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世界经济结构学研究世界经济结构构成规律、发展状况及相互关系的科学。 世界经济结构学以世界各国经济机体的内部构成为研究领域,既研究整个世界的生产关系结构 (主要是经济制度结构),又研究整个世界的生产力结构(主要是产业结构)。它是世界经济学和结构经济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在生产关系方面,世界经济结构学要研究各种经济制度 (公有制与私有制),各种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和各类经济组织(国营企业、垄断组织、跨国公司、经济共同体等)在世界经济中的构成、比重、地位与力量,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斗争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 在生产力方面,世界经济结构学要研究世界经济的部类结构、部门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贸易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等等。每一种结构又可以细分为许多亚种。例如,部类结构又可以分为第一部类的内部结构与第二部类的内部结构,产品结构又可以分为工业品结构、农产品结构、矿产品结构等等。对生产力结构的研究,是要探索世界产业结构形成变化的基本规律,比较不同经济制度及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国家产业结构的特点,特别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产业结构失去平衡的原因,吸取各国产业结构中的合理因素,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对世界经济结构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按照两条对立的路线发展起来的。 西方对经济结构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法国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朗斯瓦·魁奈,魁奈在著名的 《经济表》(1758年)中,试图用为数不多的几条直线和线上的一些数字来说明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内部联系。但这还是仅限于一国的经济模型。西方对世界经济结构的研究开始于当代,自凯恩斯的《货币、利息与就业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一书问世以后,所谓宏观分析迅速发展起来。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将视野扩展到世界范围,研究世界经济中的各种结构,比较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提出世界经济中的产业、资源、能源、人口、环境、发展等结构问题。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世界经济制度的划分占统治地位的是三分法,即将世界经济分为纯粹的私有企业经济、中央计划经济和具有不同程度计划的混合经济三种类型。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W·里昂惕夫(Wassily W. Leon-tief,1906~)。1973年,他在接受诺贝尔经济学奖金时,作了题为《世界经济结构——简易投入——产出公式纲要》的演讲,首次提出“世界经济结构”这一概念,并将投入——产出模型扩大到世界范围,建立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内部联系模型。这个模型将世界划分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大类,通过国际贸易而将两类国家的经济沟通。该表突破用罗列数字的方法来表现世界经济结构的传统,用双向投入——产出模型来反映世界经济结构,预测世界经济未来,这个方法是创新的。1976年,里昂惕夫领导下的一个小组还为联合国编制了一个公元2000年前的世界经济投入——产出模型。但是这些模型仅能反映产业结构,至于经济制度、生产关系的结构则一概不见,因而不能科学地、全面地反映世界经济结构的本质。 与西方不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把对世界经济制度结构的分析放在首位。由于世界经济结构学与一般结构经济学的任务不同,一般结构经济学重点研究生产力的结构,分析生产力结构的现状,找出结构失调的原因,求出最佳结构参数。世界经济结构学的重点在生产关系方面,它要研究各种经济力量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及相互关系,使我们对世界经济构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马克思原来打算完成《资本论》以后,着手研究国际贸易与世界市场问题。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历史阶段》一书中,深刻地剖析了世界经济结构,发现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垄断逐渐代替自由竞争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得出世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著名论断。斯大林在理论上提出了资本主义总危机以及这种危机的阶段论,提出了“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的理论。毛泽东在五十年代也提出了“中间地带”的理论。随后,他根据各国的经济、军事、政治力量,将世界划分成三个部分,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这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结构的科学划分,是当前我国对外工作的指导思想。 苏联理论界对世界经济结构的研究起步较早,著述较多。其代表人物是叶夫根尼·萨穆伊洛维奇·瓦尔加(Евгений Самуилович Варга,1879~1964年),在他的前期活动中,对世界经济结构的研究作了很大贡献。国内这个学科尚属初建阶段,还处于对某一国家或某一方面进行研究的水平上,对世界经济结构内容的讲授仍贯穿在世界经济学之中,或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系统完整的论著尚未出现。 阅读书目:《世界经济现行结构变化的理论问题》,(匈牙利)约瑟夫·努伊拉斯主编,仇启华等译,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世界经济的未来——联合国的一项研究》,(《The Future ofthe World Economy—A UnitedNations Study》) 〔美〕 W·里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A·卡特(Ann P.Carter)、P·佩特里(PeterA. Petri)著,梅明、卢韦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外国经济结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变化(战后趋势)》 (《Структурные изменения виировом капиталситическом хозя-йстве (Послевоенные тенден-дии)》)〔苏〕波·波·雷马罗夫(В.В.Рымалов)著;《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结构》 (《Социалъная структураразвивающихся стран》) 〔苏〕阿·依·列夫可夫斯基(А. И. Левков-ский)著;《世界经济的结构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展望》 (《The structure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pro-spects for a new internationaleconomic order》N.Y.,PergamonPress,1980) 〔美〕 E·拉斯洛(Las-zlo,E)、J·库兹曼(Kurtzman,J)合著;《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 (《Theevol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economic order》 N. J.,PrincetonUniversity Press,1978) 〔美〕W·A·刘易斯(Lewis,W. A.)著;《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 (《Patternsof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Melbourne,Longman Sorrett,1982),〔美〕R·K·威尔逊(Wil-son,R. K.)、C·S·伍兹(Woods,C. S.)著。 〔参〕 世界经济学 结构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