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周山
神山名,又曰:“不周”。屈原《离骚》:“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列子·汤问篇》:“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楚辞·天问》有:“康回冯怒,地何故以东南倾?”句中的“康回”乃共工名。《山海经·西山经》有“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郭璞注:“此山形有缺不周币处,因名云。西北不周风自此山出。”《大荒西经》又曰:“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然《文选》注及《太平御览》卷五九引文均无“负子”二字,可见“负子”二字为衍文。又,《吕氏春秋·本味篇》云:“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山海经·西山经》又称不周山“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可见不周山又以产美味见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