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鲁迅纪念馆
上海鲁迅纪念馆于1951年1月7日正式建成开放。1950年11月周恩来题写馆名 “鲁迅纪念馆”。 1956年鲁迅逝世20周年前夕, 鲁迅公园 (原虹口公园) 内的馆舍建成。 同年10月对外开放。 上海鲁迅纪念馆原归属上海市文化局, 1988年10月划归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领导。 1994年由上海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海鲁迅纪念馆新馆,保留原二层庭院式的江南民居风格的建筑特色, 融入现代博物馆的功能。 新馆占地4212平方米, 建筑面积4683平方米, 地下一层为文物库房。 地上一层为专题展厅、 学术报告厅、 朝华文库等,二层为鲁迅生平陈列厅。
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第一座人物性纪念馆。现中高级研究人员占全馆人数的60%。 文物文献资料20余万件, 其中一级文物达160余件, 6000余件为珍贵、 重要文物。 1000平方米的生平陈列展厅, 一改原先的生平线索陈列为专题展示, 以鲁迅手稿、 遗物、 文献照片与雕塑、 蜡像、 场景及影视等多种展示手段相结合, 系统地再现鲁迅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和思想内容。
朝花文库是除生平陈列外新辟的一个集收藏与陈列、研究及纪念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展区。它专门收藏与鲁迅有直接接触的现代文化名人的文化遗存。 每人一库, 各库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连接, 建筑造型古朴典雅, 配有现代化的先进保管设备。现设陈望道、许广平等16个专库,共收藏藏书、手稿、书信、照片、文房四宝及相关文物、文献3万余件。
设在一楼的350平方米的专题展厅——奔流艺苑,可供各种类型的专题展览用。可容纳150人的学术报告厅——树人堂,配有影视放映及同声翻译等设备,用于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报告会,兼作电化教育用。
纪念馆在一楼大厅和二楼展厅序厅内设置了电脑触摸展,向观众介绍馆内的基本设施及纪念馆的沿革;鲁迅生平创作及鲁迅知识百题。
大厅内两部多媒体触摸屏, 以导览的形式向观众介绍。馆内基本设施的分布图,让观众对纪念馆功能一目了然,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合理安排参观线路,掌握参观时间。二楼序厅外的多媒体触摸屏是鲁迅知识百题有奖问答和鲁迅生平创作。鲁迅知识有奖问答以鲁迅生平、创作为内容,随机出题,凡回答达到优良成绩的,可以得到一份纪念品。鲁迅生平创作,向观众介绍鲁迅生平及创作方面的情况,鲁迅不同的创作样式都有介绍,并结合名篇进行导读,让观众系统地了解鲁迅生平及创作。
单位: 上海市鲁迅纪念馆办公室 邮编: 210003
电话: 86-21-6540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