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运动的营养特点
参加不同专项运动对营养上的要求不完全一样。
不同专项运动的物质代谢过程,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1) 极限与极限下强度的运动项目,如短跑和中跑,运动时人体处于高度缺氧,氧债大,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被破坏。运动时的热能主要由ATP、CP和糖的无氧酵解供应,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的酸性代谢物。为使体内能源物质迅速动员,ATP和CP迅速的再合成,并减少体液酸化的趋向,运动员的食物应当含有丰富的糖、维生素C和B族以及磷、铁、镁等无机盐,同时应供给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适应肌力和神经活动的紧张过程。食物中的蔬菜和水果应当占总热量的15~20%,以满足体内有充分的碱贮备的要求。
(2) 中等强度的运动项目,如长跑,体内代谢过程稳定。糖的无氧代谢大部为有氧代谢所取代,运动的热能消耗较大,食物中应当有充足的糖和维生素。
(3) 长时间小强度运动项目,如马拉松,运动的总热能消耗极大,中枢神经系统疲劳,酶活力降低,在运动的后阶段,代谢的稳定状态又一次破坏。肝糖元含量下降,磷脂的合成抑制,并可产生一时性的肝脂肪浸润。这种运动恢复慢,为保证热源充足,食物中应当有充足的糖,并适当补充一些蛋白质和磷脂,为了增强肝内的脂肪代谢,应供给一些含蛋氨酸丰富的食物,如牛奶、干酪和牛羊肉类,同时补充一些维生素C和B族,促进疲劳的消除。
从身体素质特点考虑营养问题时,可参考以下原则:举重、投掷、短跑和摔跤等项运动要求高度发挥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尤其在短时间内需要发挥较大的力量,体内含氮物质的代谢加强,因此应当增加蛋白质的供给量到2g/kg体重以上。蛋白质食物的发热量应占总热量的15~16%。钾、钠和钙等营养素也应当充分,以保证肌肉的收缩力。长跑、马拉松、长距离滑雪、自行车和游泳等耐力项目,应当保证运动员体内有充足的糖元贮备,适当采用脂肪以增加热能供给量并缩小食物的体积,脂肪食物的热量可占总热量的30~35%。蛋白质食物约占总热量的12%。食物中无机盐和维生素的营养要充足,尤其要供给含铁较多的食物,如蛋黄、肝脏和绿叶菜等以保证呼吸酶和血红蛋白合成上的需要。灵敏和技巧等运动项目如体操、击剑、乒乓球等,运动员的热能需要量虽不很高,约为60cal/kg体重,但食物中蛋白质、维生素、钙和磷等营养应当充分。蛋白质食物应占总热量的15%或达1.8g/kg体重,维生素B1每日4mg,维生素C每日140mg,磷每日4g,脂肪不宜多,控制在总热量的30%左右。
球类运动如足球的热能消耗大,食物中应供给足够的蛋白质、磷和维生素等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