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东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东汉dōng hàn汉代的后半期,公元25年刘秀建都洛阳起至220年汉献帝延康元年为止: (贾雨村道)“若论起来,寒族人丁却不少。 自~贾复以来,枝派繁盛,各省皆有,谁逐细考查得来?”(二·34) 东汉dōng hàn〖名词〗 朝代 朝代朝(王朝;皇朝;唐~) 代(明~;清~) 时(宋~) 另见:宫殿 皇帝 朝廷 ☚ 古代 人生各时期 ☛ 东汉 036 东汉25—220又称后汉。刘秀 (光武帝)起兵反对王莽,于建武元年(25年)在洛阳称帝,因洛阳在长安东部,被称为东汉; 因刘秀宣称刘邦为其先人,故被称为后汉。至延康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建魏代汉,共历196年,传12帝。 东 汉 世 系 表 ☚ 西汉 三国 ☛ 东汉 东汉25-220Donghan西汉远支皇族刘秀夺取绿林赤眉起义胜利果实后于公元25年建立的豪族地主政权。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帝系表 ☚ 绿林赤眉起义 尚书台 ☛ 东汉 东汉25—220年朝代名。西汉远支皇族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都洛阳,史称东汉或后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针对当时严重的奴婢问题,先后6次颁布释放奴婢的诏令,3次诏令禁止虐待奴婢; 又曾组织军屯、减轻赋役、兴修水利; 还下令裁并郡县,减省郡国10个、县邑道侯国400多个; 精简吏员,十置其一; 并在中央削弱三公的权力,加重尚书台的职权; 废除郡国都尉,取消地方军。以上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有效地保证了皇室对全国的统治,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自光武帝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东汉政局稳定,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然而,东汉王朝是在南阳、颍川、河北等地的豪强地主官僚集团支持下建立的豪强地主政权 在这个政权保护之下,豪族地主势力迅速膨胀。他们一方面兼并土地,造成自耕农破产,依附农增多,建立起地主田庄,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另一方面又通过察举和征辟,把持中央和地方各级政权,形成许多官僚集团。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引起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长期斗争,外戚与宦官轮流干政以及 “党锢之争”都是这一斗争的表现。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相专权,造成政治极端黑暗和混乱。桓帝以后,宦官独揽朝纲,察举制度败坏,认人惟亲,贿赂公行,官场腐朽透顶,太学生和官僚集团联合,反对宦官专权。这场斗争以 “党人” 失败结束。党锢之祸以后,东汉政权趋于崩溃,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中平元年 (公元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王朝的统治基础。后因割据势力增长,统一王朝逐渐走向瓦解。延康元年 (220) 曹丕代汉称帝,东汉灭亡。东汉王朝共历12帝,196年。 ☚ 新 三国 ☛ 东汉 东汉公元25—220Donghan朝代名。西汉宗室刘秀所建。公元25年,当赤眉农民军迫近长安(今陕西西安),推翻了更始帝刘玄的统治之时,刘秀在鄗南(今河北柏乡)即皇帝位,沿用汉国号,以这一年为光武元年,不久,定都洛阳,因洛阳位于长安之东,故把刘秀重建的汉政权称为东汉,也称后汉。东汉的疆域东、南临海,北至大漠,东到朝鲜半岛西北部,西到天山、葱岭,西南至云南、缅甸北部、越南中部。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削弱了中央三公的权力,提高尚书台职权,恢复了西汉时曾设置过的御史台、司隶校尉和州刺史,完善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制度。还撤销了郡国都尉的建制,收军权于朝廷。又针对严重的奴婢问题,多次颁布释放奴婢的法令。为解决政府的财政问题,下令裁并郡县,精减吏员。又组织军士屯田,减轻赋役,兴修水利。这些措施有利于改善东汉初年社会经济残破的状况,使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明帝永平时出现了“百姓殷富”,“牛羊被野”(《后汉书·明帝纪》)的局面,是东汉王朝最富庶和安定的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应用,东汉的农业生产比起西汉更有发展,水利事业受到重视,出现如水碓、翻车等水力驱动的先进生产工具,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手工业中的冶铁、铸铜、漆器、纺织等技术也都较西汉进步。东汉时期各民族间的关系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东汉政府通过合市与匈奴、羌、乌桓、鲜卑等各民族进行物资交换,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汉和帝时班超击败匈奴,重新恢复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保卫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土地兼并问题在东汉比较突出,因为东汉政权的建立者不是农民军领袖而是西汉宗室,所以,以皇帝为首的新统治集团大肆搜刮土地,一方面造成自耕农破产,依附农增多,另一方面又形成了有雄厚经济基础的豪族集团,即门阀势族,他们在经济上占有大片庄园,在军事上有自己的私兵,是独立于中央政权的割据势力,门阀势力的发展是导致东汉以后三国鼎立的原因。在东汉政治中另一个特点是宦官、外戚轮流专政,他们手握王爵,口含天宪,横征暴敛,造成东汉末年政治十分黑暗。中平元年(184),终于爆发了黄巾起义,震憾全国,虽不久被镇压下去,但沉重打击了东汉政权,使之名存实亡。全国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皇帝受制于权臣。220年,曹丕废汉献帝,东汉灭亡。东汉朝共历14帝,统治196年。 ☚ 绿林赤眉起义 党锢之祸 ☛ 东汉 东汉湖南大部分处荆州境,交州错入小部分地区。时有郡4,又苍梧郡仍错入。郡下辖38县和5个侯国。长沙郡,西汉长沙国改置。王莽篡位改填蛮郡。东汉复为长沙郡,治临湘(今长沙市)。辖地在今湖南境者12县、1侯国。其中临湘、攸、茶陵、容陵、酃、连道、昭陵、益阳、下隽、罗10县为西汉故县。新置2县: 醴陵、汉昌。另改湘南县为侯国。零陵郡,西汉故郡,治泉陵。辖地在今湖南境者6县4侯国。其中,泉陵、营道、营浦、泠道4县为西汉故县; 新置湘乡县 (析湘南县置,今湘乡、双峰、涟源、宁乡县地); 改都梁侯国为都梁县。4侯国为: 重安(钟武县改置); 夫夷; 昭阳 (析昭陵县地置,今邵东、邵阳、隆回县地); 丞阳 (承阳县改置)。桂阳郡,西汉故郡,沿郴 (今郴州市)。辖地在今湖南境者6县。其中,郴、便、耒阳、南平、临武5县为西汉故县; 另析郴县地置汉宁县 (今资兴、汝城、桂东县地)。武陵郡,西汉故郡。改治临沅(今常德市)。辖地在今湖南境者12县。其中,临沅、零阳、充、沅陵、迁陵、酉阳、镡成7县为西汉故县; 索县更名为汉寿县,荆州曾治此; 省无阳、义陵2县并入辰阳县; 析临沅县置沅南县 (今桃源县),又析孱陵县置作唐县 (今安乡县地)。苍梧郡错入的仍为谢沐、冯乘2县。 ☚ 西汉 三国 ☛ 东汉继西汉之后的封建王朝。建武元年至延康元年(25年~220年)。建武元年(25年),刘秀称帝,即汉光武帝。不久,定都洛阳,重建汉政权,史称“东汉”或“后汉”。刘秀称帝后,先后削平各地的封建割据势力,至建武十二年(36年)统一全国。 东汉dong han【历史】Eastern Han Dynasty (25~220) 东汉朝代名,又叫后汉。参见“汉朝”。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