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上海汇划总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上海汇划总会 上海汇划总会旧中国上海钱庄业同业间清算票据的一种金融机构。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大同行”钱庄召集会议决定成立,在推行汇划制度的同时,建立了公单轧算办法。在此之前,各家钱庄的清算,须每天晚间汇集当日应收应付的票据,相互之间当面划拨,余数用现银解送的办法结清,手续繁杂。这种原始的草薄划拨的清算方法,已不能适应当时的客观需要。汇划总会成立后,采用公单制度清算票据,各庄汇划即可凭公单收付。总会的专管公单的职员,将他们所收到的各庄公单进行轧算,轧算结果某一钱庄应解别庄或应收别庄的差额,即由他们发出通知书(也称“总汇划条”),写明数目与庄号,各庄应解应收的款项以此为凭。但对于各庄实际上是否解付或收回,概不负责,因而这只能算是票据交换所的雏形。起初,会员同业间的票据交换数目须满500两以上,才开公单,不足500两者,不开公单,暂行记帐。1925年起,“总会”决定每会员钱庄要交存现银1万两作为“票据基金”,以后陆续增加到3万两,用于轧抵各庄不能上公单的尾数零额。在本国银行票据交换所成立以前,汇划总会还负责代理华商银行的清算业务,从而可利用银行为划拨之用而存入的款项。这种局面持续到1933年,上海华商银行票据交换所成立,银行与银行间的票据清算便不再通过汇划总会,但银行与钱庄的收解仍以委托代理方式办理。直到1935年钱业发生风潮,银钱业汇划票据集中办法实行以后,钱庄与银行间的收解由钱业准备库集中后参加银行票据交换所进行清理,才最后打破了汇划总会垄断达数十年的汇划制度。此后,“总会”仅办理钱庄与钱庄间的收解。但这种利用同业间汇划转帐而不对外付现的办法,在战争时期或紧急时期有利于金融业避御风潮,抗日战争爆发后亦曾加以运用。汇划总会到1937年钱庄业自行成立票据交换所后遂告结束。 ☚ 浙江兴业银行 福康钱庄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