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西部边缘,豫、陕、晋三省交界处,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1957年伴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辖陕县、渑池县、卢氏县、灵宝市、义马市、湖滨区等三县两市一区,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总人口215万。
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三门峡市以崭新的姿态矗立在豫西边陲,被誉为镶嵌在黄河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远在五、六十万年以前,这里就留下了华夏祖先的足迹,五、六千年前就有较大的氏族部落,约在公元前21世纪至前11世纪,是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西周属虢国,秦国时置三川郡,汉武帝时置弘农郡,北魏置陕州后一直延续至明、清。建市后一直是豫、陕、晋三省交界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三门峡市交通便利,陇海铁路横贯东西,310和209两条国家公路干线纵横交汇,黄河水运直达潼关,洛阳至灵宝高速公路已经全线开通,县(市)区之间公路相互连接成网,通讯设施先进,联络便利。
三门峡市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发现矿藏57种,占河南省的60%;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34种,已开发利用的2 7种,其中黄(黄金)、白(铝)、黑(煤炭)是三大优势矿产资源,黄金储量、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三门峡市土特产品种类多,质量好,分布广,历史悠久。以灵宝为主的苹果驰名中外,而且灵宝大枣久负盛名;渑池仰韶杏全国独有,牛心柿饼为古代贡品;卢氏的木耳、有蘑菇、猴头、核桃、板栗、山楂、猕猴桃等在全国享有盛誉,山区有“天然中药库”和“一步三药”之称。
1986年三门峡升为地级市以来,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能源、冶金、建材、化工、医药和农副产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格局,商业贸易十分活跃,农、林、果、烟、牧各业发展迅速。
三门峡市区坐落于黄河之滨,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城市建设经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大大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各项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目前市区建成面积已有24.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到23.58万人。
三门峡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华夏的古老文明、中国的今朝胜迹、南疆的湖光山色、北国的壮丽河山,在这里巧妙地结合与展现。有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虢国车马坑群、荆山轩辕黄帝陵、战国时代的秦赵会盟台、老子著《道德经》处、函谷关、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宝轮寺塔;还有八路军渑池兵站旧址、豫西窑洞民俗旅游点、三面环水的黄河游览区、风景名胜亚武山、陕县甘山森林公园、避暑胜地温泉风景区、屹立于滔滔黄河中的中流砥柱、举世闻名的黄河大坝。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如烂漫的山花遍及城乡。主要旅游线路黄河游,开辟于1986年4月,至今已举办过七届国际黄河旅游节。“黄河之旅”线路已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14条旅游专线之一,推向国际市场。旅游季节,乘船游览在碧波荡漾的黄河之中,既可观赏“黄河落天走东海”的磅礴气势和沿岸的乡土风光,又可感受船行柳梢、鱼跃水面的神话境界。改革开放以来,三门峡已与国内15个城市及日本的北上市、澳大利亚的墨累桥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已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