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顾茅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顾茅庐典源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时先主 (刘备) 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诸葛亮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明《礼节传簿》录有《三请诸葛》剧目。甘肃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庆昇平班戏目》著录。事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及《草庐记》传奇。京剧有此剧。叙演刘备闻徐庶、司马徽之介绍,景慕诸葛亮才能,遂与关、张造卧龙岗晋访,至第三次始得会见。诸葛感其意诚,为刘备剖析天下形势,力主取荆、益二州以为基业。刘备恳请诸葛出山相辅。 ☚ 荐诸葛 博望坡 ☛ 三顾茅庐典源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时先主 (刘备) 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诸葛亮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释义用法 汉末刘备兵屯于新野,三次前往南阳隆中,拜访诸葛亮,礼聘其出山。后用来表示诚意聘请贤能之士。 用典形式 【三顾】 唐·李商隐:“得主劳三顾,惊人肯再鸣。”唐 ·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明 ·高启:“向非昭烈贤,三顾犹未许。” 【三接恩】 唐·刘禹锡:“早入八元数,尝承三接恩。” 【答三顾】 宋·黄庭坚:“诸葛见益州,释来答三顾。” 【三顾隆中】 宋·张孝祥:“已授一编圯下,却须三顾隆中。” 【草庐三顾】 宋·无名氏:“万里奔腾,两宫幽陷,此恨如何雪? 草庐三顾,岂无高卧英杰?” 【蜀主三顾】 元·萨都拉:“若非蜀主三顾贤,终只如龙卧南亩。” 三顾茅庐 典源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时先主 (刘备) 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诸葛亮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释义用法 汉末刘备兵屯于新野,三次前往南阳隆中,拜访诸葛亮,礼聘其出山。后用来表示诚意聘请贤能之士。 用典形式 【三顾】 唐·李商隐:“得主劳三顾,惊人肯再鸣。”唐 ·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明 ·高启:“向非昭烈贤,三顾犹未许。” 【三接恩】 唐·刘禹锡:“早入八元数,尝承三接恩。” 【答三顾】 宋·黄庭坚:“诸葛见益州,释来答三顾。” 【三顾隆中】 宋·张孝祥:“已授一编圯下,却须三顾隆中。” 【草庐三顾】 宋·无名氏:“万里奔腾,两宫幽陷,此恨如何雪? 草庐三顾,岂无高卧英杰?” 【蜀主三顾】 元·萨都拉:“若非蜀主三顾贤,终只如龙卧南亩。”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sānɡùmáolú━┃━━ 用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事。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 三复白圭 口角春风 ☛ 三顾茅庐谓诚心诚意拜访或邀请。陶行知《四万万五千万人的大公司·四万万五千万人做老板》诗:“三顾茅庐访伙计,伙计尽成诸葛亮。” 三顾茅庐【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三顾茅庐sāngù-máolú顾:拜访;茅庐:茅草房。东汉末年,刘备到隆中拜访隐居的诸葛亮,请他出山帮助自己打天下,去了三次才见到他。比喻诚心诚意地一再邀请。 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成〉比喻对贤才诚心诚意地多次邀请:刘备三顾茅庐│三顾茅庐地邀请。 三顾茅庐见【三顾草庐】。 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见“草庐三顾”。 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动词性,动宾结构。三国时,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曾经三次到诸葛亮隐居的草屋去拜访。比喻真心诚意地一再邀请、求教,用于褒义。 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三次到草屋中拜访。用以指恭敬地一再邀请。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乘机募集军队,企图恢复汉朝王室。起初,刘备力量十分单薄,于是四处寻找贤才。经谋士徐庶推荐,刘备亲自来到襄阳隆中草庐拜访隐居在那里的旷世之才诸葛亮。前两次,诸葛亮故意避而不见,第三次终于被刘备的真诚打动,答应出山并最终辅佐他建立蜀国,成就帝业。(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拔茅连茹、三顾茅庐;毛遂自荐○拔茅连茹bá máo lián rú比喻递相推荐引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地带来一大片|亲戚故旧~地当上了官|君子之进,必与其朋类相牵援,如~。 ○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顾,拜访。刘备曾三次往诸葛亮住的草庐去拜访,请他出来帮自己打天下,后比喻真心实意邀请人才:先生屈驾前来,不用咱们~了 |为了引进真正有用的人才,他作好了~的准备。 ●毛遂自荐máo suì zì jiàn比喻自己推荐自己:招聘广告一张贴,就有数十个人~|不才冒失,愿学那~,应聘此职|他不愿~。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刘备渴求贤才,曾三次到隆中诸葛亮住的茅屋访求诸葛亮。后泛指真心诚意访聘人才。 ☚ 任贤使能 尚贤使能 ☛ 邀请 邀请邀(邀召;邀约;邀迎;邀致;邀辟;邀取;邀延;奉邀;招邀) 延(延引;延致;延请) 召(召请;请召) 约(约请;要约) 速(不~之客) 要(要请;要遮;相要;招要) 相招 招请 另见:请求 来到 约定 地方 ☚ 邀请 聘请 ☛ 三顾茅庐见“隆中对”。 三顾茅庐多次到家中邀请。比喻重视人才,诚心诚意邀请能人志士共商大事,共兴大业。顾:拜访。茅庐:草房子。本事为三国时刘备敦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事。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叙述:刘备倾慕诸葛亮韬略过人,3次前往隆中拜访。第一次,刘备与关羽、张飞来到诸葛亮的茅庐,亮已外出。第二次探知诸葛亮已回隆中,刘备一行即刻前往。不料亮又于前日出游。第三次适逢诸葛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 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诸葛亮醒后,方才相见。备虚心请教天下大事,亮侃侃而谈,备深受启发,恳请亮出山辅佐。亮被其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终于答应出山。诸葛亮《出师表》: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make three calls at the thatched cottage—repeatedly request sb to take up a responsible post; call on sb repeatedly (to solicit/enlist his help,etc);/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三顾心相依。(《三国演义》333) Then,because of the parting words of Xu Shu,|And by the thrice repeated visits to his retreat,|The great hero found and knew his mentor. 三顾茅庐san gu mao lumake three calls at the thatched cottage—repeatedly request sb. to take up a responsible post 三顾茅庐san gu mao lumake three calls at the thatched cottage(meaning repeatedly request somebody to take up a responsible post) 三顾茅庐make three personal calls at the thatched cottage (referring to Liu Bei’s(刘备)three calls at the thatched cottage of Zhuge Liang(诸葛亮)to solicit his help)—repeated and sincere invitations 三顾茅庐sān ɡù máo lú顾:拜访;茅庐:指草房。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repeatedly request sb.to take up a responsible post, call on sb. repeatedly 三顾茅庐刘备虽有关羽、张飞等名将,却无宏才大略、深谋远虑的谋士。投荆州牧刘表后,经庞德公、司马徽、徐庶等推荐,知诸葛亮为天下奇才。建安十二年(207)三次造访隆中(湖北襄阳西),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俗称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解义】顾:拜访。茅庐:草房。指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屋拜访,求他出山帮助的事。 三顾茅庐汉献帝建安六年,群雄纷争。刘备攻打曹操失败,只好逃到荆州投奔刘表。 三顾茅庐sān ɡù máo lú顾:拜访。茅庐:草屋。比喻诚心诚意地一再邀请或拜访。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顾茅庐sān ɡù máo lú【释义】比喻诚心诚意地一再邀请。 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顾:拜访。茅庐:草房。东汉末年,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曾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中拜请。后用来比喻诚心诚意地登门拜访或邀请某个人。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二八:“咱们目今正是惨败之余,人家牛先生肯屈驾前来,不用咱们~,难道我还不中途相迎,以表诚意!” 一再邀请三顾茅庐格式 掌故式。 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顾:拜访。茅庐:茅草屋。比喻诚心诚意地一再拜访或邀请。 三顾茅庐sānɡù-máolú顾:拜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为了请他出来帮助自己,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以“三顾茅庐”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参见“初出茅庐”。 三顾茅庐sān ɡù máo lú解释 顾:探望;拜访。茅庐:茅草屋。本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直到第三次才见到。后用来比喻对贤才的诚心邀请。 三顾茅庐sān ɡù máo lú三次到草屋拜访。三国时刘备请隐居隆中的诸葛亮出山,前往三次才见到。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比喻对贤才的诚心邀请。也作“茅庐三顾”、“草庐三顾”、“三顾草庐”。 三顾茅庐sān ɡù máo lú也说“草庐三顾”、“茅庐三顾”。再三到茅草房中去拜访。形容礼贤下士的诚意。也指诚心诚意地拜访或邀请。 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解义】 顾:拜访。茅庐:草房。指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屋拜访,求他出山帮助的事。 三顾茅庐sān ɡù máo lú顾: 本来是回头看的意思,这里是指拜访。茅庐: 草屋。这是《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的故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立志要建立一番大功业,他听说诸葛亮才干智慧无人能比,就亲自前往诸葛亮隐居的山中,请他出山帮助自己一起打天下。可是诸葛亮不在家。直到第三次去时,两人才见了面。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后来就用“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地再三邀请。姚雪垠《李自成》:“咱们目今正是惨败之余,人家牛先生肯屈驾前来,不用咱们~,难道我还不中途相迎,以表诚意!” 三顾茅庐san gu mao lu顾:拜访。茅庐:茅屋。东汉末年,刘备曾三次到诸葛亮隐居的茅屋诚心诚意相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争夺天下。后以此比喻真心诚意地一再邀请。 三顾茅庐sāngù-máolú顾:拜访。茅庐:茅草房。东汉末年,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打天下,曾经三次到隆中诸葛亮隐居的草屋里拜访,最后一次才见到。比喻真心诚意地一再邀请。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1CG【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比喻诚心诚意地一再邀请。东汉末年,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曾三次亲自登门拜访。顾:看望。茅庐:草房。 三顾茅庐sāngù-máolú〔述补〕 顾,拜访。茅庐,草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刘备曾拜访隐居今湖北襄阳市郊区的诸葛亮,“凡三往,乃见”。比喻礼贤的诚意。语本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王安忆《舞台小世界》:“新团长只好亲自去请福奎,动员他再站一班岗。他做好了~的思想准备。” 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顾:拜访。茅庐:草屋。原指汉末刘备三次拜访隐居的诸葛亮,恳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成就大业。比喻真诚地邀请有才华的人帮助自己成就大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