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馆

三馆

❶指唐代弘文馆、集贤殿书院、史馆的总称。弘文馆属门下省,掌校理典籍,教授生徒; 集贤殿书院与史馆属中书省,掌刊辑图书与修撰国史。三馆学士之臣均随时入值备皇帝顾问,讲论经史等。
❷北宋沿袭唐制,称昭文馆、集贤院、史馆为三馆。三馆在五代梁末亦设置,位于汴都 (今开封) 右长庆门东北,仅小屋数十间,当时称之为“西馆”。宋太平兴国三年 (978) 将西馆图书迁于新建的崇文院,东廓为昭文书库,南廓为集贤书库,西廓分经史子集四部为史馆书库,凡六库书籍,正副本共80万卷。大中祥符八年 (1015),崇文院遭火灾,遂于右掖门外创立崇文外院。天圣九年(1031) 又重建崇文院,而废外院。端拱元年(988),于崇文院中堂建立秘阁。秘阁成后与三馆并列,合称“馆阁”。宋初十分注重搜集图书,据《麟台故事残本》卷一载,端拱二年吏部侍郎兼秘书监李至曰: “国家承衰弊之末,复兴经籍。三馆之书,访求渐备。馆下复建秘阁,以藏奇书,总群经之博要,资乙夜之观览”。馆阁藏书主要供皇帝及近臣阅览,为皇室宫廷教育提供教材。馆阁编有类书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等。
❸北宋广文馆、太学、律学亦称“三馆”。

☚ 习艺馆   国画院 ☛

三馆

汉武帝时设钦贤、翘材、接士三馆,以招集才智之士。唐设弘文(昭文、修文)、崇文、国子三馆,为士子修习之所;另有昭文、集贤、史馆掌藏书、校书及修史。宋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另设广文、太学、律学三馆,为中央教育机构。

三馆

唐置弘文馆、集贤院、史馆。宋沿置,唯改弘文馆为昭文馆,合称三馆。掌校勘典籍、收藏图书与修史之事。昭文馆、集贤院置大学士,史馆置监修国史。例以首相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次相为集贤殿大学士,若置三相,则昭文、集贤两学士与监修国史均各除授。昭文馆、集贤院又置学士、直学士,集贤院、史馆置修撰,集贤院有直院、校理。史馆有直馆、检讨,均以他官兼领。元丰改制,罢三馆,职任归并秘书省。

三馆

❶宋前期,昭文馆、集贤院、史馆的总称。元丰五年改制时罢。“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凡三馆,并隶崇文院。”(《分纪》卷15《崇文院》)“元丰五年官制行,尽以三馆职事归秘书省。”(《麟台残本》卷1)
❷天禧元年(1017)八月,“崇文外院以‘三馆’为号”(《宋会要·职官》18之52)。
❸元丰五年改制后的秘书省俗称“三馆”。“绍兴二十五年,汤思退荐之,(洪遵)复入正字。……(高宗)且曰:‘卿再登三馆。’”(《宋史·洪遵传》)


三馆

北宋庆历四年未建太学前,国子监于开科场之年临时设广文馆、太学、律学,号称“三馆”,但为四方“游士寄应之所”,科场罢即散(《宋会要·崇儒》1之29《太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