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上蔡语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上蔡语录南宋谢良佐言行录。由曾恬、胡安国记录,朱熹删定。共3卷。其中包含了谢氏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观点。主张天理乃天“当然而为之”,是“自然的道理,无毫发杜撰”,并与人欲相对立,认为“有一分人欲,即灭却一分天理;有一分天理,即胜得一分人欲。”强调为人须先立志,才有根本;为学必须以圣人为则,“志在天下”。提倡“至诚”、“主静”的道德修养方法,以“循理而与天为一”,达到“我非我也,理也;理非理也,天也”的境界。对此书后人评价不一。朱熹曾以“其言杂禅”而疑非谢氏之作。有浙江巡捕采进本。《四库全书》列入子部儒家类。 上蔡语录三卷。宋谢良佐 (1050—1103)语。谢良佐字显道,上蔡 (今属河南)人。元丰进士,宰应城县。建中靖国初,召对,忤旨而去。后盐京西竹木场,因口语有失下狱,废为民。良佐记性甚强,对人称引前史,不差一字。与游酢、吕大临、杨时称程门四先生。著有 《论语说》。其学派以仁、天理为主体,掺杂禅学思想,讲究修身养性。宋胡安国、曾恬收集他的讲学谈话,为 《上蔡语录》。今本三卷,为朱熹所删定。是书成于绍兴二十九年 (1159)。朱子 《后序》说,初得括苍吴 任写本一篇,皆曾天隐所记。最后得胡文定公写本二篇,凡书四篇,以相参校。胡氏上篇五十五章,记文定公问答;下篇四十九章,版本与吴氏本略同,然时有小异。因其旧定为二篇。有失本旨,以至毁谤程氏以助佛学的篇章一律删去。而得先生遗语三十余章别为一篇。共定为三篇。后乾道戊子,重为编次,又以良佐与安国手简数条,定为今本。良佐之学,以 《近思录》为要,其论足以启发后进。唯才高意广,不无过中之弊。故《语录》云,看道理不可不仔细。程门高弟如谢上蔡、游定夫、杨龟山,下梢皆入禅学去。又云,上蔡《观复斋记》中说道理皆是禅底意思。又云,程子诸门人,上蔡有上蔡之病,龟山有龟山之病……。其论皆颇以良佐近禅为讥。然良佐作《祠记》则又云,以生意论仁,以实理论诚,以常惺惺论敬,以求是论穷理,其命意皆精当。而直指穷理居敬为入德之门,尤得明道教人之纲领。乃深相推重,良佐之学,醇疵相半。朱子于 《语录》中举其疵;于《祠记》中举其醇。似矛盾而非矛盾,合而观之,良佐之短长可见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