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东北大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东北大学

系张作霖统治东北时,采纳奉天教育厅长谢荫昌“欲使东北富强,不受外人侵略,必须兴办大学教育,培养各方面人才” 的建议,责成奉天财政厅长兼省长王永江联合吉、黑两省创办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22年春筹办,就沈阳高等师范(原沈阳大南般若胡同)改办大学理工科; 公立文学专门学校改办大学文法科。1923年4月26日正式成立。王永江任校长,汪兆璠任文法科学长,赵厚达任理工科学长,吴家象任总务长。1923年7月首次招生,9月就高师原校址上课。学制预科2年,本科4年。10月24日举行开学典礼。1925年暑假后,北陵新校舍落成,理工两科迁入,为北校;文法两科仍居旧址,为南校。同年创办了“东北大学工厂”,既供学生实习,又是大学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也是东北重工业建设的开始。1926年设立附属中学。1927年11月,王永江因病辞去校长职务,刘尚清任职。1928年4月进行改组,文法科与理工科分为文、法、理、工四院,周守一为文学院院长,臧启芳为法学院院长,孙国封为理学院院长,高惜冰为工学院院长。同年8月,刘尚清因事辞去校长职务,东北政务委员会委托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兼任校长,刘风竹为副校长。张学良任职期间,曾三次捐献巨款,扩建北陵新校舍,将文、法两院迁入;添建图书馆、体育馆、大礼堂、化学馆、纺织实验室及教授俱乐部等。并于1928年9月开始招收女生,增设教育学院和农学院,同时还不惜重金,广招贤能,提高教学质量。首届毕业生各系各专业成绩名列第一者,均由学校资送英、美、德留学。以后年年均有资送欧、美留学的学生,直到“九·一八”事变后,经费无着乃停。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完备,图书、仪器、标本应有尽有,发展迅速。“九·一八”事变后,学校曾迁徙于津、京、晋、豫、陕等地,边复课,边参加抗日战争。1932年,添设交通学院;冯庸大学亦并入。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中,该校学生奋起参加,成为运动的先锋。“西安事变”后,1937年国民党政府下令强行把该校改为 “国立东北大学”,任命臧启芳代理校长,1939年5月教育部任命臧启芳为校长。抗战胜利后,1946年该校迁回沈阳,1948年又从沈阳迁到北平,解放后并入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大学解放区

系中国共产党为在东北 “废除法西斯的奴化教育,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于1946年2月,在辽宁本溪创办一所综合大学。目的在于培养“为人民服务的,献身于新中国新东北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实业、医学等专门人才”。校长张学思,副校长白希清、舒群。初本部招生70名,另设有200余名行政训练班。后因蒋介石扩大内战,训练班转交辽宁省政府,大学本部迁到安东 (今辽宁省丹东市),4月底转至长春,在长春招生400余人,未得全部入学; 5月下旬学校带领300名学生又转到哈尔滨,6月迁于佳木斯,设文学、社会科学、医学、自然科学4个学院。于1950年并入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大学

中国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1923年4月由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主持创办。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迫迁转于北平、西安等地,1946年5月迁回沈阳。1950年8月经调整后改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恢复“东北大学”的校名。该校设有文法、工商管理、资源与土木工程、材料与冶金、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信息科学与工程、黄金等8个学院,共36个专业。其中25个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45个学科有硕士学位授予权、2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998年学校有教师1855人,其中教授256人、副教授649人。有博士生导师11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各类在校生22292人,其中博士生637人、硕士生1694人、本科生14127人、外国留学生109人、成人学生5834人。已毕业学生11万多人。学校还设有2所分校,分别在辽宁省和河北省。

东北大学

132 东北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东北地区的最高学府。1922年7月张作霖指示创办。校址在沈阳。设文、理、法、工4科,并开设预科与附中。王永江任第一任校长。1928年张学良兼任校长,为大学发展建设倾注大量心血。他多次捐赠巨款办学;在北陵风景区建设新校址;改大学为大学院制,设文、理、工、法及教育学院,并聘请学者名流来校任教,章士钊、罗文干、黄侃、梁漱溟、刘仙洲、梁思成、冯祖荀、郝更生、吴蕴瑞等均先后受聘讲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内迁北平,工学院迁往西安。后由国民党政府接收,改为国立东北大学,迁往四川三台。日本投降后,迁回沈阳。

☚ 震旦大学   陕北公学 ☛
0000469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