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不结茧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不结茧蚕non-cocooning larvae

由于生理、病理等原因而引起的熟蚕不吐丝或吐丝不成茧的病态蚕。一般所见的不结茧蚕,在老熟前并无明显症状,但上蔟后不结茧,有的吐少量浮丝或平板丝,以后变成裸蛹或死亡。产生不结茧蚕的原因有: 蚕的丝腺异常和生理机能障碍,蚕神经麻痹,蚕病、饲育及蔟中环境不良等。
蚕由于丝腺细胞增长倍数小,且排列参差不齐,使丝腺生长不良,甚至局部或全部呈萎缩状态; 有的是丝腺细胞核不发达,5龄末期细胞核的分枝仍极少,或由于丝腺气管分布少,或由于丝腺成长过于肥大,在头胸境界处压迫着气管,使头部神经节供氧不足,因而脑的结茧中枢机能发生障碍。有的由于吐丝运动和液状丝胶的脱水作用之间不调和,丝胶的粘度过高过低,影响丝物质的纤维化; 有的由于内分泌紊乱,而使蚕体内代谢失调,影响丝腺的发育及丝物质的合成; 有的是丝腺异常,由于局部丝腺的退化,引起中部丝腺异常,影响丝物质的产生和移动,造成丝腺膨大而破裂,丝物质流入体腔内而变黑凝固,最后死亡;有的由于吐丝管畸形而闭塞,妨碍吐丝,若大部分丝物质不能吐出,则因氨基酸过多发生中毒而死。不结茧蚕的发生,与蚕品种也有关系。一般多丝量蚕品种不结茧蚕较多,有些品种体质较虚弱,更易发生。
蚕在饲育中接触微量农药(在致死中量以下),使蚕中枢神经麻痹,蚕起初不表现中毒症状,其后由于农药不断在体内积累而引起生理障碍,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体质虚弱,对疾病抵抗力降低,发生不结茧蚕。5龄中后期微量农药中毒后,外观症状虽不明显,但上蔟时不活泼,把着力差,在蔟中经半天至一天后仍向四周乱爬,并边爬边吐丝,吐丝无一定规律不能正常营茧,或结不正形茧,但多不能化蛹而死。在5龄盛食期食下杀虫眯易发生不结茧蚕。
引起不结茧蚕的蚕病,主要有脓病和微粒子病,还有软化病等。它们的有害作用是直接侵入丝腺,严重地破坏丝腺的分泌机能,同时病原微生物在蚕体内大量繁殖,夺取营养,影响蚕的发育及丝腺的成长。此外,病原物在体内寄生时往往产生大量有毒的代谢物,使蚕的中枢神经麻痹,吐丝机能失去调节。
环境条件和饲育管理不良,往往导致不结茧蚕的发生。饲育中高温多湿,低温多湿,换气不良,室内二氧化碳过多,供氧不足; 或因熟蚕排尿,造成空气污浊,熟蚕呼吸受到影响,引起了生理不正常和神经麻痹。湿度过高,往往会引起蚕体内分泌失调,使绢丝腺的异常,失去吐丝营茧能力。上簇营茧温度偏低,影响蚕的吐丝机能,抑制了吐丝运动,促使不结茧蚕的发生。5龄和蔟中湿度过高,易生不结茧蚕。上蔟密度过密,熟蚕找不到适当结茧位置,加上蔟中的多湿,不结茧蚕更为严重。饲育时用叶过嫩,特别是5龄用叶过嫩,血液中水份、蛋白质(氨基酸)和酸性物质增加,导致蚕的血液性状发生改变,引起神经麻痹而发生不结茧现象。同样,5龄末期蔟中空气污浊,特别是樟脑、酒精、大蒜、甲醛及工厂废气等刺激而引起神经麻痹,使吐丝机能受到抑制,也会发生不结茧蚕。5龄使用保幼激素时,由于用量和时期的不当,扰乱蚕体生理机能的平衡,往往出现不结茧蚕。
预防不结茧蚕发生的措施是:进行蚕病防治,彻底消毒,消灭病原物;根据蚕品种的不同特性,加强饲育和簇中管理;防止农药中毒;蚕室和上蔟室要经常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清洁。

不结茧蚕noncocooning larvae

上蔟后不吐丝营茧,而在蚕蔟上乱爬或静止不动,数天后死亡,或吐出少量丝而结不成茧、变成裸蛹的蚕。产生不结茧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微量农药中毒,发生蚕病,生理上不健全,营茧环境不良,机械损伤等。发现不结茧蚕应及时除去,以免污染蚕茧。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