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不平则鸣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不平则鸣说

唐代韩愈提出的文艺伦理观点。指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引起作者内心的不平和情感的郁结,进而激起作家的创作激情。语出《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韩愈列举屈原、孟轲、荀卿、韩非、司马迁、杨雄、陈子昂、元结、李白、杜甫、孟郊等为例,或以文鸣,或以诗鸣,都是由于社会的“不平”而导致作家“不得已而后言”,对社会现实作出抗争和反响。即使像阮籍、陶潜这样逃避现实的诗人,张旭这样的书法家,他们的创作也与“不平”相关。《送王秀才含序》:“及读阮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送高闲上人书》:“张旭善草书……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韩愈认为,情思感怀,由不平而郁积,由郁积而喷发,遂成为创作的动机和动力。“不平则鸣”说突破了儒家“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传统模式。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