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世界主要自然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世界主要自然带 世界主要自然带Shijie zhuyao zirandai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分异,首先可以把它划分为若干个自然带,然后又可对自然带进行进一步划分。
1.热带雨林带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大陆上和岛屿上,属热带雨林气候,由于终年高温多雨,植物种属多,树木高大,森林茂密,成层、常绿,林中多附生植物和攀缘植物,土壤为砖红壤,土层厚,但缺乏矿物质,肥力差。 2.热带草原带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带南北两侧,以非洲和南美洲分布范围最广,气候为热带草原型,由于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不利于树木生长,植被发育为草原,以禾本科高草为主,植株高(1—3米)、硬叶、粗壮。草原上散布着乔木或灌木,或成丛,或单株,因此被称为稀树草原(萨旺纳)。这里由于草高,便于隐蔽,大型的食草动物很多,也有狮、豹等食肉动物。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月平均温都在0℃以上,在湿热的气候下,植被发育为常绿阔叶林。但是在我国、在美国,由于冬季经常有寒潮南下,在本自然带中也分布着不少落叶阔叶林;而在南美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还分布着大片针叶林(一种以耐霜的南美杉占优势的森林)。 4.亚热带硬叶常绿林带 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地区的分布面积最大。由于此带的气候为冬雨夏干型,高温与干旱相结合,因此植物具有旱生特征,如硬叶、叶面有蜡质或茸毛、叶片缩小成刺状等。典型的植被是硬叶常绿旱生林和灌丛,而且灌丛的面积往往超过硬叶林。 5.荒漠带 分布在热带的大陆内部和西部,亚热带和温带的大陆内部。有石质荒漠(岩漠)、砾质荒漠(戈壁)、沙质荒漠(沙漠)等类型。降水少、日温差大、地表水贫乏、植被稀疏是它们的共同特点。 6.温带草原带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荒漠带的外围,北美洲落基山以东的大平原。这些地区夏季暖热,冬季寒冷,降水偏少,相对湿度小,自然植被为以禾本科草本植物为主的草原,土壤为肥沃的黑钙土或比较肥沃的栗钙土,因此大部分地区都已成为各国的重要农业区。 7.温带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带 主要分布在欧洲中西部、亚洲和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区夏季温暖,冬季大部地区较冷,降水适中,气候适合于树木生长,南部主要为阔叶林,北部主要为混交林。中西欧的自然植被主要是落叶阔叶林,但数十年来栽植的人工林主要为针叶林,所以实际上已成为混交林带。 8.亚寒带针叶林带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这里冬季寒冷,夏季温凉,降水一般不多,但因蒸发不旺,降水较多的亚欧大陆西部和北美大陆东部,地面潮湿,多沼泽。植被主要为耐寒的针叶林,林中多毛皮兽,土壤为酸性的灰化土,腐殖质含量少,不肥沃。本带多数地区尚未开发,仍呈自然状态。 9.苔原带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带。这里气温低,降水少,风速大,土壤有很厚的冻结层,夏季时表层融化,但下层仍冻结、不透水,引起地面沼泽化。严酷的自然条件不利于树木生长,苔藓、地衣和灌木是主要植物,河谷中可见到树木。 10.冰原带 分布在南极大陆、格陵兰岛,以及北冰洋诸岛屿上。这些地区气温很低,最热月平均温在0℃以下,绝大部分地区常年为冰雪覆盖,只有很少地区可生长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动物很少,主要以海洋生物为食料。 11.高山带 人们往往把山地自然界的垂直变化比作平原地区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实际上两者只有某些相似性,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在平原地区,由森林带向高纬是苔原带,而位于低纬或中纬的山地,森林带以上是高山草甸,高山上光照远较极地强烈,没有极昼、极夜,而且降水多,排水好,没有地面沼泽化现象,自然条件与极地有很大差异,只有气温低这一点是相似的,因此植被发育为高山草甸,而不是山地苔原。但是在高纬地区可以见到山地苔原。在高山草甸带或山地苔原带以上是冰雪带。 ☚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世界的种族分布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