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上颌骨骨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上颌骨骨折

上颌骨骨折

上颌骨是颜面中部最大的骨胳,左右各一,互相对称。其上面构成眼眶的下壁,下面为口腔的顶部,内侧壁构成鼻腔的外侧壁。骨体中间有上颌窦腔,形成一拱形支柱式结构。上颌骨有四个骨突,即额突、颧突、腭突及牙槽突,它与额骨、颞骨、鼻骨、犁骨、筛骨、泪骨和腭骨等均相联结。周围尚有窦腔,因此当上颌部受到轻度损伤时,由于力量常被各骨联结部和各窦腔骨壁所分散消失,不致于发生骨折,但如遇到较重的创伤时,这些相联结的骨缝,就成为薄弱的区域,此处容易发生断裂。同时尚可有邻近诸骨,如鼻骨和颧骨等的合并骨折。上颌骨除翼外肌和翼内肌附丽外,大部分都是一些较小的面容表情肌肉。上颌骨发生骨折以后的骨折段移位,主要是受到打击的力量和方向,受上颌骨骨体本身重量所支配。上颌骨骨壁薄,骨质疏松,血运非常丰富,伤后极易出血,但愈合力较强,因此伤后要及时处理,避免错位愈合。凡尚未与骨膜完全脱离的骨折片,决不能轻易摘除,其复位后易于成活。上颌骨的腔窦多,骨折后腔窦易暴露,腔窦内的细菌易进入伤口而致感染,但因血运丰富,所处的部位又有利于引流,在严密采取控制感染措施下,伴发骨髓炎的机会较下颌骨为少。上颌骨毗邻颅脑,损伤后易并发不同程度的颅脑外伤,特别在颜面中部发生损伤时,可伴发颅底骨折及大出血而直接危及生命。
根据上颌骨解剖特点,1901年Le-Fort将这些骨质薄弱、遭受损伤后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分为三种类型。Ⅰ型,骨折线多数自犁状孔下部开始,水平地在牙根尖、牙槽骨部与上颌结节上方,向后延至两侧翼颌突缝隙处。Ⅱ型,骨折线经过两侧鼻骨、泪骨、眶底,然后经过颧骨眶下孔附近,向下而延伸至上颌结节后,达到翼颌突缝。Ⅲ型,骨折线经过鼻骨、泪骨、眶底,同时横过两侧眶骨的额突,造成颅面分离。这类颜面中1/3处横断骨折,多数兼有颅底骨折,并发颅脑损伤。由于创伤性质是复杂而多样的,如所承受暴力的距离和打击力量及方向的不同,所发生的骨折也不可能整齐一致,常不出现上述典型的类型,因而临床上根据实际骨折发生的部位,将其分为低位及高位骨折两型。低位骨折: 骨折线多数自犁状孔下部开始,但亦可略超过犁状孔基部,而后在牙槽骨牙根尖上方,水平地向两侧上颌结节扩展,并延至蝶骨的翼颌突缝,有时暴力来自侧方,可使腭突的中缝裂开,一侧的犁状孔基部至同侧的翼颌突缝处裂开,致使上颌骨呈低位单侧锥体折裂。高位骨折: 骨折线自鼻骨、泪骨、眶底,而后经过颧骨下方的附近而达到翼颌突缝。骨折线两侧可以相对地对称,亦可以不对称,不发生在一个平面。严重的上颌骨骨折,骨折线可横越两侧额突,造成颅面分离,并发严重颅脑外伤。
上颌骨骨折后除疼痛、局部肿胀、流血以及并发不同程度的脑震荡外,检查诊断中应注意下列特点。
❶骨折段移位和咬合错乱: 上颌骨除翼内肌外,无强有力的肌肉附丽,移位的方向主要取决于打击力量的方向和骨折段本身的重力,一般常向后、下、内方移位,产生后牙先接触,前牙无接触的开合关系。触诊或让病人作咀嚼动作时,可发现上颌骨有异常动度。上颌骨侧方如受暴力打击时,可造成上颌骨向一侧移位、嵌顿,一侧面型塌陷,腭中部粘骨膜撕裂,咬合错乱。正中部受暴力时,上颌骨向后方嵌顿移位,面中部凹陷,鼻腔流血,咬合呈锁合状,开口受限。在高位颅面分离的骨折时,由于上颌骨下坠移位,可明显见脸形变长,并可出现复视。软腭下坠堵塞咽腔,再加上血性分泌物从后鼻孔流入咽腔,咬合错乱,均能影响吞咽和呼吸。并发颅前凹骨折时,可见脑脊液由鼻孔流出,形成脑脊液鼻漏。并发颅中凹骨折时,脑脊液由耳道流出,形成脑脊液耳漏。
❷眼眶周围瘀血: 由于眼睑周围组织疏松,上颌骨骨折后结合膜和眼睑常有组织内出血,致两侧眶周均呈青紫状,好象戴置一副黑眶边的墨镜,故称为“眼镜症状”。此点在诊断上颌骨骨折中甚属重要。但如若单侧低位锥体骨折,而伤口又与上颌窦腔相通,血液易向外引流,不致全部浸及伤侧眶周组织内,则眶周皮下淤血较前者为轻。
❸视觉障碍: 上颌骨骨折波及眶板,骨折段并向下移位时,则可使眼球下降,如两眼不在同一平面上,就会出现复视。伤及动眼神经时,双眼运动不协调,也可出现视觉障碍。损伤视神经或眼球,则可影响视力,甚而造成失明。
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上颌骨折,上颌骨华氏位拍片,或曲面体层片可以显示上颌骨的全貌、骨折的类型、范围、性质以及移位情况,同时可以了解有无鼻骨、颧骨、颧弓的合并伤。但在合并严重颅脑外伤时,应尽量少搬动病人,根据临床症状作出诊断,进行抢救与治疗,俟情况允许后再补摄X线片。
上颌骨毗邻颅脑,严重的高位骨折时,易并发较重的颅脑损伤,故首先以判断和治疗颅脑损伤为主。采用暂时夹板以衬托下坠的上颌骨,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压迫腔窦止血。出现脑脊液鼻漏及耳漏时,应任其畅流,不宜堵塞和冲洗,同时应选用易通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如磺胺嘧啶钠和氯霉素,以防止逆行性感染,而并发化脓性脑膜炎。一俟颅脑情况控制后,应及早施行复位固定,因上颌骨骨折纤维愈合较下颌为早,两周左右即可发生错位愈合。治疗上颌骨骨折的步骤,首先采用手法复位,然后应用颅颌固定方法,将折断的上颌骨压迫悬吊固定在头颅的石膏帽上,并辅以颏托,以矫正咬合。这样有利于开口进食和术后护理。也可采用颌间夹板固定。此法尚可通过橡皮圈的持续性弹性牵拉,使不易手法复位的颌骨,或早期已错位愈合的陈旧性上颌骨骨折,逐渐复位。单侧上颌骨骨折时,可用对侧牙列作牙弓夹板,并加用吊颌帽辅助固定。此外在上颌骨开放性的伤口中,清创后可在上颌骨骨折的各断端钻孔,而后用不锈钢丝作内固定,也可在闭合性的上颌骨折断端的相邻部位作切开复位,再用金属丝作内固定。不能用牵拉复位的陈旧性上颌骨骨折,可作上颌骨低位断骨术,使整个自犁状孔以下至两侧翼颌突的上颌骨完全游离,而后重新调整恢复正常咬合,用颌间结扎及吊颌帽固定。

☚ 牙槽突骨折   下颌骨骨折 ☛
0001754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