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浆
南中用糊有两法:其一,先将绵繀作绞,糊盆度过,复于拨车转轮作繀;次用经车萦回成紝,吴语谓之浆纱。其一,先将绵繀入经车成紝,次用糊盆度过,竹木作架,两端用繂急维,竹帚痛刷,候干上机,吴语谓之刷纱。南布之佳者,皆刷纱也。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五
【评】上文所载的两种上浆方法,在近代土法生产棉布、苎麻布时仍普遍使用。
上浆一0328①动把做菜原料先拌以用淀粉调成的薄浆。冀鲁官话。河北:为什么炒肉片一定要~才能鲜嫩?②动把用淀粉制成的浆糊浸在纱或布上使其光滑。江淮官话。江苏北部。 

上江;上浆
◉ 上江Shànɡjiānɡ 名
❶长江上游地区。〈例〉~重镇/ 天书万里至,~旌旆飞/ ~米船,皆被抄截,士卒饥馁,半菽不充。〈近〉上流。〈反〉下江/ 下游。
❷清代安徽、江苏两省称上、下江,上江指安徽,下江指江苏。〈例〉~人/ 家住~。〈反〉下江。
◉ 上浆shànɡ // jiānɡ 动 用淀粉等加水制成的黏性液体浸润纱、布、衣服等物,使增加光滑耐磨的性能。〈例〉布匹经过了印染、~等工艺/ 衣服上过浆,显得挺括。
上浆shàng jiāng
旧时点痣行谓点药。《切口·点痣者》:“上浆: 药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