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名言: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注释: 伐: 进攻, 破坏。交: 外交。

句意: 用兵的上策是挫败敌人的谋略, 其次是破坏敌人的外交关系, 再次是进攻敌人的军队, 下策才是攻城。

《孙子·谋攻篇》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 可可诗词网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注释】

选自《孙子·谋攻篇》。

上兵:用兵的上策。指最高明的用兵方略。

伐谋:一说指敌人开始有所策动或谋划的时候,及时地以智谋挫败。一说指以谋略取利,“不战而屈人之兵”。本文采后说。

伐交:“交”,一说指作战双方“交合”、“交战”;一说,指“外交”、“结交”。应结合上文“伐谋”之义,理解“伐交”。如将“伐谋”理解为伐敌于谋划之初,宜采前说;如将“伐谋”理解为以谋略伐敌,宜采后说。本文采后说。

伐兵:攻打敌军。

【赏析】

孙子军事思想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在战场上厮杀,不费一兵一卒降服敌人,取得“全胜”。孙子说: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意思是:用兵的上策是用谋略战胜敌人,其次是用外交手段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的方法才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孙子的军事思想,主张用谋略战胜敌人,甚至把战争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达到己方的政治、军事目的。此为上策。其次便是采取外交手段战胜敌人。而“伐兵”、“攻城”,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

春秋时期,晋平公打算进攻齐国,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探听虚实。齐景公设宴招待。酒兴正浓时,范昭突然请求用齐景公的酒杯喝酒。景公大度地同意了。当范昭正想换景公的酒杯时,齐相晏子命人撤掉了景公的酒杯。范昭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假装喝醉了,脚步蹒跚地跳起舞来,要求乐师演奏一支成周的乐曲伴奏。乐师回答说:“臣下未曾学过。”范昭才无趣地离开了。

范昭走后,齐景公责备晏子说:“晋国是个大国,触怒它的使臣,引来麻烦怎么办?”晏子回答说:“范昭不是不懂礼法之人,他这样做是故意羞辱齐国。”乐师也说:“成周之乐只有国君才可以用。范昭不过是一大臣,所以不能为他演奏。”

范昭回到晋国,向晋平公报告说:“齐国现在政治稳定,君臣同心,不能进攻。我想羞辱他们的国君,被晏子看穿了;想扰乱他们的礼法,又被乐师识破了。”晋国于是放弃了进攻齐国的打算。

孔子听到此事,称赞说:“不出筵席之间,而能抵御千里之外敌人的进攻,晏子正是这样的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5: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