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世界经济地理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世界经济地理学

研究世界各种经济类型、各具体国家(地区)生产力分布的基本条件、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经济地理学的分支。
世界经济地理学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力分布作为研究对象。由于生产力分布是十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涉及自然、技术、经济诸因素,因而它的研究领域包括了自然地理学、经济学、经济地图学、计量地理学、统计学等学科知识。其主要任务是,揭示世界各国各地区生产力分布的客观规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的生产力布局提供理论指导。
世界经济地理学对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力分布不只是进行质的分析,而且对它的生产发展水平、生产部门结构、生产地域体系等进行量的比较; 不仅研究世界某个国家生产分布的特点,而且研究世界不同社会制度的各国各地区生产分布的特点。主要研究内容有: (1)总论,包括世界生产力分布的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和类型;(2)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各国各地区经济地理的特点及其生产力分布;(3)世界海洋地理的状况及经济地位,包括海洋渔业地理、海洋矿物资源和海水中能源开发、海洋航运业、海洋与生产力分布、各大洋的经济地理差异;(4)世界经济地理专题,包括粮食、原料、能源的地域分布、生产与贸易,现状与前景等。
根据研究的需要,世界经济地理学又可分为区域经济地理学 (如欧洲经济地理学)、国别经济地理学(如中国经济地理学、苏联经济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如世界贸易地理学、世界林业经济地理学)等。
在我国,目前除了对世界经济地理进行总体研究外,对下列分科亦有一定研究。
其一,苏联经济地理学。苏联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经济潜力较大。与此相适应的苏联经济地理学,有自己的特点、传统,形成了独立的学派,对世界各国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影响。十八世纪中叶,俄国地理学科开始由搜集感性材料进行旅行记述阶段,向对一定区域各地理要素进行因果联系的推理分析阶段过渡。在M.B.罗蒙诺索夫 (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Ломоносов,1711~1765年)正式提出 “经济地理学” 一词后,俄国地理学逐渐分化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两大分支。十八世纪——二十世纪初,德国的财政统计学、工业区位理论,法国的人文地理学相继传入俄国,对其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从二十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经济地理工作者在参加全俄电气化的制定、经济区域与区域规划、资源调查和工农业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发展了工业、农业、城市、人口等部门地理学,丰富了经济地理理论和方法的教学与研究的内容。逐渐形成了区域学派和统计学派。前者以巴朗斯基(Николай Н иколаевич Баранс-кий,1881~1963年)为代表。强调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密切联系,重视对自然条件的研究; 注意对区域的综合分析和使用地图,强调区域观点在经济地理研究中的运用。后者以杰恩(В.Э.Ден)为代表,主张以经济部门的统计资料作为经济地理的主要内容,忽视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缺乏规律性的阐明。
五十年代后,苏联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有所扩大,内容逐渐深化,并不断吸取西方经济地理的理论、思想及地理科技革命的新成果,新的计量方法及现代化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地理各个研究领域。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评价及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工业布局特点和因素、工业布局诸条件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及工业生产地域结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农业地域专门化及农业区划; 生产地域综合体等方面,研究工作均有较大进展。
我国对苏联经济地理研究的任务是,阐述苏联经济资源和实力(现状及潜力);揭示其生产布局演变的条件和特点;分析其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各部门布局的条件、特点、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为我国开发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布局及经济区划提供借鉴。主要研究内容有:(1)苏联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特点,组合类型。包括自然资源的状况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自然资源组合特点对苏联生产布局的影响及利用,改造自然资源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等。(2) 苏联国民经济的基本情况及发展特点。如人口与劳动力条件,科学技术水平等。(3)苏联生产布局的理论与实践。包括工、农、交通运输等生产部门布局的条件、特点、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老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在全苏经济中的地位、作用; 苏联生产布局的步骤、做法及意义;能源、原材料、粮食、经济作物、畜牧业等基地建设的经验、教训等。(4)苏联18个经济区的基本情况。(5) 苏联经济区划与区域规划对其生产布局的作用及经济效果; 苏联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原则及措施; 苏联经济地理的理论及学派。
其二,国际贸易地理学。国际贸易属于流通领域,它的一切活动是在各国各地区间的具体地域上实现的。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间的国际贸易,包括进出口商品构成,国际贸易地区分布或地区构成等,它们都是由各自的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力水平来决定的。
国际贸易地理学的任务是,探讨世界范围内不同市场的基本条件和特点,阐明各主要市场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销状况。主要研究内容有:(1)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主要工农业部门生产和分布的特点等;(2)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市场的特点、各个市场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销状况以及世界出口加工区的生产分布概况等; (3) 交通运输,特别是国际海运主要航线、主要港口和国际贸易主要货流等;(4)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变化、进出口商品构成特点、外贸出口商品基地的生产与分布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海港和远洋运输航线等。
其三,世界海运地理学。世界海运地理学以海上运输生产活动的地理布局为研究对象,它的研究任务是,阐明沿海国家的主要海港地理分布,港口腹地范围内的经济现状及其发展; 港口对货客流集结和疏运能力的适应性; 海上航线及货客量流量流向的地理分布等,以指导世界远洋运输实践。它的主要内容有,世界海运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西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北印度洋国家,东南非和西非国家,地中海国家,北海、波罗的海国家,美洲国家的海运地理状况;大洋航线和大宗货流;等等。
世界经济地理学和世界经济学都涉及到人类社会的经济现象,二者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所研究的是世界生产部门的地理分布及生产的地域体系 (国家或地区)的特点、形成条件和规律,后者是研究世界经济体系的发生、发展及各经济体系内部以及不同经济体系之间的国际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但是,世界经济学所揭示的规律,对世界经济地理认识个别国家的经济地理特点及在世界经济整体中的地位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我国对世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1929年,分别有刘穆的
《世界经济地理概要》和樊仲云的《世界经济地理》 出版。1930年,商务印书馆也印行了苏继庼著的《世界经济地理》。经济地理学家胡焕庸先后有《世界经济地理》(青年书店1939年)、《美国经济地理》(1943)的著述问世。建国初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地理教研室率先编写了体系较为新颖的 《世界经济地理学》 (初稿)(1951)。这一时期,较多的是翻译苏联学者的著述和研究苏联经济地理学。主要的译著有: 《世界经济地理》(《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теография зарубежныхстран》)〔苏〕维特维尔(И.А.Ви-твер)著,樊英译,三联书店1954年版; 《苏联经济地理》 (《Экономнче-ская теография CCCP》)〔苏〕巴朗斯基著,何宁译,财政经济出版社1956年版;《苏联经济地理概论》李旭旦著,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初版,1957年第2版等。近年来,世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受到重视,学术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出版了体系较为完善的教科书;分支学科发展较快,译著了世界旅游地理、世界贸易地理、世界林业地理等方面书籍; 研究方法从一般的描述向遥感技术及数学模拟等方面发展。
阅读书目: 《日本钢铁工业地理》张文奎等编,冶金工业出版社1980年版;《世界林业经济地理》胡谷岳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年版; 《苏联经济地理》(上、下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编著,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世界经济地理》(上、下册)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国际贸易地理》该书编写组编,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日本经济地理》满颖之主编,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国际旅游地理》(《The Geography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美〕M·马特勒(Matley)著,黄国英译,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The EconomicGeography of the World》 U. P.Maksakovsky. Moscow,ProgressPub.,19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