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shijie zhuyao qihou leixing
将世界气候按所定的热量、水分或其他指标,区划成若干相对一致的气候区,称气候类型。目前地理学界广泛流行的气候分类方法把世界气候分为以下类型:
❶热带雨林气候:又称热带常湿气候。分布于赤道两侧,大陆西岸各跨纬度10°左右,东岸各跨纬度20°左右。包括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半岛南部及马来群岛大部,以及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等地。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全年长夏,高温多雨,气温无季节变化。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年较差小。全年湿润,多对流雨。年降水量1000~3000毫米,季节分配均匀,风力微弱。由于一年中阳光两次直射,故一年中有两次气温最高点(春分、秋分前后几日)和降水最高点。
❷热带草原气候: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带南北两侧,约各跨纬度10°。包括非洲、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带的两侧,澳大利亚大陆的中部热带沙漠外围也有半环状分布。年均温20℃以上,最冷月气温也在18℃以上。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夏半年因受赤道低压带影响,湿热多雨;冬半年,受来自大陆的信风影响,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由于干湿季节明显,这里的植被是疏林草原。
❸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带的南北两侧。包括: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以非洲北部撒哈拉地区及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最为典型。因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的下沉气流影响,全年干旱少雨,甚至多年无雨。绝大部分地区,空气异常干燥,可能蒸发量比降水量大20倍以上。云量少,日照多。自然植被缺乏,风蚀地貌显著。属荒漠景观。
❹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及菲律宾群岛等地。一年中随阳光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产生的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和海陆位置的影响,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盛行东北季风,降水较少,称为旱季。每年5月至9月,因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后转为西南季风,西南季风掠过印度洋,带来大量降水,称为雨季。气温全年暖热,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印度半岛的旱季又分凉、热两季),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植被为热带季风雨林。
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为典型。气温季节变化明显。冬季盛行来自西北大陆的季风,气压高,干燥少雨。夏季因大陆增温快,气压低,吸引了来自海上的东南季风,因而降水丰富,初夏多冷暖气团交会产生的锋面雨,盛夏有时有对流雨,夏秋之交有台风雨。故整个夏半年降水多。从气温看冬季各月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夏季各月平均气温可达28℃以上。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种气候在北美洲东南部及南美洲阿根廷东部地区也有分布。
❻地中海气候:夏季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气流下沉,炎热、干旱、少雨;冬季副热带高压移走,受西风带控制,温暖多雨。全年降水量在7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冬季。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这里的自然植被为硬叶常绿灌木丛林。
❼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温带(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以西欧最为典型。这里终年受西风影响,一年中气温变化平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下,气温年较差小。全年降水量在750~1000毫米,季节分配均匀,有的地区云量较多,雾或阴天也较多。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❽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较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空气干燥,降水量少并集中于夏季。由于干湿情况不同,可分为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森林气候三种类型。处于北纬50°以北的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北部的寒温带针叶林气候也属于温带森林气候的一部分。
a.温带沙漠气候:分布在温带大陆中心或沿海有高山阻挡的地区。因受不到海洋影响,水汽稀少,气候十分干燥,以中亚和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最为典型。这里年降水量一般在250毫米以下,蒸发量大。气温变化剧烈,日较差、年较差都大。云量少,相对日照时数多,太阳辐射能强,自然景观为温带沙漠。
b.温带草原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或温带季风性气候与温带沙漠气候之间的过渡性气候。分布于亚欧大陆从黑海沿岸往东,横贯中亚北部,经蒙古至中国黄河中游、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西部,连成一条宽带,还有南美洲南部—长条地带。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夏热冬寒,气温年、日较差都较大,年降水量少,在300毫米左右,集中于夏季。自然植被为典型的温带草原。
c.温带森林气候:也称温带阔叶林气候。主要分布在美国东部、西欧、中欧和东欧一带。气温季节变化较明显,降水适中,约在500~1000毫米左右。近海地区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分配较均匀。距海较远地区,大陆性气候逐渐显著。冬寒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分配不均,夏多冬少。自然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❾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北部,北纬50°以北至55°或65°左右的地区。它东西延伸成宽广的带状,因纬度较高,故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很大,降水稀少,集中于夏季。但由于气温低,蒸发弱,相对湿度却很高。自然植被为针叶林。
❿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温带大陆东岸北部,以东亚地区(我国长江以北)最为典型。风向、风力、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冬季风来自西伯利亚、蒙古的冷高压,刮偏北或西北风,风力较强。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多刮东南风。气温变化: 冬季寒冷 (最冷月平均温在0℃以下),夏季高温(最热月平均温在20°以上)。降水集中于夏季,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因此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干湿和四季分明,为温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自然植被以落叶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为主。
(11)极地气候: 为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的气候。有两个类型。一类分布在亚欧大陆及北美洲最北部北冰洋沿岸地区,称苔原气候,最热月平均温为0~10℃,部分冰雪短期融解,有少量降水,苔藓、地衣等植物可以生长; 另一类型分布在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北部及北冰洋岛屿上,称冰原气候,最热月平均温在0℃以下,终年冰雪不化。
(12)高山气候: 是形成于高山地区的一种特殊的气候类型,是地理位置、地势高低、坡谷方位、山峰分布以及其他地域性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以地形因素起主要作用。气候特点是: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有时谷底出现逆温现象。气温日较差或年较差比平原小。风速随高度升高而加大。绝对湿度随高度升高而减少; 相对湿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大,故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降水随高度而增加。在高山地区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由于地形起伏和坡向不同,同一山地的气候差异很大。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Shijie zhuyao qihou leixing
世界各地的气候可以划分为下列11个类型: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 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 500—2 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 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 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_,故名。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 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 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8.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 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9.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而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10.极地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在大陆边缘地区,冬季长而寒,但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可达10℃,苔藓、地衣是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称为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等地的绝大部分地区,终年在冰雪覆盖下,最热月平均温也不超过0℃,因此被称为冰原气候。
11.高山气候 可能出现在任何纬度,其特点是气温和降水都有垂直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高度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