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上清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上清宫(宋)范成大
【题解】 上清宫后拾阶数百米,即达青城山极顶。登山颠远眺,川西平原、滚滚岷江,尽收眼底。此诗写攀登上清宫后,为所见雄伟景象所陶醉,从而产生淡泊名利的想法。 【作者】 范成大,南宋诗人,生平见前江苏《横塘》诗。 【注释】 ①历井扪参:言攀登上彻云天的高山。井、参,星宿名。按古代天文的分野理论,“井”是秦地的分野,“参”是蜀地的分野。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即言从秦入楚,一路都是高耸人云的高山,仿佛上摩参宿,跨越井宿,以至要屏住呼吸。历,经,言跨过。扪,抚摸。阑,停止。②丹梯:指高耸入云的山峰。跻攀:登攀。③冥濛:昏暗不明。④髻鬟:妇女盘形的发式,这里用来形容岷山的姿态。⑤“蜗牛”两句谓见此雄壮的自然景象,使人感觉名利微不足道,恰如蜗角之地,不值得去争夺。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道教部 > 仙境宫觀 > 上清宫 上清宫 shàngqīnggōng 座落於四川青城山巔、高臺山之陽。道家謂人天兩界之外,别有三清(玉清、太清、上清),爲神仙所居之處,因以爲稱。始建於晉,後廢,五代時王衍重建,明末毁於火,現存殿宇建於清代同治年間。大殿祀老君像。宋·范成大《吳船録》:“上清宫在最高峰之頂,以板閣插石作堂殿,下觀丈人峰,直牆堵耳。”參閲嘉慶《四川通志·輿地志》。 上清宫道教宫观,青城山位置最高的道观。晋代始建,后废,唐玄宗时重建,五代王衍时再建,明末毁。现存观宇为清同治八年 (1869年)至民国年间陆续重建。大殿祭祀三清。内有传为麻姑浴丹处的麻姑池、八卦鸳鸯井、楠木刻板 《道德经》全文等。宫左玉皇坪是前蜀王衍行宫所在地。 上清宫 上清宫上清宫是道教的祭神之所,是中国古代在敬天祭祖的基础上形成的建筑群落,其规模大小,等级高低不等,遍布全国。上清宫不仅独居江南宫观之首,且在全国也是举世无双,素有“仙灵都会”和“百神受职之所”之誉。 ☚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 天师府 ☛ 上清宫 上清宫位于上清镇东,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景观之一。历代张天师进行宗教活动之所,由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于西晋永嘉年间(307—312)自汉中迁回龙虎山后所建。宋崇宁四年(1105)迁建现址,曾四度易名。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康熙帝敕为“太上清宫”并御书宫额。上清宫备受历朝皇帝重视,多次修建。极盛时拥有24殿、36院及其他建筑,占地约1800公顷,是当时规模最宏的道教建筑。今存福地门、九曲巷、下马亭、钟楼、龙虎仙峰、玉门殿、东隐院等建筑,多为明清时期修造。著名文物有悬挂于钟楼内的元代大铜钟,以及两块由虞集撰文,赵孟頫书的元代碑刻。 ☚ 嗣汉天师府 水岩 ☛ 上清宫 上清宫一名上宫,位于崂山龙潭瀑北。原建于山上,名崂山庙,相传汉代经学家郑玄曾在此设帐授徒。宋初重修,太宗赐名上清,后毁于山洪。元大德年间,华山派道士李志明于今址另建,历代又有增修。宫观环境清幽,宫观前两株参天银杏,已近千年。宫西有迎仙、朝真二桥,桥北巨石名鳌山石,镌刻着大字“鳌山上清宫”,以及邱处机咏崂山诗词,圣水泉自鳌山石下流出。不远处有邱处机衣冠冢。宫中多奇花异卉,如已有数百龄之牡丹,薄松龄藉以创作《聊斋志异·香玉》篇。 ☚ 龙潭瀑 明霞洞 ☛ 上清宫 上清宫位于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南部景区青城山巅,地处高台山之阳,海拔1600多米。始建于晋,后圮废,五代前蜀主王衍重建,明末毁于战火。现存殿宇为清同治年间(1862—1874)重修,雕梁画栋,雄伟壮观。大殿祀李老君像。山门外两侧石壁上,有清代书法家黄云鹄题刻“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宫内有鸳鸯二井,一方一圆,泉流暗通,互为深浅,传为蜀王妃开凿;又有麻姑池,不涸不溢,传为仙女麻姑浴丹处。宫后有呼应亭,位于老霄顶最高处。登亭可观云海圣灯,远眺川西平原、滚滚岷江。陆游有诗赞道:“云作玉峰时特起,山如翠浪尽东倾。”观前坝下有跑马坪、旗杆石,传为张献忠部下将士跑马射箭和竖旗杆处。特产天师栗,香甜而糯,用以烧鸡,为青城名菜;青城茶,香而不艳,浓而不涩,粗而不俗,清而不淡;青城道家乳酒,醇厚甘冽。 ☚ 天师洞 青城后山 ☛ 上清宫 上清宫道教宫观。在江西贵溪县上清镇东。相传张陵曾结庐于此炼丹,晋怀帝永嘉年间 (307-312) 有第四代天师张盛从汉中迁此建传箓坛,后为历代天师的道场和祀神之所。唐武宗会昌五年 (845) 修建道院,赐额真仙观。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 (1012) 改名上清观,徽宗政和三年 (1113) 改上清观为上清正一宫。元至大年间 (1308-1311) 改名正一万寿宫。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 称太上清宫,简称上清宫。后被毁,现仅存门楼、午朝门、钟楼及部分碑刻。另外四川省青城山、山东省崂山也有上清宫。 ☚ 上帝 义天 ☛ 上清宫 上清宫位于南岳大庙东北7里处。徐灵期修行之所。传说: 观旁有仙鸡报晓,因吃仙草而不死,有樵人见而不能捕。唐代宗大历七年 (772),李泌之师玄和先生张太空居此得道。唐宣宗大中元年 (847),韩威仪居此修行亦得道。 ☚ 圣寿观 祖师殿 ☛ 上清宫 上清宫又名上宫。位于崂山东南部,太清宫西北。宫原在山上,名崂山庙。相传东汉著名经学家郑康成曾设帐授徒于此。宋初改建,太宗赐名上清,后为山洪冲毁。元大德年间(1297—1307),华山派道士李志明重建于今址,后历代均有增修。宫观周围,群山环抱,水木清华,环境极幽。宫前银杏、牡丹均已数百年。蒲松龄曾假托此处牡丹,创作《聊斋志异·香玉》篇。元代道士邱处机居此,留有题刻,其中《青玉案》词一阕、七绝诗十首甚著名。宫前半里许有邱处机衣冠冢,旧名邱祖坟。另有迎仙、朝真二桥,竹树蔽荫,松风水响,人行其间,别有佳趣。圣水泉自鳌山石下流出,甘冽清澄,为崂山名泉之 ☚ 万全庄石狮 千里岩 ☛ 上清宫 上清宫“上清”,相传为神仙居处,故道教常以之名其宫观。在江西贵溪县龙虎山,为正一道著名宫观之一。系第四代天师张盛从陕西汉中迁居龙虎山后,历代天师的道场和祀神之所。原名传箓坛,唐武宗会昌五年修建道院,赐名真仙观。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名上清观。政和三年(1113)改名上清正一宫。元末被毁,明洪武三十二年重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称太上清宫,简称太清宫。后因多年失修,到解放前,仅存门楼、午朝门、钟楼、下马门和部分碑刻。 ☚ 三清 大藏经 ☛ 上清宫道教宫观。在江西贵溪县龙虎山。相传张陵于东汉永元至永建年间,曾结庐于此炼丹。西晋永嘉年间,第四代天师张盛从汉中迁此建传箓坛。唐会昌五年(845)修建道院,赐额真仙观。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名上清观。政和三年(1113)改名上清正一宫。元至大年间(1308—1311)改名正一万寿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称太上清宫,简称上清宫。后被毁,尚存大钟及部分碑刻。各地尚有以上清命名之宫观多处,如四川有青城山上清宫等。 上清宫在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