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与宋元思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与宋元思书 与宋元思书散文篇名。南朝梁吴均作。是作者与友人宋元思的书信。文中描写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边山光水色,历历如画,令人悠然神往,语言清新,骈偶而不滞塞,是六朝山水小品佳作。 ☚ 登大雷岸与妹书 三峡 ☛ 《与宋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②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这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现存为节文。宋元思,一作朱元思,其人不详。吴均在这封信中,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的优美景色,抒写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情。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二句,以对句发端,从大处着笔,写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江上风平浪静,烟光尽扫,两岸山色无垠,远与天接,视野是何等开阔,心情又是何等舒展!这正是一个秋高气爽、游目骋怀的大好时节。这两句景语孕情,大气包举,可谓善于发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进一步抒写江上放舟、对景陶醉的那种自由解脱的情态。这种无定点的审美观照,正说明山光水色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人在大自然的美景面前仿佛变得身不由己了。这种随任式的态度,却正是自由的审美心态的独特表现方式。“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至此点明舟行路线。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而作者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来概括,极尽其赞叹、倾倒之情。行文至此为第一小段,是概览性的总写。 下文即承“奇山异水”而分写之。先逐层写水: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是写江水深而清澈,以至水中游鱼,江底细石,皆历历可见。游动的鱼儿,目光很难追踪,江底的细石,通常更不易看得分明。然而作者却说“直视无碍”,那么这一江碧琉璃的晶莹澄澈,不用说是何等令人惊叹了。面对这表里俱澄澈的明镜般的江水,人的心灵也仿佛变得透明而无杂质了。这一层意思作者虽然没有说,却是可以自然联想到的。这几句写江水的明净可爱,大体是一种静态美(游鱼的动态,不过是江水明净的一种陪衬而已)。接着两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则开出另一境界。原来富春江也有急流险滩,它在让你领略柔和明净的风姿外,还以其奔腾湍急的波涛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美感。由静态而转为动态,舟行景换,可见江上风光丰富多彩。这是就“水”的一面着笔,写来姿态横生。次写“山”: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来气势非凡。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的树木,可见山色之青葱;这连绵的群山,在作者的视觉感受中不止是静穆崇高的,却还是奔放活跃的,它们仿佛在互比高低,使劲往上耸,正是这相互竞争,才形成了千百座形状不一的奇峰。这是用审美移情的眼光,写山势之高、之奇,化静为动,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节奏。 以上为第二小段,分写山水之奇异,着重从视觉感受一面落笔。下文转换角度,着重写听觉感受: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山泉声,鸟鸣声,蝉声,猿声,声调各异,自成天籁,这是一部大自然的协奏曲,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工整的骈语,联翩而至,语言形式本身的韵律美,更加强了所描写音响的天然韵律美,两者可谓水乳交融了。 接着从写景而转到抒写身历其境的内心感受: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那种像鹰一样具有高飞冲天的雄心的人,见了这样的高峰,也要死了超越山峰的心;那些为经营世务而奔走忙碌的人,看见这幽谷的美景,也要留连忘返。这是说优美的山水,足以使热心世务、企盼仕途腾达的人也产生隐居之想。触景生情,从审美感受引向仕途进退的人生态度的变化,进一步烘托出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文意至此似已具足,下面“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这境界是异常清冷的,热衷世务者至此自然要冷下心来。因而这四句不妨看作对上文的一种补充渲染。 这封书信短小隽永,而层次井然,写景抒情,均极简练生动。以四言句式为主,多用骈句,韵律感很强,宛如一首韵味盎然的诗,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不愧为六朝山水小品的上乘之作。 字数:1822 吴战垒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与宋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自富阳至桐庐〔3〕,一百许里〔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5〕。水皆缥碧〔6〕,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7〕,猛浪若奔〔8〕。夹岸高山,皆生寒树〔9〕,负势竞上,互相轩邈〔10〕,争高直指〔11〕,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12〕;好鸟相鸣,嘤嘤成韵〔13〕。蝉则千转不穷〔14〕,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1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16〕。横柯上蔽〔17〕,在昼犹昏〔18〕;疏条交映〔19〕,有时见日。 〔1〕本文是书信中的一段摘录,记叙从富春江到桐庐一路所见山水风光,文字优美,是吴均的代表作。宋元思,一本作“朱元思”,字玉山。吴均(公元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历任记室、国侍郎、奉朝请等职。著述甚富。其诗文以描绘山水景物为主,风格清新峻拔,在当时文坛上影响颇大,时人争相仿效,称为“吴均体”。他的著作大都失传。本篇选文据严可均辑《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 〔2〕“从流”二句:船顺流飘荡,在水面上来回摆动。〔3〕富阳、桐庐:二地今为浙江杭州市辖的两个县。 〔4〕一百许里:大约一百来里。 〔5〕独绝:数第一。 〔6〕缥碧:苍青色。 〔7〕急湍:急流的水。甚箭:比箭还快。 〔8〕奔:奔腾的马。 〔9〕寒树:常绿树。 〔10〕“负势”二句:意思是说(树)竞相向上,彼此高高相对,远远相望。负,凭借。轩邈,高远。 〔11〕直指:笔直向上。 〔12〕泠(ling)泠:清脆的流水声。 〔13〕嘤嘤:鸟鸣声。 〔14〕转:同“啭”,鸣。 〔15〕鸢(yuan):鹰。戾:至。《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原意是祝颂士大夫青云直上。这里是指在政治上追求高位的人。息心:停息心意。 〔16〕经纶:经营。世务:指从政做官。反:同“返”。这句意思是说:那些整天忙于做官的人看了这些山谷也会留连忘返。 〔17〕柯:树枝。 〔18〕在昼犹昏:大白天就像黄昏一样。 〔19〕疏条:稀疏的枝条。 本文仅一百四十余字,就简练、生动、逼真地把富春江一段最优美的山水风光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了。全文以白描写景状物,又微微透露作者对现实的愤激,带有抒情意味,从而增加了文章的分量。文中多用四四对句,有时也用六字对句,有骈有散,散骈相间,句式工整又略有变化,风格华丽又自然清新。 与宋元思书(《吴朝请集》) 本篇题目一作《与朱元思书》,文中描绘富春的游鱼又叫这一片清碧透出活泼。江水有时又那样湍急,展示出另一种风貌。写两岸的山,更是形神兼备,将千百年来兀然静立的山峰写活了。读着这些句子,我们似感到作者在惊叹,惊叹造化的神奇。又写舟行时所听到的种种音响——水石相激,好鸟和鸣,蝉啭猿啼——这是美妙的天籁,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和蓬勃生机。这一切太美了! 它定能叫那些仕宦得意、青云直上的人,那些忙于政事的人,流连忘返。这正是大自然移人情性的伟力! 写到这里本可结束,作者却又写了枝荫的浓密。这正如文章的开头,是一种跌宕不拘的章法。他太爱这美景了,忍不住要在原已该结束的地方再添上几笔。 幽寂中充满生气,静止里含着动态,这是江山水之美,向来脍炙人口。 若按通常的行文次序,“自富阳至桐庐”到“天下独绝”数句应置于篇首,对所写的地点先作一交代。但作者似为美好的经历所激动,心醉神驰,急于将他的强烈印象先告诉友人,因而不暇考虑章法。而这恰成为最自然的章法,让读者一上来就被抓住。“风烟”二句,写出其山水之美在于明净、浑融。读者细品之,便觉景物融成一体,连自己也融化、消散到这一片明净之中,忘记了物我之别。“从流”二句,写出一种不受任何拘羁的自由自在的气氛。只有让自己的心灵获得自由,摆脱俗务的纷扰,不为功利所纠缠 (哪怕只是暂时做到这样),才能真正进入审美境界。作者正是如此。 作者写江水,写它的碧绿清澄。历历可数景物的特点,活泼泼地反映出作者的审美情趣。 作者一扫骈文惯用的堆砌典故、雕琢辞藻之法,而用自然明朗的语言,将他真切感受到的美直接传达给读者——这便是诗家所谓“直寻” (当时的诗歌批评家钟嵘用语)。这本是一篇诗化的骈文。 《与宋元思书》yu song yuan si shuLetter to Song Yuansi→吴均 (Wu Ju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