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上呼吸道感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

简称上感,是指鼻、咽、喉部的感染。病原体多为病毒。婴幼儿易患,尤其在气温骤变时。症状表现:起病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干咳。病初体温骤升之际,婴幼儿可因高热而惊厥。可有呕吐、腹泻。感染向下蔓延可引起气管、支气管炎或肺炎。若无继发感染,一般3—4日自愈。护理:多喂水,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酒精擦浴等。因鼻塞影响吃奶、睡眠时,可在哺乳前、睡前用0.5%麻黄素液滴鼻,每次1—2滴。因本病为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生素,可用抗病毒药或银翘散、板蓝根冲剂等中药。如有并发症(如中耳炎、淋巴结炎、下呼吸道炎症等),可选用磺胺药物或抗生素。预防:加强小儿平日的体格锻炼,多在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提高耐寒能力。有条件的托、幼机构可开展三浴锻炼。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并积极治疗佝偻病、营养不良。加强对体弱儿的护理,在气温骤变时注意增减衣服。冬春季,不要带小儿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 肥胖病   急性支气管炎 ☛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shanghuxidaoganran

鼻、鼻咽或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多由病毒(埃克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部分为细菌(溶血性链球菌最多见,其次为肺炎球菌等)所致。病毒引起的感染,传染性强,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本病发病率高。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受凉、淋雨、疲劳、体弱及呼吸道慢性炎症常为诱因。本病起病急,早期症状有喷嚏、鼻塞、流涕、咽部干痒作痛、声音嘶哑或咳嗽。全身症状较轻,成人可不发热或有微热。检查可见鼻粘膜充血、水肿、咽充血及扁桃体肿大。一般5~7日痊愈。如为流感,则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可有高热、寒战、腹泻等。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正常或偏低,而细菌感染则白细胞增高,少数病人可于病情好转后发生急性肾炎、风湿病、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病后应服解热镇痛的中西药、抗病毒药(如金刚烷胺、板兰根等),必要时用抗生素治疗。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是预防本病的根本。

☚ 喉   声带 ☛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症候群,病原体主要有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和某些肠道病毒等。约5 ~10%患者同时有两种以上的病毒感染,也可有细菌混合感染,单纯由病毒引起者通常称为普通感冒。
呼吸道感染是部队多发病,以春、冬季较多见。患者在潜伏期或发病期排出含有病毒的分泌物,可经飞沫或被其污染的用具传播。战时部队易大批发生,造成非战斗减员。诱发因素为寒冷、淋雨、过度疲劳等。
病理:上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继之局部发生漏出和渗出。呼吸道分泌物中细胞成分增多,并含多量粘蛋白。这些改变可很快恢复不留病理损伤。如为混合感染或有继发细菌感染,则局部粘膜下层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渗出物变为脓性或粘液浓性。
临床表现:起病急骤,开始有喷嚏,流清涕、鼻塞、咽部干、咳嗽,伴有全身不适、头痛、倦怠、一般不发热、或有轻度发热。经2~3天后,鼻分泌物转为粘稠、脓性、黄色至绿色。症状持续1周,咳嗽可持续1~2周,干咳或有少量粘液痰。查体可见鼻咽及周围组织充血。血象正常或白细胞数轻度增高。如有明显发热,提示有合并细菌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主要靠自觉症状和认真的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包括:
❶以普通感冒样症状起病的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
❷鼻咽部和副鼻窦的急性细菌感染、过敏性鼻炎等;
❸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
本病以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为主。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暖,咽干可饮热饮料或蒸气吸入,鼻阻可用0.5%麻黄素滴鼻。阿斯匹林可减轻头痛,但因其对病毒有保护作用,不宜常规应用。咳嗽可服各种止咳糖浆,磷酸可待因尤为有效。中药治疗,风寒型者可用通宣片,夹湿型服藿香正气丸。针刺治疗取大椎,合谷、内关、头维、足三里等穴位。如有细菌感染,采用抗菌药物。
本病的预防,包括搞好室内外卫生、加强个人耐寒锻炼,提高呼吸道防卫功能。对呼吸道分泌物的卫生处理有利于减少本病的传播,疫苗预防,尚不能证明有效。

☚ 丝虫病   肺炎球菌肺炎 ☛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中以上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病原微生物以病毒为主,如粘液病毒(流行性感冒、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鼻病毒、冠状病毒、肠道病毒、疱疹病毒、腺病毒等。主要通过咳嗽、喷嚏的飞沫传播。临床表现有上呼吸道的症状如鼻塞、流涕、口唇疱疹、喉痛和全身症状如发热、全身酸痛、头痛、腹泻等。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有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急性呼吸道疾病、咽-结膜热、热病疱疹、疱疹性咽峡炎等。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白细胞计数,X线检查,病毒分离,双份血清抗体试验。
本组疾病须与细菌性呼吸道疾病,如链球菌咽峡炎、化脓性鼻旁窦炎、钩端螺旋体病的流感伤寒型等相鉴别。治疗一般为对症疗法。
流行性感冒 致病的主要病毒有流感病毒甲、乙、丙三型。甲型及其亚型大多引起大流行; 乙型引起局部小流行及散发;丙型常散发。流感的特征是急骤发病,迅速蔓延。流行过程短,以冬季多见。临床上有发热、肌肉酸痛、干咳、疲乏、上呼吸道炎、背及四肢酸痛、畏寒、头痛、眼结膜炎、胸骨后灼痛等。流感病毒主要侵袭呼吸道粘膜的上皮细胞,在上皮细胞内繁殖,损害纤毛细胞、杯细胞和腺体;上皮细胞增生、坏死,粘膜局部充血、水肿、表浅溃疡等卡他性病变。病变可扩展到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支气管周围组织,引起粘膜水肿、充血,淋巴细胞浸润,并伴有微血管栓塞、坏死、出血等。少数致命性肺炎,除细支气管炎变化外,肺泡壁充血、水肿、纤维蛋白渗出、单核细胞浸润等。流感潜伏期很短,约1~3天。以单纯型流感多见。早期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干咳等,并有头痛、发热、畏寒、全身酸痛、乏力。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胃纳差,便秘等。发热于2~3天后下降。呼吸道症状较显著,恢复亦慢。流感伴发肺炎,临床上较少见,但症状严重,有高热不退、阵咳、咯血、气急、紫绀等,病程可达数周。X线表现两肺呈散在絮状阴影。少数患者可因心力衰竭或末梢循环衰竭而死亡。中毒型流感有全身血管-神经系统的损害,伴有明显的脑炎病变,肺部病变不明显。临床高热不退,神志昏迷,成人常有谵妄,儿童可发生抽搐,并出现脑膜刺激征。流感患者白细胞计数减少,咽拭子及咽喉洗液可分离出病毒。鼻粘膜细胞检查,鼻粘膜印片的包涵体检查、荧光抗体染色有早期诊断价值。根据流行情况、接触史、典型症状和体征,诊断不难。普通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起病较缓,症状较轻,发热不高,无明显中毒症状。
在流行单位可用:
❶食醋蒸熏法预防,睡前关闭门窗,按住屋大小用2~10ml/m3食醋加水1~2倍稀释后加热,每日蒸熏1小时,连续三天。
❷贯众9g,板兰根12g,葛根、藿香各9g,滑石6g,生甘草3g,每日一帖,连服3天。
❸金刚胺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治疗应加强护理及预防并发症。患者应隔离、休息及多饮水。可加重贯众及板兰根用量;高热不退用鸭跖草50~100g,全身酸痛加羌活12g或用感冒冲剂。也可用新针治疗,如发热、头痛、全身酸痛,针刺合谷、风池、曲池。咳嗽针刺列缺、天突。鼻塞刺迎香、足三里等。
普通感冒 约40%成人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属于普通感冒。多由病毒引起,常在家庭中传播。病原体在成人以鼻病毒为主,儿童以副流感病毒和呼吸系合胞病毒多见,它如冠状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以及某些肠道病毒也可引起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末春初较多。病毒侵袭上呼吸道的上皮细胞引起粘膜充血、水肿,纤毛上皮细胞损伤和脱落,以后增生。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
潜伏期约1天。起病急骤,早期有咽部干燥、喷嚏、鼻塞、流清涕、畏寒、乏力,可有发热、头痛、腹胀、便闭等。36~48小时后,鼻涕变为脓性。如病变侵入喉、气管、支气管,则可出现声音嘶哑、咳嗽、胸痛。病程4~7天,可自愈。如继发细菌感染,症状加重。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抵抗力降低,上呼吸道感染向下延伸,引起支气管肺炎;可听取湿性罗音。也可并发中耳炎或鼻旁窦炎;鼻咽部充血,鼻腔分泌物增多。胸部检查一般正常。
无特异性治疗。发病初起可用:
❶午时茶1~2块,生姜1~2片,水煎服,发汗。
❷红糖一匙,生姜2~3片煎服或生葱白3~4根,生姜2~3片煎服。
❸同时加服复方水杨酸类药物、阿斯匹林或(和)盐酸吗啉呱。鼻塞、流涕、喷嚏严重时,可加用抗组胺药物,如非那根、扑尔敏等。
❹高热者可用感冒冲剂,每日3~4次,每次一包冲服。
❺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可用磺胺类药或抗生素。
急性呼吸道疾病 上呼吸道炎症多见于成年。病原体以流感病毒为主,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亦可致病。病毒在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内繁殖,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潜伏期5~10天,先有感冒样症状,继而发生高热、阵发性咳嗽、发音嘶哑、全身酸痛、乏力、咽痛和胸骨后疼痛等。体检可发现鼻塞、咽部充血和轻度水肿,伴淋巴滤泡增生,颈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血沉增快。病程约一周。儿童主要以发热、头痛、咽炎为主的发热性咽峡炎,病原以腺病毒3型和7型为主。另一组由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通过口腔传入,引起流感样疾病或咽炎,约占上呼吸道炎症的1%。多见于夏秋季,称为夏季流感。临床上有发热、头痛、鼻塞、咽痛、胃纳减退或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咽-结膜热 主要由腺病毒3型、7型感染引起,多见于儿童,常发生于夏季。游泳池消毒处理不当为重要的感染场所。临床上与急性上呼吸道疾病相似,有发热、头痛、乏力、感冒等症状,而以咽炎与眼结膜炎为其特征,常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
热病疱疹 为单纯疱疹Ⅰ型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多见于幼儿和儿童。临床上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外,还有发热,口角唇缘、鼻孔周围粘膜皮肤接口处和邻近皮肤发生红色痛痒的小水泡,内含透明浆液,数天后干燥、结痂、脱落,恢复正常。可伴有扁桃体和后咽部的溃疡和全身症状。 病程约一周, 一般自愈。 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热病疱疹可破溃,并蔓延到口腔。
疱疹性咽峡炎 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传染性很强,呈散发或流行。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咽部充血,有散在灰白色疱疹,直径1~2mm,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多见于扁桃体、软颚和悬壅垂。一般4~6天自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对症处理,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

☚ 康复疗法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

上呼吸道感染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