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上驷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上驷院

清代官署名。内务府所属三院之一,初名御马监。顺治十八年 (1661) 改称阿敦衙门。康熙十六年 (1677) 定此名掌宫内所用马匹。设兼管事务大臣,无定员,卿2人,其一由侍卫补授,其一由内务府司员补授。另有郎中、员外郎、主事、委署主事等,分掌各项具体事务。

上驷院

上驷院

官署名。清代置。掌皇帝用御马牧养及御用鞍辔等事。《清史稿·职官志五》:“上驷院:兼管大臣,无员限。卿2人,〔正三品〕。其属:堂主事2人,委署主事1人,左、右二司郎中1人,〔掌左司印。右司,员外郎管〕。员外郎各2人。主事、委署主事各1人,笔帖式11人。阿敦侍卫15人。司鞍长3人,〔正六品〕;副长2人,〔六品街〕;蒙古医师长3人,〔正六品〕;副长2人,〔八品〕;牧长2人,〔初无品级。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定正七品〕;副长5人,〔八品〕;厩长、署主事各1人。雍正六年,卿秩定三品。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置蒙古医生头目2人,十四年,定卿额2人,一用侍卫,一用内府官。二十三年,置八品顶戴司鞍长2人。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依左、右司例,堂上令侍卫兼司。”

☚ 上牧监   上都铁局 ☛
上驷院

上驷院

官署名。清代内务府管辖的三院之一。是管理御用马匹的机构。初名御马监,设于顺治十年(1653)。十八年改为阿敦衙门。康熙十六年(1677) 改为上驷院。院署设兼管大臣,由皇帝特简,无定员,卿2人。下设上驷院堂、左司、右司。院堂设郎中1人,主事2人,委署主事1人,笔帖式8人; 左司、右司各设员外郎2人,主事1人,委署主事1人,笔帖式7人。上驷院的职掌是: 管理、供养皇帝及宫内所用各种马匹; 负责随侍帝、后、妃、嫔、皇子,并骑试、挑选御马等事; 治疗马、驼疾病; 管理各地牧厂放牧驼事。紫禁城内外及南苑共有马厩17个。饲养各种马匹700余匹。在口外及盛京等处设牧厂4个,饲养马驼,共养马261群 (400匹至500匹为1群),驼65群 (1群不过300只)。

☚ 庆丰司   武备院 ☛

上驷院

清代官署名。初名御马监。顺治十八年(1661),改名为阿敦衙门。“阿敦”满语意为“牧群”、“马群”,即管理牲畜、训育御马的机构。专为皇帝、后妃、皇子巡幸出游、围场射猎提供马匹。康熙十六年(1677),改为上驷院,属内务府统辖。为三品衙门,有兼管大臣1人、卿2人、堂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等。下设左右二司。左司负责稽核内外马厩各牧厂的马驼数目及定议赏罚等事。右司负责稽核马驼草料及官员俸饷等。

上驷院

官署名。明有御马监,清初称阿敦衙门,康熙时改为上驷院。掌宫内所用马匹,为内务府所属三院之一。

上驷院

官署名。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仿明制置御马监,十八年(公元1661年)改为阿敦衙门,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改为上驷院,属内务府。管理驯养皇帝及宫内所用各种马匹,凡皇帝、后妃、皇子等出入,都供备马匹;并掌骑试、挑选御马,治疗马、驼疾病,及管理各地牧厂放牧马驼之事。上驷院设兼管大臣,由皇帝特简,无固定员额;卿二人,由侍卫、内务府司官各一人充任;堂主事二人、委署主事一人,笔帖式二十二人,掌院堂各项事务。下分左右二司。左司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委署主事各一人,掌查验马驼饲养滋生之事;右司设员外郎二人,主事、委署主事各一人,掌官员俸饷及马驼草料。另有“阿敦侍卫”二十一人,掌随侍皇帝并试骑御马;司鞍长三人,副司鞍长二人,司辔二十人,掌管鞍、辔等物;医师长三人,副医师长二人,医生十五人,癞医六人,兽医十六人,掌治马驼之病。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