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东方芭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东方芭蕾 东方芭蕾安徽花鼓灯。起源于明代,它是从淮上人家逢年过节迎神赛会,祈丰年放河灯等活动中,吸收各种民间艺术形式的长处,逐渐发展起来的。花鼓灯的舞蹈是由多种形式组成的,群舞叫“大花场”,三人舞或双人舞叫“小花场”,带有故事情节的叫“后场小戏”。另外,还有“上盘鼓”、“下盘鼓”、“丑鼓”、“对歌”等舞蹈。花鼓灯班子的女演员,一般身着彩服花裙,头戴各色绒花,一手持彩扇,一手执绸巾,舞动起来优美轻盈,称为“兰花”;男演员一律白毛巾扎头,短褂灯笼彩裤,动作洒脱利落,称为“鼓架子”;高举花伞,穿行跳跃,穿插其间作领舞的男演员,称为“伞把子”。花鼓灯以歌舞见长,尤以舞蹈为最佳,在汉民族歌舞中独具特色,在世界上被誉为“东方芭蕾”。 ☚ 流畅的草书 舞中之后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