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yǔ❶犹如也,如同,好像。韦应物《郡内闲居》诗:“腰悬竹使符,心~庐山缁。”与一作如,言身虽为郡使,心则如庐山之缁流也。此当为韦刺江州时诗。陈师道《再次韵苏公示两欧阳》诗:“心~柏石坚,章成绮绣文。”义同上。陈傅良《怀同舍石天民》诗:“君貌今何如?孰~我老苍?”孰与,孰如也。又《送王南强赴绍兴签幕》诗:“未省有宇宙,孰~今多儒?”又《题范秀才万卷堂》诗:“儿应看客惯,田孰~书多?”义均同上。
❷比也,比得上。李商隐《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甘心~陈阮,挥手谢松乔。”言愿比陈琳、阮瑀也。张咏《寄郝太冲》诗:“心静易求长世法,气狂难~少年时。”言难比少年时也。苏轼《好事近》词:“莫问世间何事,~剑头微吷。”此用《庄子·则阳》篇语。吷,小声也,司马彪注:“吹之吷然如风过。”意言视一切世间事,比于微风吹过也。陈师道《西江月》词《咏榴花》:“凭将双叶寄相思,~看钗头何似?”与看,犹云比比看也。韩玉《临江仙》词:“月是银釭溪是镜,云霓~作衣裳。”言比作衣裳也。上句两是字,亦比字义。《梅苑》四晁无咎《江神子》词:“一点多情,无~国中香。”言香无比也。《董西厢》一:“西有黄河东华岳,乳口敌楼没~高。”言高无比也。
❸共也,共同,一起。张籍《赠李杭州》诗:“惠化州人尽清净,高情野鹤~逍遥。”与一作共,与即共也。李商隐《十字水期韦潘侍御不至,时韦寓水次故郭汾宁宅》诗:“西园碧树今谁主,~近高窗卧听秋。”意言西园窗下共谁听秋也。苏轼《去金山五年复至》诗:“清风偶~山阿曲,明月聊随屋角方。”言共山阿俱曲也。晏几道《蝶恋花》词:“一曲啼乌心绪乱,红颜暗~流年换。”言共流年俱换也。晁补之《菩萨蛮》词:“玉京不许尘容到,疏慵只合疏慵老。鸥鸟共烟波,田夫~醉歌。”此与共字互文,意言疏慵之人,只合与鸥鸟共烟波,与田夫共醉歌也。
❹犹向也;对也。白居易《听水部吴员外新诗》诗:“明朝说~诗人道,水部如今不姓何。”与一作向,与即向也。《全唐诗》京兆女子《题兴元明珠亭》诗:“回首池塘更无语,手弹珠泪~春风。”与春风,犹云向春风也。陈师道《登快哉亭》诗:“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犹云城对清江曲也。陈与义《雨中再赋海山楼》诗:“百尺阑干横海立,一生襟抱~山开。”与山开,犹云向山开也。此从杜甫《奉待严大夫》诗“一生襟抱向谁开”脱胎而来,彼曰向,此曰与,与犹向也。《南宋六十家》吴仲孚《野望》诗:“闲~芦花立水边,归心客思两茫然。”闲与,犹云闲向或闲对也。苏轼《西江月》词:“旧官何物对新官,只有湖山公案。”对一作与,与犹对也。张孝祥《二郎神》词:“追前事,兴亡相续,空~山川陈迹。”犹云空对山川陈迹也。姜夔《杏花天》词:“又将愁眼~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与春风义见前。王之道《浣溪沙》词《木犀》:“衣~酴醿新借色,肌同薝蔔更熏香。”言向花借色也。
❺犹为(去声)也;给也。杜甫《杜鹃行》:“寄巢生子不自啄,群乌至今~哺雏。”与一作为,典即为也。又《兵车行》:“去时里正~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言为之裹头也。又《凭何十一邕觅桤木栽》诗:“饱闻桤木三年大,~致溪边十亩阴。”与致,犹云为致或给致,意则云为我致之或给我致之也。又《移居夔州》诗:“春知催柳别,江~放船清。”言江水为人欲放船之故而特清也。秦系《山中赠张正则》诗:“流水闲过院,春风~闭门。”言春风推送,代为人闭门也。李涉《竹里》诗:“自有春风为扫门。”句法相同,彼作为,此作与,与犹为也。李商隐《汴上送李郢之苏州》诗:“苏小小坟今在否?紫兰香径~招魂。”犹云为招魂也。杜牧《送杜[[!NFDA6]]赴润州幕》诗:“若去上元怀古处,谢安坟下~沉吟。”犹云为沉吟也。曹唐《小游仙》诗:“长怕嵇康乏仙骨,~将仙籍再寻看。”言为嵇康在仙籍上再检查之也。苏轼《双石》诗:“秋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言秋风为之作烟云意也。又《行香子》词《丹阳寄述古》:“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衣~拂红尘。”言平日题诗壁上,有人为之拂拭尘埃也。向子[[!NB02A]]《鹊桥仙》词:“桃花溪水接银河,~占断鹊桥归路。”与占断,犹云给占断也。卢祖皋《洞仙歌》词:“试密锁琼楼洞房深,~遮断江皋,楚台归路。”与断,犹云给遮断也。又见“与访”“与问”。
❻犹将也;把也。白居易《新制绫袄成》诗:“争得大裘长万丈,~君都盖洛阳城。”君即指大裘,言将大裘覆盖之也。王安石《题正觉相上人箨龙轩》诗:“不须乞米供高士,但~开轩作胜游。”此与字与作字相应,如将无作有、将白作黑之将字用法,言将开轩作胜游也。《绝妙好词》五莫仑《水龙吟》词:“也拟~愁排遣,奈江山遮拦不断。”此犹云拟将愁排遣或拟把愁排遣也。又见“与把”。
❼犹使也;亦犹增也;助也。白居易《会昌二年春题池西小楼》诗:“虽贫眼下无妨乐,纵病心中不~愁。”言不使愁也。寒山诗:“世间一等流,诚堪~人笑。”言使人笑也。一等流犹云一种人。欧阳詹《题延平剑潭》诗:“空余昔日凌霜色,长~澄潭生昼寒。”言使潭水生寒色也。苏轼《芙蓉城》诗:“愿君收视观三庭,勿~嘉谷生蝗螟。”勿与,犹云勿使也。黄庭坚《以梅馈晁深道戏赠》诗:“相如病渴应须此,莫~文君蹙远山。”莫与,犹云莫使也。题所云梅乃梅子;蹙远山为颦眉之意。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徙鱼诗》之三:“赐墙及肩人得视,公才盘盘一都会。有怜其穷~不朽,我亦牵联书《玉海》。”与不朽,犹云使不朽也。晏几道《浣溪沙》词:“风意未应迷狭路,灯痕犹自记高楼。露花烟叶~人愁。”言使人愁也,亦可云助人愁。向子[[!NB02A]]《更漏子》词:“翻碎影,度微芳,~人风味长。”言使人风味长也,亦可云增人风味长。碎影系指竹,微芳系指梅。陈子昂《感遇》诗:“岂无当世雄,天道~胡兵。”言天意助胡兵也。杜甫《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连山蟠其间,溟涨~笔力。”言增助笔力也。皮日休《襄州春游》诗:“信马腾腾触处行,春风相引~诗情。”言增助诗情也。张耒《福昌怀古·李贺宅》诗:“独爱诗篇超物象,只应山水~精神。”言山水能增助诗篇之精神也。用张说谪岳州后诗得江山之助事。张孝祥《水调歌头》词《舟过金山寺》:“江山自雄丽,风露~高寒。”言增助高寒也。
❽犹得也。杜甫《寄李十二白》诗:“莫怪恩波隔,乘槎~问津。”与一作得,与即得也;与问津,得问津也。白居易《送嵩客》诗:“君到嵩阳吟此句,~教三十六峰知。”与教,得教也。苏轼《书王主簿所画折枝》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清新。”与清新,得清新也;天工,犹云高才绝艺。黄庭坚《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诗:“西风一横笛,金气~高明。”与高明,得高明也。又《再次前韵》(《文潜立春日三绝句韵》)诗:“风日安排催岁换,丹青次第~花开。”意言经风日之安排,花得盛开也。又《次韵李之纯少监惠砚》诗:“道家蓬莱见仙伯,我亦洗湔~清流。”言得清流洗之也。陈师道《柏山》诗:“尚有风流羊叔子,稍经湔洗~清风。”湔洗与洗湔同,此句与黄诗同机轴,言得清风洗之也。柏山一作桓山,为桓魋葬处;山故有东坡记刻石,故以比羊叔子登岘山事,意谓江山之辱,赖此一洗也。又《山口阻风》诗:“欲留盗贼迫,欲去波涛怒。两者尔何从,一死吾未~。”未与,未得也;意言留亦死,去亦死,两者同是一死,竟未得何去何从之道也。
❾犹发也。陶潜《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诗:“今日天气佳,清吹~鸣弹。”言清吹发鸣弹也。李白《访道安陵遇盖还》诗:“悬河~微言,谈论安可穷。”与微言,发微言也。杜甫《哭李尚书》诗:“漳滨~《蒿里》,逝水竟同年。”言发《蒿里》之挽歌也。又《江雨有怀郑典设》诗:“宠光蕙叶~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言蕙叶得雨而发碧色也。 [[!H10]]犹举也。李商隐《重有感》诗:“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高秋。”此言鹰隼高举也。邵亨贞《江城子》词《咏水仙》:“凌风翠袖~飘然。步跹跹。憺忘言。”此言翠袖张举也。毛滂《遍地花》词《咏牡丹》:“暖风前一笑盈盈,吐檀心向谁分付。莫~他西子精神,不枉了东君雨露。”莫与,莫举也;莫与他,犹云莫举那。言牡丹之好,西子不足夸举也。《花庵中兴词选》马庄父《水龙吟》词《为陈坂种玉庄作》:“是昆邱标致,姑山风骨,除此外,吾谁~。”谁与,谁举也;言除昆邱姑山以外,无可称举也。 [[!H11]]犹云对付也;发落也。刘子翚《和李巽伯春怀》诗:“平生气轩昂,失意今易~。有酒即佳晨,无兵皆乐土。”易与,犹云容易对付也。韩淲《菩萨蛮》词:“人言诗易~,酒盏谁分付。”又《浣溪沙》词:“世路尽教终易~,山林佳话恐难酬。”义均同上。吴文英《蝶恋花》词:“可惜重阳,不把黄花~。”言惜不以黄花对付重阳也。又见“漫与”。 [[!H12]]犹谓也;语也;请也。李白《南阳送客》诗:“斗酒勿~薄,寸心贵不忘。”勿与,勿谓也,言勿谓酒薄也。 白居易《玩迎春花赠杨郎中》诗:“凭君~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与一作语,与即语也。《南宋六十家》方岳《雪后梅边》诗:“老来筋力倦登山,契阔梅花几日间。莫~梅花筋力倦,且推一雪阻跻攀。”莫与,犹云莫语也,言莫对梅花而语筋力倦也。又前人前题:“寒雀群飞最上头,啄残香玉翠云裘。老坡诗里幺么凤,待~梅花渠是不?”待者,拟辞;待语,犹云拟语也,意则云拟问也。高观国《喜迁莺》词:“鬓华晚,念庾郎情在,风流谁~?”谁与,谁语也。《阳春白雪》四岳肃之《满江红》词:“春未足,闺愁难寄,琴心谁~?”义同上。 张孝祥《鹊桥仙》词《落梅》:“~君不用叹飘零,待结子成阴归去。”与君,犹云请君也。此据景宋本《于湖词》,汲古阁本作劝君,劝亦请义。《董西厢》二:“~你试评度,这一门亲事,全在你成合。”与你,犹云请你也;此为张生恳红娘语。《救风尘》剧一:“有一歌者宋引章,和小生作伴,当初他要嫁我来,如今却嫁了周舍。他有八拜交的姐姐,是赵盼儿,我去~他劝一劝,有何不可。”与他,犹云请他也,言去请盼儿劝一劝引章也。 [[!H13]]犹坐罪之坐或入罪之入也。陈师道《答李簿诗》:“~罪宁无说,言诗新有功。”言坐罪岂无说也。《太平乐府》八大都行院王氏《粉蝶儿》套《寄情人》:“嘱咐你僧人记取,苏卿休~,知他双渐何如。”此套系托妓女苏卿口气,叙其与双渐恋爱经过之事。意言休坐我苏卿负心之罪,特恐双渐负心耳。《后庭花》剧四:“休休休待推辞,来来来索请夫人敢~这招伏罪。”亦坐罪之意。敢,犹可也,参见231页“敢”。《勘头巾》剧三:“正末云:‘可知不干你事哩,你则(只)~个不应的状子。’张千云:‘怎么把我也问个不应?’”问即问罪之问。《窦娥冤》剧三:“情愿认药杀公公,~了招罪。婆婆也!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与了招罪,与《后庭花》剧之“与这招伏罪”同。《还魂记》十二《寻梦》:“絮了小姐一会,要~春香一场。春香无言知罪,以后劝止娘行。”此春香白语,言要坐我春香一场罪名也。 [[!H14]]语助辞,用于句中,不为义。试先旁证之《史记·孝文本纪》:“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如淳注:“与,发声也。”意言得卒天年已善也。知“与”字为句中语助,由来已久。 以下各证之与字,均以领下,不为义。陈师道《赠知命》诗:“不须无事~多愁,老不欲醒惟欲醉。”向滈《南乡子》词:“临水窗儿。~卷珠帘看画眉。”画眉,鸟名。《乐府补题》陈恕可《齐天乐》词《赋蝉》:“长吟未了,想犹怯高寒,又移深窈。~整绡衣,满身风露正清晓。”《乐府雅词》拾遗上刘原甫《清平乐》词:“别来过了秋光,翠帘昨夜新霜。多少月宫闲地,姮娥~借微芳。”此为咏桂词。 以下各证之与字,均以承上,不为义。杜甫《出郭》诗:“江城今夜客,还~旧乌啼。”张籍《寄王侍御》诗:“见欲移居相近住,有田多~种黄精。”杨万里《次昌英叔晴望韵》诗:“犹须铲千嶂,剩~放双明。”毛滂《菩萨蛮》词《赠舞侣》:“家住百花桥,何郎偏~娇。”陈师道《清平乐》词:“藏藏摸摸,好事争如莫,背后思量浑是错,猛~将来放着。”《乐府雅词》拾遗上无名氏《永遇乐》词:“风前月下,三杯两盏,撞着即莫~放。”赵长卿《水龙吟》词《梅》:“寿阳宫应有佳人,待~点,新妆额。”韩玉《番枪子》词:“到此月想精神,花似秀质,待~不清狂,如何得?”郭应祥《西江月》词《赋紫笑花》:“不知抵死笑何人。待~折来细问。”待字均为拟辞。 与 与❶如、比、共之意。韦应物《郡内闲居》:“腰悬竹使符,“心与庐山缁。”言心如庐山缁流。 ❷向、对。陈师道《登快哉亭》:“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言城对清江曲。 ❸为(去声)、给。杜甫《兵车行》: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此言为之裹头。 ☚ 门 么 ☛ 与 与❶为。周紫芝《风入松》(禁烟过后落花天):“旧时云去今何处,山无数、柳涨平川。与问风前回雁,甚时吹过江南。”“与问”即“为问”。 ❷比。陈师道《西江月》(叶叶枝枝绿暗):“凭将双叶寄相思,与看钗头何似。” ❸对、向。张孝祥《二郎神》(坐中客):“追前事,兴亡相续,空与山川陈迹。” ❹使。晏幾道《浣溪沙》(团扇初随碧簟收):“风意未应迷狭路,灯痕犹自记高楼。露花烟叶与人愁。” ❺给。柳永《过涧歇近》(酒醒):“凤楼咫尺,佳期杳无定。展转无眠,粲枕冰冷。香虬烟断,是谁与把重衾整。” ☚ 兀兀陶陶 与么 ☛ 与 与(一) yǔ ❶连词,和,及。王引之《经传释词》:“与,及也。”《召南·小星》二章:“嘒彼小星,维参与昴。”小星,众无名星;参、昴,西方之白虎星。《天官书》:“参为白虎,三星直。”《说文》:“昴,白虎宿星。”郑《笺》:“此言众无名之星亦随伐(参)、留(昴)在天。”《鄘风·定之方中》二章:“望楚与堂,景山与京。”楚,楚丘;堂,堂邑,楚丘附近的城邑;景山,高山、大山;京,高丘。 ❷介词,跟、同、和。《郑风·野有蔓草》二章: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邂逅,xiègòu,不期而会。偕,皆;臧,善。《齐风·鸡鸣》三章:“飞虫薨薨,甘与子同梦。”郑《笺》:“虫飞薨薨,东方且明之时,我犹乐与君子卧而同梦,言亲爱之无已。” ❸给予,赐予。《说文》段玉裁注: “与,赐与也。”《小雅·车𤛉》三章:“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郑《笺》:“虽无其德我与女,用是歌舞相乐,喜之至也。”《大雅·皇矣》一章:“乃眷西顾,此维与宅。”毛《传》:“宅,居也。”定居之地。 ❹举,引申为发扬。“与”为“举”的本字。《说文》:“举,扬也。”《小雅·小明》四章:“靖共尔位,正直是与。”毛《传》:“靖,谋也。正直为正,能正人之曲为直。”正直,为与的宾语前置。“正直是与”谓发扬正直的作风。(二)yú ❺语气词,表感叹,犹“啊”。《商颂·那》一章:“猗与那与,置我鞉鼓。”毛《传》:“猗,叹辞;那,多也。”鞉鼓,摇鼓。 ☚ 万寿无疆 与与 ☛ 与读音·ü(ˊ),为ü韵目,属u—ü韵部。以诸切,平,鱼韵。语助词:❶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感叹、反诘; ❷用于句中,无意义。 上一条: 盂 下一条: 舆
与读音·ü(ˋ),为ü韵目,属u—ü韵部。羊洳切,去,御韵。 ❶参与。 ❷称誉。《汉书》:“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上一条: "> 下一条: 與
与读音·ü(ˇ),为ü韵目,属u—ü韵部。余吕切,上,语韵。 ❶给;给与。 ❷交往;相与。 ❸介词,跟。 ❹连词,和。 上一条: 䙔 下一条: 與 与玉yǔ随从;随着。例:女子已随~人了,给~人了,跟~他走了。 ❍ 跟~长官求官职,跟~讨饭的捞枣棍! 《汉语大字典》:“与,随从,随着。” 与〔yu〕1.gangs:~人方便。gangs nex fangd bianb.2.nhangs:我~他交朋友。welnhangs wud giaod gid nab. 与與《广韵》余吕·語;hoô toò〈泉〉‖yǔ❶给与(泉州读toò,厦、漳读hoô,书写常用同音字“互”):我~伊一注钱做本gguǎ hoô yi zít dù zní zuè bǔn(我给他一笔钱做本钱)。《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重耳乞食於野人,野人與之塊。”《韩非子·忠孝》:“此明君且常與,而賢臣且常取也。” ❷交付;偿还:迹久手头较紧,欠汝的钱,无通~汝ziāhgǔ ciǔtáo kāh gǐn,kiàm lie zní, bbótāng hoô li(最近手头较紧,欠你的钱无法偿还)。 《史记·孟尝君列传》:“歲餘不入,貸錢者多不能與其息,客奉將不給。”司马贞索隐:“與,猶還也。” ❸使:呣通~伊了本tāng hoô yī liǎo bǔn(不要使他亏本)。《晏子春秋·问上十九》:“故忠臣也者,能納善于君,不能與君陷于難。”《史记·陈涉世家》:“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宋·苏轼《芙蓉城》:“願君收視觀三庭,勿與嘉穀生蝗螟。” ❹介词,被(闽南话“與人”hoôlang急读合音hông表示“被人家”,闽南话“人家”读lang,轻读,常虚指或虚化无所指):伊~人招yī hoô lang(hông)ziō(他被人家招赘) ❍ 物件~偷去bbníhgniâhoô lang (hông) tāoki(东西被人家偷了)。 《战国策·秦策五》:“[夫差]無禮于宋,遂與勾踐所禽也”。王念孙《读书杂记·战国策一》:“言為勾踐所禽也”。 与與ㄩˇ;ㄩˋyǔ; yù一0316介替;给。中原官话。山西临汾〖 〗。你~我写封信‖你~咱再说一回。   与yu❶给予。《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之。”(固:坚决地。) ❷结交,交往。苏洵《六国论》:“~嬴而不助五国也。”(嬴:秦王的姓,代指秦国。)《吕氏春秋·慎行》:“始而相~,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卒:最后。) ❸赞同。马中锡《中山狼传》:“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也。”(yu):同“欤”。《楚辞·渔父》:“子非三闾大夫~?”(三闾大夫:官职名。)《论语·宪问》:“管仲非仁者~?”(yu):参加。同义合成词:“参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jian)叔之子~师。”(师:军队。)《汉书·诸侯王表二》:“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政事。”(惟:只。得:得到。) 跟;和;同;与ɡēn hé tónɡ yǔ【同】 都可作介词、连词。作介词时,都可表示:共同、协同;指示与动作有关的对象;表示与某事物有无联系;引进用于比较的对象。作连词时,都表示平等的联合关系。 【异】 “跟”作介词时,后面多接名词、代词,表比较时,后面常用“比”、“相同”、“不同”、“一样”、“差不多”、“相像”等词;作连词时,一般连接名词、代词,使用频率不如“和”高;多用于口语。还可作动词,表示在后面紧接着向同一方向运动,不能单用,必须在后面加上趋向动词或在其前后加上介词短语,“和、与”均不能作动词使用。[例]我~他在一起。|她~王水都是四川人。“和”作介词时,使用频率不如“跟”、“同”高;作连词时,可连接类别或结构相同、相近的并列成分,例如:名词、名词性短语、动词、形容词等,“跟”、“同”、“与”不能连接动词、形容词;使用频率比“跟”、“同”、“与”高;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此外,作为连词,还可表示选择,相当于“或”,多和“无论”、“不论”、“不管”配合使用,“跟”、“同”、“与”无此用法。[例]我~他商量过了。|我~他都去了。“同”作介词时,多用于书面语;作连词时,用法与“和”相同,但很少使用;书面语。还有动词用法,表示相同、跟所指事物相同,必带名词宾语,例如:“同上”;或表示共同、协同义,例如:“同甘共苦”、“和”、“跟”;“与”没有这些意义和用法。[例]我们~当地公安机关合作才破了这件案子。|衣物~药品都已运到。“与”作介词时,单用或者在惯用语“与此同时”中,均多用于书面语,但使用频率不如“同”高;作连词时,是书面语,用于书名和标题中,使用频率比“跟”、“和”、“同”小。[例]今年的情况~去年不同。/ 成~不成,在此一搏。 与與yǔ❶给 △ 给~|赠~。 ❷引进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相当于“跟”、“同” △ ~我无关。 ❸表示并列或选择关系,相当于“和、或” △ 老师~学生∣伟大~渺小。 ❹姓。 另见967页yù。
与與yù参加 △ 参~。 【注意】这里不读yǔ。 另见965页yǔ。 与舆❶跟;和:~日俱增︱~世长辞︱~世浮沉︱~虎谋皮︱事~愿违︱无~伦比︱习~性成︱羞~为伍︱虚~委(wei)蛇(yi)︱生死~共︱患难(nan)~共︱朝(zhao)夕~共︱休戚~共。 ❷给:赠~︱施~︱送~︱付~︱交~。 ❸友好;交往:~国︱彼此相~。 ❹赞助;帮助:~人为善。 另见 yu。
与與参与:~闻︱~会︱参~其事。 另见 yu。 与yǔ❶ 给:施与︱与人方便︱交与他人保管。 ❷ 交往,亲近:与国︱彼此相与。 ❸ 赞许,赞助:与人为善。 ❹ 等待:岁不我与。 ❺ 介词,相当于“跟”:与家人聚会︱与疾病抗争。 ❻ 连词,相当于“和”:高与矮︱个人与集体︱赞许与反对。 另见643页yù。
与yù参与:与会。 另见641页yǔ。 与jǔ通“举”。全;历数。《涉江》:“与前世而皆然兮。”黄侃《文选平点》:“与,举也。”高亨《楚辞选》:“与,读做举,与全同意。”刘永济详解:“与当读为举,举,总也。” 另见“yú”、“yǔ”
与y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反诘。《渔父》:“子非三闾大夫与?” 另见“jǔ”、“yǔ”
与yǔ❶连词,和。《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 ❷介词,和。《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 ❸ 等待。《后汉书·冯衍传下》:“岁忽忽而日迈兮,寿冉冉其不与。”李贤注:“与,犹待也。”《离骚》:“恐年岁之不吾与。” ❹数着。《礼记·曲礼上》:“生与来日,死与往日。”孔颖达疏:“生与来日者,此谓士礼。与,数也。谓生人成服杖,数来日为三日。死与往日者,谓死者殡敛,数死日为三日。”《湘夫人》:“与佳期兮夕张。” ❺ 随着。《渔父》:“而能与世推移。” ❻向,对着。《抽思》:“与美人之抽怨兮。” ❼同“以”,表目的。《惜诵》:“戒六神与向服。” ❽借作“举”,全部。《周易·无妄》:“天下雷行,物与无妄。”王弼注:“与,犹皆也。天下雷行,物皆不可以妄也。”《涉江》:“与前世而皆然兮。” 另见“jǔ”、“yú” 与yu另见yu。与共 与其 付与 给与 施与 相与 与虎谋皮与人为善 与日俱增 与时俱进 与世长辞 与世推移 与世无争 与众不同
与yu另见yu。与会 与闻1 参与 与会国 与会人员 与闻其事 与(一)yǔ (二)yù (三)yú【辨形】 3画。指事。 【辨义】 与(一)yǔ ❶ 和,及,跟:与鬼为邻|与虎谋皮|与虎添翼|与民更始|与民同乐|与日俱增|与时浮沉|与时俱进|与世长辞|与世沉浮|与世俯仰|与世推移|与世无争|与世偃(yǎn)仰|与众不同|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卵与石斗|事与愿违|无与伦比|习与性成|羞与为伍|虚与委(wēi)蛇(yí)|安危与共|大莫与京|患难与共|生死与共|休戚与共|朝夕与共|工人与农民|这事与你无关|民胞物与|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❷ 给:与夺|付与|交与|施与|送与|赠与|天与人归|丰取刻与|时不我与|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❸交往,友好:与共|与国|相与。 ❹ 赞许,帮助:与人为善。 〔与其〕连词,表示取舍关系。 (二)yù参加: 与会|与闻|参与|实与有力。 (三)yú〈古〉通“欤(yú)”。文言助词,表示疑问。 【辨析】三音主要区别是: 一、词性有所不同:与(一)yǔ构成动词、名词、介词、连词,并作介词性、动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二)yù只构成动词和作动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三)yú 作助词。 二、使用频度不同: 与(一) yǔ 多义项,常用字音,使用频度高;(二)yù单义项,只用于“与会、与闻、参与、实与有力”等词语;(三)yú单义项,只作文言助词,表示疑问语气。 三、字音沿革状况不同: 与(一)yǔ,(二)yù均是古今传承字音,现代仍常用;(三)yú是“欤(yú)”的通假字音,只用于古语词。 与yu❶〈介〉同;跟(用于书面语,下同)。1.介绍出动作涉及的对象:他们在前线~敌人顽强战斗|这事~他有一定关系|理论要~实际相联系。2.介绍出比较的对象,后面常有表示“相同”或“不同”的词语同它配合:我~他一样,也来自农村|他的作风正~你不同|这种产品的性能~那种产品相比,很不一样|这篇文章的风格~那篇文章一致。 ❷〈连〉表示并列关系;和:大国~小国都是国际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由于种种原因,难免出现缺点~错误|我们的任务是这样地艰巨~繁重,所以我们必须奋力拼搏|他以责备~教训的口气说了几句话。[与日俱增]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我们的友谊正~。注意“与”跟“同、和、跟”是同义词,其区别详见“同”条、“跟”条下的“注意”。 与(同)并 和 跟 同 及 暨 与yǔ❶给: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宝玉,一个给环儿。 (七二·1769)王夫人无法,只得交~凤姐便回来了。(十五·309) ❷介词。a)对; 向:(薛姨妈)又私~王夫人说明,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方是处常之法。(四·92)或有亏乏,无人照管,他又不~人张口。(五七·1354) b)给;替:平儿见待书不在这里,便忙上来~探春挽袖卸镯。(五五·1294)你快~我拦住晴雯,他要打我呢。(六四·1525)c)被;让: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他人作笑谈。(五·110)宝钗到暗中每相体贴接济,也不敢~邢夫人知道。(五七·1354) d)对于:还要请教先生,这病~性命终久有妨无妨? (十·231)若给了乞丐,一则~他们无益,二则反到遭塌了这些东西。(二九·671) e)在:又将自己的手炉掀开焚上,仍盖好,放~宝玉怀内。(十九·410) ❸连词,表示联合关系;和:(袭人)便将方才那曲子~偈语悄悄拿来,递与黛玉看。(二二·497)
与yǔ连词。或:你在这里等火灭了,进去瞧那老道在~不在,即来回禀。(一○四·1321) 赍、馈、授、贻、遗、与、予、赠;受○赍jī(动)把东西送给人:~赏|~送|~书|~黄金千两。 ○馈kuì(动)赠送:~赠|~贻|~贶 |~遗|~生鱼,畜之池。 ○授shòu(动)交付;给予:~予|~旗|~奖|~权|~衔|~人以柄|~人口实|~手援溺。 ○贻yí(动)赠送;给予:馈~|~我彤管|只有形式和内容二者的高度统一,才能~人以最大的享受。 ○遗wèi(动)赠送;送给:~札|~书 |~问 |~语|~赠 |~大投艰。 ○与yǔ(动)给予:付~|交~|施~|赠~|寄~|~民休息|~虎添翼|款待二人,~了赏钱。 ○予yǔ(动)给:给~|赐~|赋~|准~离境|免~处罚 |请~批准|~以协助|授~学位|~人口实|生杀~夺。 ○赠zèng(动)赠送:~阅|~言|~礼|~品|馈~|敬~|捐~|转~|追~|绨袍之~。 ●受shòu(动)接受:~礼|~赏|~贿|领~|承~|~禄|立功~奖|私相授~|逆来顺~|小杖则~,大杖则走。 与 与介词“与”有以下两种常见的用法: ❶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与现代汉语的介词“跟”“和”“同”用法相同。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柳宗元《三戒·永某氏之鼠》:“昼累累与人兼行。”《资治通鉴·汉纪》:“诸将吏敢复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❷介绍动作行为所依赖、凭借的事物,可译作“用”。如《史记·酷吏列传》:“始汤为小吏时,[田甲]与钱通。”“与钱通”就是“用钱(同他)交往”。 介词“与”常常可以省略宾语“之”。如《史记·李斯列传》:“乃召高,与[ ]谋事。”“与谋事”即“与之谋事”,“之”代“赵高”。《商君书·更法》:“拘礼之人,不足与[ ]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 ]论变。”“与言事”即“与之言事”,“与论变”即“与之论变”,“之”分别代“拘礼之人”和“制法之人”。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宾语应当补译出来。 ☚ 为 于(於) ☛
与 与一般连接两个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表示并列关系。如《列子·汤问》:“吾与汝毕力平险。”“吾与汝”在句中作主语。《汉书·刑法志》:“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在句中作主语。《论衡·无形》:“人生至老身变者,发与肤也。”“发与肤”在句中作谓语。苏轼《前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水与月”在句中作宾语。 连词“与”的前面可以加助词“之”,借以舒缓语气,让读者等待下文。如《荀子·性恶》:“君子之与小人,其性一也。”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人之与物,皆非世间所有。”贾谊《治安策》:“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而臣之也。”有时还在这种并列词组的后面用“也”字顿宕。如《史记·张仪列传》:“今夫秦之与齐也,犹齐之与鲁也。”《荀子·王制》:“王者之与亡者,制人之与人制之也,是其相悬也远矣。” ☚ 以 然而 ☛ 与yǔ〖名词〗 一、同盟者,赞助者(4)。《召公谏厉王止谤》: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如果堵住百姓的嘴巴,那赞助者能有几个?《司马错论伐蜀》:齐,韩、周之与国也。——齐国,是韩国、周室的同盟国家。《原毁》: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那些附和的人,必定是他的同盟者。 二、读yù。用同“预”。预先(1)。《箕子碑》:委身以存祀,诚仁矣,与亡吾国,故不忍。——献身新王朝来保存宗族,这也的确可以称仁了,不过预先逃离自己的国家,所以又不忍心这样做。
与yǔ〖介词〗 一、介绍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处所。可译为“在”(1)。《子革对灵王》:子与有劳焉。——你在这方面也有功劳呀。 二、介绍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依赖、借助的条件或事物。可译为“随”(6)。《屈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圣人,不被外物所拘束,而能随世上潮流的变化而变化。《送董邵南序》: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可是我曾经听说过风俗是随教化转变的,我怎么会料定今天那里的风俗同古代传说的不会两样呢? 《辨奸论》: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然而他不妒忌,不妄求,随事物沉浮。 三、介绍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旁及的对象。可译为“同”、“跟”(177)。《宋人及楚人平》: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 ——你离开我回去,我同谁住在这里? 《苏秦以连横说秦》:父母不与言。——父母不跟他说话。《岳阳楼记》: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唉!假使没有这个人,我同谁一道呢? 四、介绍同事物的性状作比较的对象。可译为“同”、“比”(19)。《祁奚请免叔向》: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有人对叔向说:“您遭这罪,恐怕是不聪明吧?”叔向说:“同那死了和逃亡相比,怎么样?”邹忌讽齐王纳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比城北徐公谁更漂亮?《报任安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假使我伏法被处死,就像九牛失去一根毛,同死去一只蝼蛄、蚂蚁有什么两样?
与yǔ〖连词〗 一、连接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有时“与”前加有助词“之”。可译为“和”(108)。《齐国佐不辱命》:齐国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齐国派宾媚人把纪甗、玉磬和土地赠送给[晋国]。《诸稽郢行成于吴》: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吴国和越国,都是天所给予的。《范增论》: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范增和项羽并肩事奉义帝。 二、连接分句,表示在两种情况中进行选择。可译为“与其”(1)。《颜斶说齐王》: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与其让我做个贪慕权势的人,不如让大王做个礼贤下士的人。
与yú〖语气词〗 一、用在疑问句末 1、助是非问语气。可译为“吗”(1)。《唐雎不辱使命》: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今天我拿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可是安陵君违抗我,是轻视我吗? 2、助测度语气。有时同表示估量的副词“其”呼应。可译为“吧”、“呢”(3)。《曾子易箦》:童子曰:“华而睕! 大夫之箦与?”——童仆说:“既漂亮又光滑! 是大夫用的竹席吧?”《宋玉对楚王问》:先生其有遗行与? ——先生大概有可遗弃的行为吧? 《文帝议佐百姓诏》: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 ——恐怕是因百姓从事工商业,而妨害农业生产的太多,做酒浪费的谷物太多,饲养六畜太多了吧? 3、助选择问语气。可译为“呢”(3)。《文帝议佐百姓诏》: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 ——猜想起来,是我的政治措施有失策,行为有失呢?还是天时不协调,地利没有用尽,人事多失和睦,废弃了鬼神的祭祀呢? 为什么弄到这种地步?还是各级官吏的俸禄太浪费,无用的事情兴办得太多了呢? 4、助反诘问语气。可译为“吗”(4)。《鲁共公择言》: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 ——有一样在这里,就足够使他的国家灭亡,现在君主兼有这四样东西,能不警惕吗?《外戚世家序》: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与? ——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的纲领,能不谨慎吗?《深虑论》:岂其虑之未周与? ——难道是他们考虑问题不周全吗? 二、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舒缓语气。可不译出(3)。《吴子使札来聘》: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则我宜立者也。——要是遵从先君的遗命,那么国君应该让季子做;如果不遵从先君的遗命,那我应被立做国君。《北山移文》:涧户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涧户毁坏,无人归来,石路荒凉,徒然久待。
与yǔ〖动词〗 一、赞扬,赏识(3)。《与韩荆州书》: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王公大人们都赞扬我的气节和道义。《与陈给事书》: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品德没有完善,那么贤明的人就不赏识。《与陈给事书》: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专之望,以不与者之心,而听忌者之说,由是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开始是日渐隔膜疏远,加上认为阁下感情不专的抱怨,以及阁下不再赏识的心绪,而且听信妒忌者的坏话,从此阁下的门庭,就没有我的足迹了。 二、支持,帮助(4)。《烛之武退秦师》:失其所与,不知。——失掉支持自己的人,不聪明。《范雎说秦王》:终身暗惑,无与照奸。——一辈子被迷惑,没有人帮助你辨别奸邪。《伯夷列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上天不亲近任何人,常常帮助善良的人。 三、给,给予(37)。《郑伯克段于鄢》: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要是把国家给太叔,请允许我去侍奉他。《讳辩》: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我给李贺写信,劝他考取进士。《豫让论》:人不与。——人不给我。 四、读yù。参与,参加(14)。《蹇叔哭师》:蹇叔之子与师。——蹇叔的儿子也参加了出征的军队。《公子重耳对秦客》: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我流亡在外,父亲死了,不能参加[丧礼]哭泣哀悼。《五代史宦者传论》:虽有圣智,不能与谋。——即使有圣人的智谋,也不能参与谋划。 与與yǔ❶ 给,给予。《孟子·滕文公上》:“是故以天下~人易,为天下得人难。”《鸿门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亚父。” ❷ 亲附,结交。《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国之人,不可~也。”苏洵《六国论》:“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嬴而不助五国也。” ❸ 赞许,赞同。《论语·述而》:“~其进也,不~其退也。”丘迟《与陈伯之书》:“夫迷途知反,往哲是~。” ❹ 帮助。《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之?’对曰:‘天下莫不~也。’” ❺ 推举,选拔。《左传·襄公三十年》:“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之。” ❻ 介词。❶ 引进动作涉及的另一方。可译为“和”“同”“跟”。《论语·学而》:“~朋友交,言而有信。”欧阳修《醉翁亭记》:“太守~客来饮于此。” ❷ 引进比较的对象。可译为“和”“同”“跟”。《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徐公孰美?”《吕氏春秋·察今》:“人~我同耳。” ❼ 连词。❶ 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和”“同”“跟”。《论语·里仁》:“富~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挺~刃,有以异乎?” ❷ 表示选择。可译为“与其”。《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人刃我,宁自刃。”又:“吾~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另见847页yú、854页yù。
与與yú语气词。后来写作“欤”。❶ 用在句末。❶ 表示疑问或反问。《论语·微子》:“是鲁孔丘~?”《孟子·公孙丑上》:“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 ❷ 表示推测。《论语·学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 ❸ 表示感叹。《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归~!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❷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何诛?’”又《子张》:“我之大贤~,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另见852页yǔ、854页yù。
与與yù❶ 参与,参加。《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之子~师。” ❷ 相干。《世说新语·言语》:“羊叔子自复佳耳,然亦何~人事?” 另见847页yú、852页yǔ。 与*與D3EB (一)yu❶帮助;支持:~人为善。 ❷〈文〉等待:日月逝矣,岁不我~(《论语》)。 ❸交往:相~/交~。 ❹给:赠~/~人方便。 ❺介词。1.相当于“向”、“对”:我这话不知~谁说的好。2.相当于“跟”、“同”:~困难作斗争/~虎谋皮。 ❻连词。相当于“和”、“同”:小王~老王/批评~自我批评。 (二)yu〈文〉与“欤”同。(三)yu参与:~会国/~闻。 连接1 连接1连(连结;连络;连缀;连属;连缉;连同;连串;连缉;纚连;结连;缀连) 接(接合;接联;承接;联接;接连;交接;衽接;赴接) 联(联接;联结;联属;纚联) 结(联结;维结;链结) 维 缀(联缀) 编 续(胶~) 系 簪 钩带 错紾 连接的词:和 与(与其) 同 及(以及) 连(连同) 跟 暨 而(而且;因而;然而;既而) 或(或者) 如(如其;如果) 并(并且)虽(虽然) 既(既然) 即(即使)但(但是;不~) 因(因此;因为;因而) 要是 只要 尽管 不管 不论 于是 除非 所以 况乎 表示连贯关系:然则 然即 承接上面的意思,引出下面的话:承上接下 接连上文并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承上起下 用铰链连接:铰接 用车钩把两节车厢连接起来:挂钩 接在一起:拼接 拼拢 连接合在一起:接合 将事物连贯在一起:串(串连) 把同类的事物连在一起:连类(~而及) 用绳子、线等绕住或套住,使分开的东西连在一起:襻(鞋~) 接在原有的事物的后面:续(~集) 编排连接:铨贯 并排连接:骈接 依次连接:鱼贯 鳞接 摊平后联结:铺著 错误地连接:串(电话~线) (使连接在一起:连接)
另见:粘贴 缝纫 ☚ 连接1 粘合 ☛
参与 参与关(关与;关预;关豫) 预(预参) 参(参预;豫参) 与 从(~事)赞 插(插身) 厕(厕身;厕迹) 豫 沾手 涉手 搭手 侧身 蹑足 参与其中:蹑足其间 置身其中,参与到里面:插手 插足 侧足置足 置手 厕身其间 厕足其间 插手,参与:染(染手) 参与讨论:参论 参与听闻:豫闻 亲自参与:亲豫 追随参与:追参 暗中参与:潜豫 勾结参与:钩加 (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参与) ☚ 参与 参与其事 ☛
等待 等待等(等候;等当;等守;相等) 待(待等;待须;停待;耽待;期待;有待) 候(候伺;相候;迎~) 俟(俟候) 须(须待) 需 与(岁不~我) 徯 听 伺(伺候) 竢竚(竚望) 留(留住;宿留) 蓄守(守待;守定;守候) 颙望 伫迟 盼望等待:鹄望 翘待 注意等待:听候 互相等待:相须 一起等待:会守 前去等候:往候 直立等候、恭候:鹄候 中途等候:要候 坐着等候:坐候 坐等 坐待 守候等待:坐等 坐着等待天亮:坐以待旦 遵照等候:遵候 仰望等待:翘竚 踮起脚后跟等待:翘足而待 跷足而待 企足而待 拖延等待:挨延 (不采取行动,直到期望或意料中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等待) ☚ 等待 等待某事 ☛
党人 党人参加某集团或派别的人(含贬义):党羽 党徒 党伍 党棍 党偶 党众 党附 支党 羽翅 羽翼 朋徒 徒党 爪牙 坏人集团:奸党 孽党 皇亲党羽:根援 顽固效忠、出死力的党徒:死党 私人党徒:私党 奸党,私党:鬼社 剩馀的党羽:余党 遗党 同一党派的人:与(党与) 党(同党;党伴;羽党) (政党成员:党人) ☚ 成员 某种人 ☛
给予 给予给(给与;给以;给授;交给) 予(予以;予与) 与(赠~;~人方便) 赋(赋予) 授(授予;授与)付(付予) 卖 施(施以) 致(致予) 畀(赋畀) 假 赐 诒 丐效 除 遗 降 禀(禀授) 丐 于(嫁祸~人) 给予和接受:授受 给予和褫夺:与夺 上天给予:诞授 付与使命:附命 给以礼遇:给脸 给予同情、关怀等:寄予 给予名称:命名 起名 立名 补予谥号:补谥 给予力量:给力 调配给予:配给 交付给与:交与 分别给与:分发 分给 颁发 分出一部分给予:分(分给) 疏 要想得到,姑且先给予:将夺固与 酌量给予:量给 任意给予:辄与 (使对方有所得:给予)
另见:供给 交给 发给 ☚ 给予 给予好处 ☛
并列 并列并(并排) 骈 齿(齿列;齿班;齿躐;齐齿;隶齿) 比(比并;次比) 齐(齐齿;齐列;齐班) 方 同列 平列 軿列 两种事物平列:两(势不~立) 表示并列关系:或(~者;~诸) 既 也且 又 以 亦 及 而 并 将(~信~疑) 与 和 暨 等同,并列:侪 同列,并列:班行 并列的样子:肆肆 (平行排列:并列) ☚ 排队 排列状况 ☛
奖赏 奖赏与 酬 购(购赏) 奖赉 褒授 劝赏 嘉赏 赏庆 奖赏有功的人:酬功 酬庸 对有功的人给予爵位等奖赏:酬勋 奖其功劳:奖劳 奖赏供献贡品的人:赏共 奖赏归降的人:赏附 奖赏时不要漏掉了地位低下的人:赏不遗贱 评定奖赏:第赏 给予奖赏:行赏 理赏 授赏 酬奖 根据人们的称赏给予奖赏:以誉为赏 发给奖品:发奖 颁奖 给奖 授奖 摆出功劳,要求奖赏:摆功邀赏 行赏及时,不拖延时间:赏不逾日 赏不逾时 立功的奖赏:功赏(~兑现) 竞赛所设的奖赏:标赏 俸禄奖赏:俸赏 俸赐 表彰奖赏:旌奖 旌赏 褒美奖赏:懋赏 受奖赏:受赏 受奖 冒功受赏:冒赏 得到奖赏:得奖 获奖 按功劳大小给予不同的奖赏:论功行赏 照功行赏 计勋行赏 计功行封 计功行赏 论功封赏 依次论功行赏: 赏 合理的奖赏:善赏 上等的奖赏:上赏 厚重的奖赏,诱人的东西:重赏甘饵 破格的奖赏:不次之赏 非次之奖 奖赏和所立的功劳不相称:赏不当功 (奖励赏赐:奖赏)
另见:奖励 奖赏之物 ☚ 赏罚 让给 ☛
干预 干预干(干涉;干与) 与 干预其事:预事 插进两者之间干预其事:介入 干预政事:干政 妇人干政:晨妇 旧时比喻妇女掌权或干预朝政:牝鸡司晨 牝鸡司旦 牝鸡晨鸣 牝鸡之晨 牝咮鸣辰 牝鸡晨鸣 旧指妇女不能干顶朝政:牝鸡无晨 超越本职,干预他事:旷俎 侵犯干预:侵与 蛮横不讲理地加以过问或干预:插扛子 横加干涉 (强行过问别人的事:干预)
另见:参与 干扰 ☚ 参与其事 急忙 ☛
帮助 帮助帮(帮衬;~补;~腔;相帮;搭帮) 助(~力;匡~;佐~;臂助;~助;济~;襄~;佑~) 佐(佐助) 祐 右(左右) 为(~人~到底) 与(~人为善) 扶(扶持;扶助;将扶;~伤;~弱)拉(拉扯) 佽(佽助) 掖 协(协助) 赞(赞助;赞益;赞导;羽赞;出手相~) 援(援助;援救)友(出人相~) 毗(毗赞) 佑庇营佐 周全 补济 施济 维持 翼护 资辅 匡勷 允襄 帮助和辅正:陪辅 帮助和保佑:匡祐 帮助使得益:济赖 帮助调养心性:辅性 帮助脱离困境:搭救 解救灾难,帮助邻国:救灾恤邻 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将伯之助 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将伯 在人力或物力上帮助:帮衬 神灵的庇护帮助:佑 妻子对丈夫的帮助:妻室之助 鸡鸣之助 自己帮助自己:自助 靠别的人或事物的帮助:假道 假借 借助 借助于所闻所见:赁耳佣目 借助别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假力于人 假手于人 假手他人 假手旁人 凭借,借助:资借 从别人那里取得支持和帮助:借重 照顾帮助:提携 携带 挈带 引导帮助:引帮 诱导帮助:诱益 保护帮助:保佑 保右 保祐 保佐 庇护帮助:阿助 援救,帮助:援拯 救济帮助:赡助 拥戴帮助:拥祐 拥佑 众人的帮助:帮凑 同伙或亲族的帮助:党助 神明暗中相助:神助 鞭石 有帮助:有益 前后都有人帮助:前挽后推 希望以自已有限的能力对某项工作有所帮助:以拙补勤 因帮忙不得法,反而给人添麻烦:帮倒忙 (替人出力、出主意或给予物质上、精神上的支持:帮助)
另见:辅助 扶助 救助 互助 资助 援助 支持 帮助的人 ☚ 帮助 助人 ☛ 与與yǔ;yù(一)余吕切,上语。 ❶亲附,跟从。《国语·齐语》:“桓公知天下诸多~己也,故又大施忠焉。” ❷给予。《管子·霸言》:“先王有所取有所~。” ❸援助,帮助。《战国策·齐策》:“君不~胜者,而~不胜者。” ❹朋友,党与。《荀子·强国》:“今已有数万之众者也,陶诞比周以争~。” (二)羊茹切,去御。参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之子~师。” 与舆(一)yu❶给予。如:与人方便;赠与。 ❷交往,友好。如:相与,与国。 ❸赞许,赞助。如:与人为善。 ❹介词,跟。如:与敌人决战。 ❺连词,和。如:我军与友军,作战与训练。(二)yu 参与,干预。如:与会人员,(三)yu表语气,同“欤”。 与 与yu(一)介词,介绍动作连及的对象、服务的目的等,相当于“跟”、“替”等,“与”的宾语经常可省略。“与”的宾语有时在“与”前。如:❶公与之乘。(《左传·庄公十年》“与”句:鲁庄公跟他一起乘车。) ❷今子与我取之,而不与我治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与”句:现在您替我取得天下,却不替我治理它。) ❸竖子不足与谋。(《史记·项羽本纪》“与”句:这个小子不值得跟他商议大事。) ❹民为邦本,一有逃移,谁与守邦? (《宋史·曾孝序传》“与”:人民是国家的根基,一旦逃移而去,跟谁一起守卫国家呢?) ❺晋居深山,我狄之与邻。(《左传·僖公十五年》“与”句:晋国位居深山之中,同戎狄为邻。) (二)连词。(A)连接并列的两项,相当于“跟”“和”。如: ❻吾与汝毕力平险。(《列子·汤问》“与”句:我跟你们一起竭尽全力铲平大山。) ❼丞相与殷共相往反。(《世说新语·文学》“与”句:丞相和殷中军一起往复辩难。) (B)用于选择复句 一分句,与后一分句的其它连词前后照应,相当于“与其”。如: ❽与人刃我,宁自刃。(《史记·鲁仲连列传》“与”句:与其让别人杀我,宁可自杀。) ❾与吾因子而生,不若反拘而死。(《新序·节士》“与”句:与其靠你而活着,不如被拘捕而死去。) ☚ 欤 欲 ☛ 与(與)yú同 “欤” [yú] same as “欤” [yú] 另见 see also yǔ; yù。
与(與)yǔⅠ ❶ (给) give; offer; grant: ~ 人方便 give help to others; make things easy for others; 丰取刻 ~ take a lot and give away little; 信件已交 ~ 本人。 The letter has been given to person concerned. ❷ (交往; 友好) get along with; be on good terms with: ~ 国 friendly country; allied state; 此人易 ~。 He is easy to get along with.; He is not difficult to approach. ❸ (赞许; 赞助) help; support: 批评应该是 ~ 人为善的批评。 Criticism should be aimed at helping those criticized. ❹ [书] (等待) wait: 岁不我 ~ time waits for no man Ⅱ (引进动作的对象, 跟): ~ 困难作斗争 strive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 人合作 cooperate with others; ~ 人民为敌 be hostile to the people; set oneself against the people; 历史上英国曾多次 ~ 美国结盟。 Britain was alli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many times in history. 他母亲不让他 ~ 一群坏孩子交往。 His mother doesn't allow him to get in with the wrong crowd of boys. 他拿我的作业 ~ 她的相比较。 He compared my paper with hers. 我们经常 ~ 他打交道。 We often deal with him. Ⅲ (和) and; together with: 工业 ~ 农业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批评 ~ 自我批评 criticism and self-criticism; ~ 友人同往 go together with a friend Ⅳ (姓氏) a surname: ~ 英 Yu Ying 另见 see also yú; yù。 ◆与此同时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meantime; meanwhile; furthermore; moreover; 与非 NAND; “与或非” AND-OR INVERTER; 与君一夕谈, 胜读十年书 One evening's conversation with a superior man is better than ten years of study.; One evening's conversation with a gentleman is worth more than ten years' study.; One has benefited a great deal from the talk with sb.; “与”门 AND gate; conjunction gate; logic product gate; intersection gate; AND element; 与其 ... 不如 rather ... than ...; more ... than ...; prefer ... to ...; 与人为善 do . . . for the good of others; help others; with good intention toward others; 与日俱增 grow [increase] with each passing day; be daily on the increase; be steadily on the increase; multiply daily; 与世长辞 depart from the world for ever; be gone forever; be ravished from the world by death; breathe one's last; die; get one's quietus; go west; pass away; sing one's Nunc Dimittis; 与世无争 stand aloof from worldly success; be in harmony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hold oneself aloof from the world; 与 ... 相符 equal; be in harmony (with); consonant with; conform to; in conformity with; be in agreement with; be parallel to; answer to; be compatible with; in concert with; be on a par with; be on all fours with; 与众不同 out of the ordinary; different from the rest; distinctive; unusual
与(與)yù (参与) take part in; participate in 另见 see also yú; yǔ。 ◆与会 participate in a conference; 与闻 have a participant's knowledge of; be let into (a secret, etc.) 与 与 (yǔ) 读欤 (yú)【与】作语助词。 例1 及乎近代诸家,尤不过顺文敷演,而难者仍未能明,精处仍不能发,其何裨之与有? (张介宾 《类经》序) 译文 至于近代各位医学家,注释医经依旧不过是随文敷衍,而疑难问题仍然未能明了,精微处还是不能阐发,那对祖国医学有什么益处呢? 例2 是以五补五泻,为方之祖与! (李梴《医学入门·卷一·脏腑》) 译文 治五脏病有补有泻的方剂是方剂的本源。 例3 用药如用兵,补泻寒热之间,安危生死之所系也,可不慎与? (傅仁宇《用药寒热论》) 译文 用药如用兵,病人在服补药、泻药、寒凉药、温热药时,与安危生死相关联,难道可以不谨慎用药吗? 例4 误补益疾,其斯之谓与? (魏之琇《续名医类案》) 译文 误用补药可加重疾病,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按 欤,古作与。繁体字作與。《诗·周颂·潜》: “猗与漆沮。”《礼记·曾子问》: “金革之事无辟也者,礼与!”《孝经》十五章: “是何言与?” 《公羊传·文公四年》: “然则是王者与?”《释文》: “与音余。” 《论语·宪问》: “管仲非仁者与?” 《孟子·告子上》: “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庄子·齐物论》: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荀子·赋》: “此夫文而不采者与?”《墨子·兼爱下》: “亦欲人爱利其亲与?” 《楚辞·渔父》: “子非三闾大夫与?”《史记·孔子世家》: “归与归与。”《贾谊新书·俗激》: “是类管子谓四维不张者与!” 《汉书·五帝纪》: “猗与! 伟与!”颜师古注: “与读曰欤,音弋於反。” 《法言·学行》: “迁善者,圣人之徒与!”孔颖达说: “与是语助也。” (《诗·国风·召南 ·采苹》正义) 在古代,“与”和 “與”本是两个字。《说文·勺部》: ‘与,赐與也。”《说文·舁部》: “與,党與也。”段玉裁注: “與,挡與也,从舁,义取共举,不同与也。”“與” 的本义是共举。假借为语气词,后来写作欤。《说文·欠部》: “欤,安气也。”朱骏声说:“经史多以与为之。” (《说文通训定声·豫部》) “欤”是后出字。 古音与、欤皆属喻母鱼部。 ☚ 俞 与 ☛
与 与 (yǔ) 读举 (jǔ)【与】抬举,上举。 例1 厥逆,腹胀满,肠鸣,胸满不得息,取之下胸二胁,咳而动手者,与背俞,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灵枢·癫狂》) 译文 四肢厥逆,腹部胀闷,肠鸣,胸胀闷,呼吸困难,针刺治疗当取胸下部左右两胁的腧穴 (章门、期门)。如让病人咳嗽, 医生用手指按两胁有感应的是腧穴。 再让病人抬举肩部以便显露腧穴, 医生用手指按背腧穴, 病人立即感到舒快的, 就是应刺的背腧穴位。 例2 夫心系与,肺不能常举,乍上乍下,故咳而泣出矣。(《灵枢·五癃津液别》) 译文 心系 (维系心脏的大血管、经脉等)是常常上举着心脏的。肺叶不能经常上举,随着呼吸有时上升有时下降,当肺部有邪影响升降功能时,因而出现咳嗽吐痰涎等症状。 【与】提拔,搜集。 例1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译文 选用贤良,提拔能干的人,讲究信用,养成与人亲密相处的习惯。 例2 与直,下应以枉。(王符 《潜夫论·思贤》) 译文 上级要提拔正直的人,下级应付上级而推荐上来的却是搞歪门邪道的人。 例3 不多,则君子宜与之,不可使遂泯也。(高启 《赠医师何子才序》) 译文 这种医术医德都佳的人不多。因此,有才德的人就应该搜集他们的事迹予以记述,不应该让这样的人湮灭无闻。 按 举,古作与。《易 ·无妄》: “物与无妄。” 《老子·七十七章》: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朱谦之引易佩绅曰: “抑其高者,损有余也; 举其下者,补不足也。”(《老子校释》) 依易氏注,则 “不足者与之” 的 “与”,当读如举。《韩非子·外储说下》: “先问邻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与其姓名。”俞樾说: “与,当作举。” (《诸子平议》) 《战国策·楚策四》: “ (楚襄王) 於是乃以执珪而授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新序》 “与”作举。《吕氏春秋·异宝》: “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俞樾说: “举字衍文也。此当云: 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今衍 ‘举’ 字者,古与、举二字通用。” (《诸子平议》) 《楚辞·九章·涉江》: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韩诗外传》卷五: “人主欲强固安乐,则莫若与其人用之。” 《墨子 ·天志》: “天下之君子,与谓之不祥。” 先秦古籍中出现的举字为后人所改。《周礼·地官·师氏》:“凡祭祀、宾客、会同、丧纪、军旅,王举则从。”郑玄注: “故书举为与。杜子春云: ‘当为与。’” 《大戴礼记·王言》: “选贤举能。”《礼记·礼运》举作与。《荀子·儒效》: “随其长子事其便辟,举其上客。”王念孙按: “举读为相与之与。” (《读书杂志·〈荀子〉 第二》) 《吕氏春秋·谨听》: “而不足以举。”许维遹引陶鸿庆曰: “举当读为与。” (《吕氏春秋集释》) 《灵枢》与、举互用则是后人改字不尽的痕迹。 “与” 的繁体字是 “與”,《说文·舁部》: “与,党与也。”马叙伦疏: “伦按 ‘党与’ 非本训,引申之义也。一人不足以举之,必有助者, 故为党与也。 或非本训。 甲骨文从 , 为舁之异文。 为槃之初文……然则与之从槃, 正以明共举也。” (《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卷五) 与的本义是共举,后来写作举。《说文 ·手部》: “举,对举也。”马叙伦疏: “高田忠周曰: ‘举为与后起字。’伦按高田说是也。” (《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卷二十三) 由两人共举一物可引申为把人推举出来做官做事,故有提拔义,再引申则有搜集义。 古音与、举皆属鱼部,叠韵。与属喻母,举属见母。 ☚ 与 曾 ☛
与 与 (yǔ) 读预 (yù)【与】参与,参加。 例1 昔者仲尼与於蜡宾。(《礼记·礼运》) 译文 从前孔子在年终祭祀时参加陪祭。 例2 余尝与修 《元史》,凡士之行义於乡能济人之急者,皆俱录焉。(高启 《凫藻集·卷三·赠医师何子才序》) 译文 我曾参加过编修 《元史》 的工作,详考过去的史实,看到读书人在乡里做正义事情能救济别人的急难的,都记载下来。 【与】引申为从事。 例1 夫医之为道,必志虑渊微,机颖明发,然后可与於斯,虽其父不能必传其子也。(宋濂《宋学士全集·卷四十四·赠医师葛某序》) 译文 做医生的准则必须是志向高远,考虑深入细致,机警聪明,遇事明察,有所发挥,然后才可能从事医生这种职业。即使是父亲也不一定就能把技巧传授给他的儿子。 例2 医之为术,于生民之用最切。其说至粹而出于古者,莫过 《素问》、《难经》。述阴阳运气之理,辨形体营卫之原,以明养生治疾之理。非古之神睿聪达者,何足以与此。(方孝孺《逊志斋集·卷六·医原》) 译文 医术这种职业,对民生最切实用。医学理论最纯粹而出于上古的,没有哪本医著能超过《内经》、《难经》。《内经》讲阴阳、五运六气等理论,辨明人体营卫产生的本原,并用此来说明养生治病的理论。这如果不是古代绝顶聪明明达事理的人,又怎么能够从事这种高深的医学理论研究呢! 按 与和预、豫同。《易 ·系辞上》: “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於此。”《释文》: “与音豫。” 《仪礼·乡饮酒礼》: “宾介不与。”郑玄注: “古文与为豫。” 《论语·八佾》: “吾不与祭,如不祭。”朱熹 《集注》: “与,去声。”《管子·宙合》: “故微子不与於纣之难。”《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愿夫子无与焉。”《孟子·离娄下》: “昔沈犹有负刍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朱熹 《集注》: “与,去声。”《庄子·齐物论》: “愚者与有焉。”《释文》: “与音豫。” 《左传·隐公十一年》: “寡人弗敢与闻。” 《释文》: “与音豫。”《穀梁传·僖公十九年》: “因邾以求与之盟。”何休注: “与,厕豫也。” 《释文》: “与音豫。” 《国语·晋语二》:“重耳身亡父死,不得与於哭泣之位。” 《吕氏春秋·察微》: “羊斟不与焉。”高诱注: “与,及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不得与从事。”《正义》: “与音豫。”《汉书·文帝纪》: “百姓不与焉。”颜师古注: “与读曰豫。” 预、豫和与同。《左传·隐公元年》: “豫凶事,非礼也。”《国语·楚语上》: “王孙启豫於军事。”宋庠本豫作与。《洪武正韵》: “豫与 ‘与’ 通。” 古音与、预、豫皆属喻母鱼部。通于参与义。 ☚ 物 疹 ☛ 与yǔ❶ 与虎谋皮|与狼共舞|与民同乐|与人为善|与日俱增|与生俱来|与时浮沉|与时俯仰|与时俱进|与时推移|与世长辞|与世长存|与世浮沉|与世俯仰|与世隔绝|与世无争|与俗浮沉|与众不同
❷ 耻与哙伍|福与天齐|事与愿违|无与伦比|咸与维新|羞与哙伍|虚与委蛇|音与政通|志与愿违
❸ 安危与共|甘苦与共|患难与共|荣辱与共|杀生与夺|岁不与我|休戚与共
❹ 民胞物与|人取我与 与yǔ,繁体为“與” (甲) 一说为指事字,甲骨文为“勺”字加一横,本义为赐予一勺羹。小篆画的是上面两只手将“与”(可能是“一勺羹”,也可能是一种信物)交出,下面两只手将“与”接过来。故有给予的意思。繁体为“與”。唐太宗李世民的草书将上下的手都省去,只剩下了“与”。于是“与”成了皇帝创造的简化字,实际上是回到甲骨文。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yu 阳平:欤(语气词) 舆(舆论) (古代一种军旗) 上声:屿(岛屿) 去声:譽(简化为“誉”,荣誉) jǔ 擧(简化为“举”,选举) 相关链接 “譽”以“與”为声符;舆,以“與”为声符(省),“与”置换为“车”。
与與(3画)
  *与(與)yú3画 一部 同“欤”。 另见yǔ(488页);yù(489页)。
*与(與)yǔ3画 一部 (1) 给: 赠~|生死~夺。 (2) 交往:以礼相~。 (3) 帮助;赞许: ~人为善|~其进也,不~其退也。 (4) 介词。跟;同: ~时俱进|~虎谋皮|~日俱增。 (5) 连词。和;及: 分清敌人~朋友|他在会上作了批评~自我批评。 另见yú(486页);yù(489页)。
*与(與)yù3画 一部 参加: ~会|参~。 另见yú(486页);yǔ(488页)。 与 ☚ 勺 几部 ☛ 与與1.yǔ 2.yù 3.yú1.yǔ 战国文字从臼(掬的本字。象两只手),从廾(拱的本字,也象两手,汉隶讹变成一横从八),从纠缠形(近似与字),作與。即两人用手持物交与状。《说文》所载战国文字、小篆和隶楷中间变为“与”字。小篆隶楷也用“与”,与與同音义。即简化。现作规范字。见《总表》。给义。如:赠与。与人方便。引申为和,跟。如:批评与自我批评。又引申为赞助。如:与人为善。又引申为交往。如:相与|与国。组词如:党与(通“党羽”。但“党羽”多贬义)。 2.yù 引申为参与,参加。声调转去声。如:与会|与闻此事。 3.yú 欤的本字。本假借为文言助词,表示疑问。如:在齐与? 在鲁与?后分化区别意义,加欠字旁。 与與★繁◎常★常◎次
與,形声,小篆1从舁(yú),与声,舁指数人一齐用力托举,本义读yǔ,众人、朋党,假借为给予,把物给人,由此引申为交往、赞助、等待、介词(相当于“跟”)、连词(相当于“和”)等;又读yù,引申为参加;又读yú,假借为助词,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与“欤”同。与,表意,小篆2从勺从一,本义表示量词,一勺,假借为给予,与“與”同。近代俗字、《手头字》、《简体字表》、《简化字表》把“與”简作“与”,采用同音通用字。 【辨析】 ❶“与”与“與”不是等义简繁字。 ❷以“与(與)”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yu,但声调不同。yǔ:屿∣yú:欤。 ❸“与(與)”可作类推简化偏旁使用,如:屿(嶼)、欤(歟)。 ❹“与会、与闻、参与”也作“预会、预闻、参预”,现在的推荐形式是前者。 ❺与/和/同/跟 见125页“跟”。与 (yǔ)賜予也。从一、勺。勺,酌也。酌其當与以否也。此取與之正字。與,黨與也。 與 ☚ 輿 鬯 ☛ 000003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