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途sān tú佛教指生死轮回的三恶途。即火途、血途、刀途。寒山《劝你休去来》:失脚入三途,粉骨遭千捣。 三途sān tú见“三涂”。 (例) ❶牢捉牢栓生五彩,暂停暂住堕三途。(九十一·1148·) ❷于是微言广被,拯禽类于三途; 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一百·1257·) 三途 三途张继先《瑶台月·元宵庆赏》:“緜永度,三途六道,神仙同证。”三途,道教袭用佛教名词,源于佛教《四解脱经》。一火途:地狱道是猛火燃烧之处;二血途:畜生道是互相噉食之处;三刀途:饿鬼道是被刀剑棍杖逼迫之处。道教另有风途、火途、汤途的解释。 ☚ 三身 三乘 ☛ 三途佛家语。指火途、血途、刀途。亦即地狱道、畜生道、饿鬼道。《维摩经·方便品》:“菩萨成佛时,国难无有三途八难。”唐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一之三:“《四解脱经》以三途名火、血、刀也。”《全唐诗》八○六寒山《诗三百三首》之一九七:“世间何事最堪嗟,尽是三途造罪楂。”参见 【三恶途】。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神佛諸界部 > 天界冥界 > 三惡道 > 三途 三途 sāntú 三途明代铨选,以进士为一途,举人、贡生等为一途,吏员等为一途,合称三途。京官六部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博士,外官知州、推官、知县,由进士选。外官推官、知县及学官,由举人、贡生选。京官五府、六部首领官,通政司、太常寺、光禄寺、詹事府的属官由官荫生选。州县佐贰,都、布、按三司首领官,由监生选。外府、外卫、盐运使首领官,中外杂职(不论入流与未入流)由吏员承差等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