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上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 ![]() ![]() ![]() ![]() ![]() ![]() 上供唐宋时上缴朝迁的赋税。《新唐书·食货志三》:“ (宪宗) 分天下之赋为三: 一曰上供,二曰送使,三曰留州。” 《宋史·高宗纪三》:“ (绍兴元年) 蠲两浙夏税、和买庠绢丝绵,减闽中上供银三分之一。” 上供shànggòng〈动〉 喻指将钱财物品等送给有关人员或领导,以期为自己谋取利益。 上供shànggòng<动>喻指将财物、礼物送给上级或有关人员,求得照顾或为自己办事。也叫“上贡”。 上供shàng gòng比喻将财物送给上级或有关部门、人员,以求得到照顾。 上供shàng∥gòng摆上祭祀物品:那晚佛堂灶王前焚香~。(五三·1245)我手里但凡从容些,也时常的上个供,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二五·567) 祭祀 祭祀祭(享祭;祀祭;供祭) 祀(修祀;奉祀;飨祀;享祀;酹祀;血祀;赛祀;登祀;孝祀;馨祀) 祠(祠祀;祠祭;奉祠;祷祠) 禋(禋祀;禋祠;蒸禋) 祻 载 觐秩 孝 供(供给;~佛;上~) 庙 昭事 奉尝 蒸尝 尝禘 荐享 边俎 牲馈 鼎鬯 烝礿 烝享 烝尝 另见:信徒 祭台 摆放 供奉 祭献 祭品 祭器 行礼 虔诚 祈求 神灵 保佑 ☚ 祭祀 各种祭祀 ☛ 上供唐代地方上缴朝廷的赋税份额。唐中后期,藩镇势力日益强大,中央政府对税收难以统一调配使用,形成上供中央、送归节度使、观察使和留存本州三分法,简称上供、送使、留州。其分配的比例决定于朝廷与地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上供中央的部分可根据实际需要,或直接送往京师府库,或留存于当地,称作“系省钱物”或“斛斗”。唐朝末年,藩镇各自把持其税收,很多地区已不再上供。五代及宋沿用了这种分配方法。 上供 上供地方上缴中央的部分收入。唐自天宝(742—756)以后,藩镇割据, 留赋自给, 上供甚少。宪宗时(806—820), 由于朱沘之乱既平, 且承实行两税法之后, 财政收入较有好转, 于是设上供之法, 分天下财赋为三: 一曰上供, 二曰送使, 三曰留州。即中央取三分之一, 州县取三分之一,节度使取三分之一。此为中央与地方妥协的分配财赋之方法, 曾取得一定效果。唐末藩镇割据日趋恶化, 藩镇无不厚敛以自利, 上供殊少, 所谓上供之法已失其意义。 ☚ 进奉 差科 ☛ 上供offering up a sacrifice;laying offerings on the altar 上供❶offer sacrifices on the altar 上供唐宋时期各地所征赋税中上交中央朝廷的部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