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东巴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东巴文纳西语称“森究鲁究”,意为“木石之标记”。纳西族使用过的一种文字。属象形表意文字类型。相传创制于一千余年前。约一千字左右,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字体。表意方法主要是用一个字或几个字代表一句话或一段话。字序从左向右,自上而下。因>字形经常变换,读音也不统一,所以不能准确地记录语言。过去主要用以书写*东巴经,也有用作记帐、记事和写信的。 东巴文 东巴文纳西族古象形文字。相传创制于1000余年前,1000字左右。主要用于宗教。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东巴经》有500多卷,700多万字,也有用作记账、记事和写信。东巴文经书90%以上用图画文字写成,这种文字的创制年代在12世纪下半叶到13世纪上半叶。由图画文字演变出的象形文字有单体象形、会意和形声3类符号。国内现存东巴经书1万多册,其中国家图书馆(北京)和云南东巴文化研究室两处有8000多册。在国外,华盛顿国会图书馆有3000多册,哈佛燕京图书馆有500册。 东巴文我国纳西族曾使用过的一种图形文字。“东巴”是纳西语,指从事传统宗教活动并能诵经的经师名称。他们称此文字为“森究鲁究”,意为“木石的记号”,见木刻木,见石画石。文字起源何时,无确切记载。现存石刻《木氏历代宗谱》中有16世祖牟保阿宗记载“且制本方文字”的词句,约为12世纪下半叶至13世纪上半叶之间。但从东巴文的结构体系、经书古词和实际运用看,它的创制年代要早于牟保阿宗时代。有的学者认为,纳西族可能在11世纪中叶已经使用东巴文。国外有的学者认为东巴文产生的时代还要早得多。东巴文总数约1300多字,基本部分是独体图形字,还有一些会意、转意、指事、合体等符号。独体图形字取形于客观事物,一般一个字读一个音,代表一个名称,具有较强的派生能力。会意字字数也较多,有独体会意字和合体会意字两种。前者是改变独体图形,突出其某一特点而构成,常用于表示动词或形容词。后者有两种构字法,一是在独体图形字上加附加符号表示新义,二是用两个或几个独体图形字合在一起。同意假借字数量不多,常常假借代表实词的字来表示抽象意义的同音词。书写行款不很固定,大体自左至右横写。有时几个字上下相叠。不同地区的人书写、诵读经书时,往往有较大差异。同一本书中,前后写法也常有不同。东巴文除用来记帐和诵读外,主要用来书写东巴教经典,约600多种2万多册。大体可分为祭山神龙五经、除秽经、祭风经、消灾经、开丧经、超荐经等10类。内容涉及纳西族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初期的社会历史、天文历法、医药卫生、农工畜牧、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婚姻家庭、语言文字等重要资料,其中《古事记》是中国民族文学史上的珍品。东巴文作为当代唯一保存了大量完整文献的原始图形文字,也是研究文字起源及文字发展史的珍贵资料。中国学者对东巴文有深入的研究,其中有突出贡献者为方国瑜、傅懋绩,著有《纳西象形文字谱》和《纳西族图画文字“白蝙蝠取经记”研究》等著名专著。国外学者对东巴文也有一定研究,发表了一批有份量的专著。可喜的是近几年国家对抢救东巴文化遗产极为重视,投入了较大人力、物力整理东巴经典,出版了一批东巴经译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