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武陵蛮、长沙蛮起义东汉时少数民族起义。东汉中期以来,分布在武陵(治今湖南常德西)、零陵(治今湖南零陵)、长沙等地被称作“蛮”的少数民族,曾多次起兵反抗东汉政府的当地地主的剥削压迫。永和元年(公元136年),东汉统治者又向“武陵蛮”增收贡布,激起澧中、溇中蛮的反抗。次年春,起义者以二万人围充城(在今湖南桑植县),另八千人攻夷道(今湖北宜都西北),在武陵太守李进镇压下失败。永寿三年(公元157年),“长沙蛮”起义,占据益阳(今湖南益阳西),至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发展到万余人,“零陵蛮”、“武陵蛮”也起而响应,分别攻长沙、江陵。荆州刺史刘度、谒者马睦、南郡太守李肃均闻风而逃。东汉统治者改派右校令度尚为荆州刺史,镇压“长沙蛮”,派车骑将军冯绲镇压“武陵蛮”,起义失败。余部转攻桂阳(治今湖南郴州市),又遭太守陈奉镇压。此后,长沙、武陵“蛮”的反抗仍此伏彼起,一直延续到东汉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