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世界经济学大辞典︱前言 前言 这部《世界经济学大辞典》是在已有《世界经济百科辞典》的基础上,经过修订后问世的。 《世界经济百科辞典》是1994年12月出版的,曾普遍受到读者欢迎,并于1995年荣获首届中国辞书奖,同年第二次重印。书中的词条,都是邀请全国知名专家编写或审定的,基本上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经济和国内外对世界经济的研究状况。 从那以后至今已有近十年的时间,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经济全球化和地区化不断加强,跨国公司在并购的高潮中大发展;世界贸易、金融和国际直接投资进一步扩大,乌拉圭回合达成协议,世界贸易组织问世;欧盟一体化进程加快,欧元启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了新发展,美国经济持续多年繁荣;欧盟长期缓慢增长,而日本自泡沫经济崩溃后,陷入了不景气的泥潭;一直高速前进的东亚地区经济,1997年遭受金融风暴的袭击,损失严重,危机还波及俄国、拉美和世界其他地区,使它们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自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这些国家进入了痛苦的转轨时期,至今,东欧国家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基本过去,但增长仍然迟缓,俄罗斯和其他多数独联体国家仍在困境中挣扎,即使走出低谷,前面恐仍有一段艰难路程。 现在,20世纪已经成为历史,世界经济已在大转变中进入21世纪,在这新世纪中,世界经济将有更大的发展,国际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同时,世界将面临一系列重大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国际政治经济的破旧立新问题;南方国家加快发展,缩小与北方的差距问题;加强国际经济协调,加强经济安全,防范金融危机问题;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国际经济合作问题;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在世界经济领域开展反对霸权主义和经济殖民主义问题等等。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新进展,我国的国力进一步增强,在国际GDP排名榜上,已从第9位上升到第7位;对外贸易已从第11位上升到第9位,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继续保持适度快速增长,并完成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力争提前完成第三个战略目标,达到中等国家水平;中国将在更大程度上融入世界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将更加离不开世界,世界也更加离不开中国,中国人民将更加关注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在这种新的经济形势下,一部新的《世界经济学大辞典》就是十分必要的了。这里还要特别指出,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中国不仅要改革、要开放,而且要走出去,要在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展自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进一步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市场竞争,这就需要了解和掌握世界经济方面的新知识、新概念、新理论、新规则、新法律、新机构。 这部新的《世界经济学大辞典》正是为适应中国入世后的这种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从另一方面看,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世界经济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对世界经济中的新现象、新发展、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了丰硕成果,这又为我们重新修订这部辞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修订的这部《世界经济学大辞典》,不仅条目增多了(从原《百科辞典》的3156条增至3312条),而且有如下一些重大改进: 首先,对原有词条,逐一重新审订,对其中一大部分词条的内容进行更新,加入了新的资料和数据,使之能反映世界经济的新变化和新发展。 其次,增添了一些新词条,这主要是近十年来在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的新概念、新词汇、新术语,这类辞条约300多条;与此同时。 也删去了一些因世界经济形势发展变得过时或不适用的旧词条,这类词条约有160多条。 再次,在增加的词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应用性、知识性更强的,如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尽可能地收入本辞典。 最后,这些词条中,有一些是有关世界经济的新思潮、新学说、新观点的,我们都尽量吸收。 在词条编排体例上,也作了一些改进,把原来以学科划分改为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以便于查阅。 经过这次修订,这本《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信息量更大了;二是实用性更强了;三是学术性也更浓了。 相信经过这次修订,这部《世界经济学大辞典》能更好地适应更广泛的读者群体的需要。 编纂一部好的辞典,是一件工作量很大、非常复杂的事。《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的编写工作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经济科学出版社的支持,特此致谢。 这次修订,我们虽然作出了努力,但因时间短,条件有限,不尽完善之处在所难免,望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指正。编 者 2000年6月 |
☚ 世界经济学大辞典︱凡例 世界经济学大辞典︱国际计量单位及其换算系数 ☛ 000000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