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词 | 三缄口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三缄口sān jiān kǒu指言谈须谨慎,以免有失。《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徐夤《献内翰杨侍郎》:欲言温署三缄口,闲赋宫词八斗才。骆宾王《狱中书情通简知已》:一命沦骄饵,三缄慎祸胎。杜牧《鹦鹉》:不念三缄事,世途皆尔曹。 三缄口谓言辞谨慎。唐权德舆《诫言》诗:“方寸虽浩然,因之三缄口。” 三缄口指周太庙前金人封口三重之事。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 戒之哉! 无多言,多言多败。’”又见《孔子家语·观周》。后因谓极慎于言语。《全唐诗》七○九徐夤《献内翰杨侍郎》:“欲言温署三缄口,闲赋宫词八斗才。”宋真山民《山民诗钞·独坐》:“时事三缄口,年光一转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