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线建设规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线建设规划

进行大三线建设是60年代党和国家最高决策层的重大战略决策。在中国西部地区进行,首先在西南的四川拉开序幕,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国防建设。在四川,三线建设的规划从1964年开始,国务院组织10多个部、委、办和川、滇两省有关人员到川、滇交界的攀西地区实地调研、勘察、选厂址。当时选厂的原则是 “靠山、分散、隐蔽”。建设方针是: 调整一线,集中力量建设三线,以 “三老 (老基地、老厂、老工人) 带三新”,采取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办法,一、二线有的厂,攀西三线也要有,全国有两套的要摆一套在三线,只有一套的要摆在三线。四川头三年的建设重点是两基一线: 即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及成昆铁路线的建设。按照三线建设总体布局要求,要在四川境内建成门类较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化体系,使四川能生产较多高、精、尖产品。为适应三线建设发展的需要,还要建成川黔、成昆、襄渝三条铁路干线及一些重要公路。1964年~1976年的12年间,除约两年时间受到 “文化大革命” 的干扰外,国家在四川的三线建设投资360多亿元,占三线总投资额的1/4以上。三线建设实施后,建成以航空、电子、机械、发电设备制造为主的成都、绵阳、德阳、广元一线的川西工业区,以常规兵器和舰船工业为主的重庆工业区,以钢铁和有色冶金为主的攀西工业区,以盐化工为主的自贡工业区,以机械、煤炭、天然气为主的川南工业区,共五大工业区。先后建成川黔、成昆、襄渝三条铁路线,铁路通车里程增加2.3倍,公路通车里程增加1倍,四川的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农、轻、重的比例由1963年的5.6:2.1:2.3变为1976年的4.1:2.8:3.1。全国的工业布局从沿海逐步向内地转移。在四川形成巨大的工业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国防工业实力雄厚,科研人员数量也位列全国前几位,其中兵器工业的生产能力、职工人数约占全国1/4左右。四川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