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世界航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世界航空多少世纪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在探索人类像鸟一样飞行的可能性,得出的结论是“人类靠自己的体力飞行是绝对不可能的”。从此人类开始了探索轻于空气的飞行器的漫长过程。1783年法国人蒙哥尔费兄弟利用热空气使气球升空。同年,法国物理学家理查在气球下面的吊篮里飘飞2个h。1852年法国人H.吉法尔制成装有推进器、能控制飞行的软式飞艇。铝金属问世之后,1897年硬飞艇试飞成功。1900年德国人齐伯林使硬飞艇在军事和商业上得到应用。在轻于空气的航空器继续发展的同时,人类也在探索重于空气的飞行器。1809年英国人凯利在他的著作中写道:“全部问题是如何应用足以抵抗空气阻力的动力使翼面支持一定的重量。”他提出利用固定机翼产生升力,用不同翼面控制飞行的思想,并身体力行实践。此后,差不多经过了1个世纪,在各国航空先驱发展的航空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了第1架可操纵的动力飞机“飞行者1号”,首次实现了人类的有动力、能操纵的载人持续飞行,开创了人类飞行史上崭新的阶段。1909年法国人制造的单翼飞机飞越了英吉利海峡。1913年俄国人西科斯基制造的装有4台发动机的大型飞机“伊里亚·穆罗梅茨”首次飞行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飞机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军事上,使它的飞行速度提高到180~220 km/h,航程增加到440 km。在航空发达的国家里形成了航空制造产业。一次大战后至20世纪30年代,飞机性能不断提高。但是双翼机的阻力大,妨碍提高飞行速度。自从硬铝材料应用到飞机上才造出了金属单翼飞机,30年代末飞行速度达到500 km/h。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飞机的动力装置活塞式发动机性能达到顶峰的时期,例如美国P—51战斗机速度为780 km/h,升限近12000 m,航程约3400 km。美国的B—29轰炸机最重达62.5 t。二战后,飞机速度接近声速,活塞式发动机已经没有潜力帮助飞机跨过“声障”达到超声速度。人们采用和发展了德国人设计的涡轮喷气发动机作动力装置,飞机的外形采用了后掠翼和面积律解决了空气动力学难题之后,1954年美国和苏联的战斗机的平飞速度相继突破声障达到了超声速度,航空从此进入了超声时代。这是继气球、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之后世界航空发展史上的第3个里程碑。随着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多年里,航空器的发展日新月异。美、苏研制成功飞行速度达到2~2.5倍声速的战斗机以及各式各样的新型飞机,它们是:机动性能好的战斗机、重型战略轰炸机、垂直短距起落战斗机、变后掠翼战斗机、高空长航时侦察机、超声速运输机、宽体机身旅客机、隐身战斗机轰炸机、武装直升机、倾转旋翼机、水陆两栖飞机等等。人类已经从航空发展到研制成功航天飞机、运载火箭和各种航天器,开始了人类宇宙飞行的时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