《神异经》 的描绘比较原始,典籍中所见到的东王公之形象都已是经道教徒辗转加工增饰而成的。给它安排了姓氏、配偶 (西王母)、职能 (掌男仙名籍)、名号,编造了它的历史,甚至说它为元始天尊、太元圣母所生,所以距离原始的日神越来越远,颇难追寻其演变的陈迹了。 《中国神明概论》 第一章 “原始神明”: 五行具有循行之德,所以会生;具有相克之道,所以会杀; 具有相消之理,所以会死。五行流变有生、旺、中、缩、没,化于人有生、长、成、衰、死。古人视此造化之神为东王公、水精、西王母、赤精、黄老。由于它们是开避万物先源,也是人类出化之始,故古人称它们为五老。 [案] “五老” 之说在典籍中的出处,尚待查考。但东王公又称木公、东华帝君、元阳父、扶桑大帝,号称“育化万物”,所以用他来配合五行中的东方木,倒是有道理的。可是道家的 “五老” 却是另一种说法。《云笈七签》 云: 元始天王化身为三清之后,继而又化为五方四老,其一为东方青灵始老,号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帝君; 其二为南方丹灵真老,号南单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帝; 其三为中央混元玄灵黄老君; 其四为西方皓灵皇老,号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 其五为北方五灵玄老,号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此五方五老君为五行之精。其中除中央黄老君外,与东王公等五老名目全不相同。而《灵宝济度金书》 又有五方五行世界之说,其五方各有天尊主之: 东方为木世界,玉宝皇上天尊; 南方火世界,玄真万福天尊; 西方金世界,太妙至极天尊; 北方水世界,玄上玉宸天尊;中央土世界,混元一炁天尊。此则与五老名目全然无涉。案以上两种五方五行神,其实都是古代五方五帝(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光纪)和五方神 (东方勾芒,南方祝融,西方蓐收,北方玄冥,中央河伯)的道教化。至于东王公等“五老”可能民间的色彩更浓厚些。 东王公东方朔 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围如削,下有四屋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会东王公也。故其柱铭曰: “昆仑铜柱,其高入天,园周如削,肤体美焉。”其鸟铭曰:“有鸟希有,碌赤煌煌,不鸣不食,东覆东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东,登之自通,阴阳相须,唯会益工。” 《神异经》托名汉东方朔撰,其实并不可靠。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二酉缀遗中》曾云: “汉人驾名东方朔,作 《神异》。”《神异经》书凡九篇,按顺时针方向分述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等八荒及中荒的山川道里、神灵异人、草木飞走。其中“略于山川道里而详于物”(《中国小说史略·今所见汉人小说》)。《神异经》记载的异人异物充满了神奇的幻想,东王公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作品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入一个奇特幻想的境界。昆仑山的描绘出自 《山海经》,它是太阳和月亮出没的地方,也是群仙荟萃之所。在人们的想象里,它必然是巍峨高峻,壮丽辉煌了。据 《史记·大宛列传》 引 《禹本纪》载:“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在这山青水秀,长满奇花异草之地,还有一只名为希有的巨鸟。接着,作者用极富想和夸张的语言描绘出巨鸟的形象。文章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描绘出这只不同凡俗的巨鸟的形体之大。“希有”鸟很可能是从《庄子》 中的大鹏脱化而来的。据 《庄子 ·逍遥游》描绘: 此鸟 “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说文则曰: “凤出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蜀水 (解羽大泽的异文),莫(暮) 宿风穴,见则天下安乐。”此巨鸟为大鹏,抑或为凤凰?在这里,作者开拓了无限广阔的想象余地,给人以独独的审美感受,人们通过幻想,给自己创造了一个自由驰骋的艺术世界。 接着,作者叙述了西王母会见东王公的有趣的故事,这位名曰 “希有” 的巨鸟护卫着西王母和东王公,其 “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登翼上会东王公也。”西王母会东王公的地点是站在巨鸟的羽翼上,这种想象,何等瑰丽,何等奇特,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开阔 的视野,具有勾魂摄魄的艺术魅力。 西王母,何许人也? 据 《山海经 ·大荒西经》: 西海渚中,“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又 《山海经 ·西次三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胜的形状与鵀鸟相似,半人半兽的西王母的形象反映了原始人的图腾信仰。 很明显,西王母的形象缘于 《山海经》,而与之相会的东王公的形象则为 《神异经》的创造。在 《神异经·东荒经》里,记叙了东王公与玉女投壶的故事,文载东王公”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文中的想象同样奇特怪诞。虎齿、戴鵀的西王母与鸟面虎尾的东王公的形象都具有原始宗教崇拜的痕迹。而在这篇里,原始朴野的气氛减弱了,你看,一公一母,一东一西,两两相会,文质彬彬,被巨鸟护卫的两个原始神祇虽不乏浓厚的幻想色彩,而作者相会的场面的描绘却又富于浓重的人情味。 最有意思的是,篇末由故事到哲理:“王母欲东,登之自通,阴阳相须,唯会益工。”前面的文字具有神话的浪漫色彩,而“阴阳相须”的概念的引出则与汉代兴起的道教有很大的关系。东王公的形象出现在汉代,不少人认为他是汉代方士按照阴阳五行的观念仿照西王母的形象而创造的。如“吴晗先生认为:“汉景帝以来,董仲舒始以阴阳五行之说敷合儒学,西王母是女人,属阴,当约有一位居阴的来配她,于是由西想到东,由母想到公,东西王母是对等的,因此就造了一位东王公。”(《清华月刊》)第31卷第1期。)从一种哲学的需要出发,把西王母嫁给了东王公,说他们都住在昆仑山上,得到鸟翼的庇护,使这二位民间的神祇具有了人性。 为了将道教体系宣扬得更为完美,东王公的身份已演变为道家的男仙。《列仙全传》卷一云:“凡上天下地,男子登仙得道者,悉听掌焉。”被封为“东华紫府少阳帝君”,位“东方诸天之尊”。西王母与东王公相会于巨鸟之背的描绘,使得东王公与西王母的形象两两并出,成为道教“阴阳”思想的具象。无怪《列仙全传》中记载:“汉初有群儿戏谣于道曰:“着青裙,上天门,揖金母,拜木公。”东王公象征始阳之气,西王母象征始阴之气。以此看待自然,阳为火,为天、为山,阴为水,为月、为地;以此看待人类社会,男属阳,为君、为夫;女属阴,为臣,为母,为妇;男为尊,为刚;女为卑、为柔;这就是东王公与西王母在“道——阴阳——五行”这个宇宙模式里所起的作用。追根溯源,《神异经》里东王公会西王母的故事由是被后世文人引为典实。 这篇故事虽是在《山海经》的影响下直接产生的,但不似《山海经》那样拙直朴野。文章情节生动有趣,故事一线到底,文笔简古而流畅,特别是结穴的铭语简短有力。 东王公〔选自《神异经》〕 这是一则神话故事。主持天宫的西王母的丈夫东王公,深居荒山大石屋,此神身高一丈,满头白发,人形鸟面虎尾,是一位图腾时代的人兽合一的神。虽然他的外形还是荒古时代的尊容,但内心已出神入世。小说只记了他的一件小事。 投壶原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宴会的礼制,也是流行于士大夫中的一种游戏。方法是设一酒壶,以壶口为目标,用矢投入,中多入者为胜,负者饮酒。汉代改革旧法,矢入壶中反激出后再接住方为获胜。东王公很喜好这一游戏。他“恒与”仙女投壶,而且每投非“千二百”矢不能尽兴;很有点凡夫俗子的味道。但又不计输赢,无人饮酒,只在玩味一投一接的技巧,如此高雅又有些脱俗入圣,这位仙人大概正处在由神到人的蜕变中。 全文没有枯燥冗赘的叙述,一“嘘”、一“笑”、一“恒”、“千二百”几个传神的字眼,人物形象就栩栩如生,历历可见。 在志怪小说的大家庭中我们又发现了它和神话传说的亲缘关系。 另外,关于《神异经》也有必要作些介绍。 《神异经》又称《神异记》、《神异传》、《神异录》,《隋志》地理类著录《神异经》。 传说汉代东方朔著,但不可信。内容多仿《山海经》。史志书目或入地理,或入道家,或入地理博物体志怪小说。 东王公《神异经》托名汉东方朔撰,全书共九篇,按顺时针方向分述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荒及中荒的山川道里,神灵异人,草木飞走。其中对于山川道里的记述比较简略,而对于异物奇闻的记述则比较详备。它虽然有意模仿《山海经》,但又有创造性,异人、异物有许多新的内容,充满了新鲜奇特的幻想,富有情致。此外还保存了许多关于自然现象的古代神话。其中记录的关于东王公与玉女投壶的故事,被后世文人引为典实。 作品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奇特的境界之中。在东荒大山之中,有一个巨大的石室,这就是东王公的居处。这里,模仿《山海经》的痕迹非常明显。《山海经》中有很多神话故事,就是这样开头的。如“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见《夸父逐日》)等。接着,作者用极富想象和夸张的语言,塑造了东王公的形象:东王公身长一丈,头发皓白,有着人的形体、鸟的面孔,还长着一条老虎的尾巴,背上载着一个黑熊,目光正在左右顾望。这几句描写,使人感觉到东王公既带有人的特性,又有一些兽性,而且从他载着一个黑熊来看,原始朴野的气氛更浓了。如果说在《山海经》里,是作者无意识的,直观的描写造成了这种原始朴野的气氛,表明了古代先民的一种审美观念的话,这里,就十分明显地表现了六朝文人有意识甚至是刻意的模仿和追求。一句“左右顾望”,把东王公及其所载的黑熊写活了。接着,作者讲述了东王公与玉女投壶的生动有趣的故事。所谓投壶,就是以矢投壶,是古代宴会的礼制,又是一种游戏。投壶的方法,在《礼记》中记述得非常详细。据记载,投壶所用的是广口大腹、颈部细长的壶,腹内装满了豆子,以增强弹性,如果投的过猛,投进的矢会弹出来。投壶所用的矢,一头齐,一头尖如刺,所以又称这种矢为“棘”。矢有三种长度,在室内投壶用二尺长的,堂上用二尺八寸长的,庭院中用三尺六寸长的。投壶前,必须指定一人为“司射”来裁决胜负,然后由主人拿着矢,邀请客人投壶,每人四矢。投壶开始之时,乐队奏乐。每投中一矢,司射放上一“算”,称为“释算”,来计算投中的数目。“算”长一尺二寸。四矢投完之后第一局就结束了,三局定胜负,以投中多少决定胜负,负者必须饮酒,投壶这一活动,在春秋时代已经流行于晋、齐等国,《左传·昭公十三年》就记载了晋昭公与齐景公一起投壶的趣事。到了战国,投壶成为社会上非常流行的游戏之一,甚至游戏时,男女同坐一起,边喝酒,边投壶,以此为乐。汉代投壶活动依旧盛行不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既是斗兽场上的老手,又是体育场上忠实的观众,他对善投壶的郭舍人青眼相加,常去观赏他的投壶游戏。东汉时,投壶游戏更是流行,达官显贵家有宾客,设宴款待,“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后汉书·祭遵列传》),以增添宴会的欢乐气氛。汉代以后,投壶的游戏依然非常受人欢迎,本文作者把这一游戏写入这个故事中,就是十分明显的证明。在这里,进行投壶游戏的主人公是东王公和玉女,另外还有一个相当于司射地位的旁观者“天”,它完全具有人的情致,在津津有味地观赏着东王公和玉女的游戏。如果矢投入壶中而没有出来,“天为之唏嘘”,如果矢出而脱误没有接着,“天为之大笑。”“天”的形象栩栩如生。对于这个故事的描写,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开阔的视野。整个作品文笔简古而流畅,不似《山海经》那样拙直朴野。没有芜杂、零星琐碎的记叙,故事性很强,情节生动有趣。此外,这个神话故事还告诉我们了古代对于一个自然现象的解释,这就是“矫出而脱误不接者,天为之笑”,据张华注:天不雨而有电光,叫作天笑。东王公和玉女投壶的故事流传开来,成为一个典故,常常被后世文人引用,如李白的《短歌行》中就有“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的诗句。另外,在《神异经·中荒经》中,还有一段与东王公有关的故事,即西王母会见东王公的故事,其中讲到有一只名叫“希有”的大鸟,“张左翼覆东王,右翼覆西王母”,“西王母岁登翼上,会东王公也”。可见东王公是仿照西王母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一个居东,一个居西,一个为雄,一个为雌。显得十分般配。“希有”鸟很可能是从《庄子》中的大鹏脱化出来的。 东王公亦称“东王父”。传说中的神仙领袖,分管男仙名籍。《神异经》:“‘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之七:“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东王公神话中仙人。也称木公、东木公、东华帝君等。与西王母 (金母) 并称。领男仙,掌诸仙名籍。汉东方朔《神异经·东荒经》:“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参阅《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太平广记》一《木公》。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道教部 > 教派、人物(附) > 東王公 東王公 dōngwánggōng 亦稱“扶桑大帝”、“木公”、“元陽父”。道教神名。與西王母同爲盤古真人與太元聖母所生。傳爲東海中男神領袖,並謂世人登仙謁拜西王母之後,須拜此公方可昇入九天。漢時童謡:“著青裙,入天門,揖金母,拜木公”即謂此。又與丹靈、黄老、皓靈、玄老並稱“五方五老”,號青靈始老君。《神異經》:“東荒山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長一丈,頭髮皓白,人形鳥面而虎尾,載一黑熊,左右顧望。”《枕中書》:“元始君經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頭,治三萬六千歲,書爲扶桑大帝東王公,號元陽父。”參閲《雲笈七籤》卷一百○一《青靈始老君紀》。 东王公 东王公民间所敬之神。又称“木公”、“东华帝君”。与西王母共为道教之尊神。究其源,当属自然神之演变。战国时,楚地信仰“东皇太一”,又称“东君”。一说此即人神化的太阳神,乃东王公之前身。东王公之出现,始见于葛洪 《枕中书》。此时已被称为 “扶桑大帝”,显示了它是由日神演变而来。另外,在民间传说中,它被认为是男仙之首,生于碧海之上,育化万物,主阳和之气,理于东方,亦显示出日神的特征。后经道教徒辗转加工增饰,逐渐成为民间所敬之神,并有了自己的形象、职能和历史。典籍中所描绘的东王公,乃元始天尊、太元圣母所生,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与西王母共理二气而育养天地,陶钧万物;专掌男仙名籍,凡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男子之登仙得道者,均掌之。旧时道教搞成仙升天仪式,均得先拜东王公。 ☚ 自然神 木公 ☛ 东王公又称“东王父”、“东华帝君”。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神,后为道教所信奉。传说与西王母分管男仙、女仙的名籍。道教又称其为青灵始老君,与丹灵、黄老、皓灵、玄老共称“五方五老”。 东王公 东王公即东王父、木公。《神异经·东荒经》中云:“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东王公身高一丈,头发雪白,长着人的身形,鸟的面孔,老虎的尾巴,背上趴着一只黑熊,左顾右盼。东王公常和仙女做投壶游戏。在神话传说中,东王公亦谓东君(与西王母对举),他育化万物,主阳和之气,理于东方。 ☚ 石人追崂山 东床袒腹郎 ☛ 东王公❶语出《神异经·东荒经》。传说中的神仙。住在东方极远之地的大石室中。身长一丈,头发皓白,鸟面虎尾人身,出外骑乘黑熊。常与玉女用箭投壶为戏。每投一千二百次箭便跳出。如箭入而不出,天便叹息;箭跳出而未被接住,天便嘻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