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清sān qīng

❶道教指玉清、上清、太清三境。曹松《赠道人》:顾我从来断浮浊,拟驱鸡犬上三清。
❷指道观。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如严三清居,不使恣搜索。

三清sān qīng

道教指居于清微天玉清境的元始天尊,居于禹余天上清境的灵宝天尊,居于大赤天太清境的道德天尊。此三尊神,亦称“三洞教主”。
(例)
❶见三清,称个“老”字; 逢四帝,道个“陛下”。(五·54·)
❷童子道:“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二十四·307·)

三清

三清

道教名词。指三清境、三清天、道教神仙所居的最高天界。《道教义枢》引《太真科》:“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 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 二曰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 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三清有时又指居于三清天的三位天尊,即: 居清微天玉清境的元始天尊; 居禹余天上清境的灵宝天尊; 居大赤天太清境的道德天尊。齐顾欢 《临终诗》 :“五涂无恒宅,三清有常舍”。又梁沈约 《酬华阳陶先生诗》:“三清未可觌,一气且空存”。北周无名氏《碧落空歌》 :“仰思高灵降,乘气归三清。”

☚ 三青鸟   三时 ☛
三清

三清

薛式《西江月》:“天上三清真境,三皇五帝规模”。三清,道教名词,指三清境、三清天,道教神仙所居的最高天界。《道教义枢》引《太真科》:“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一日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日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又萧廷之《南乡子》:“十月脱胎舌八腹,坤宫,立见三清太上翁”,指居于三清天的三位天尊:居清微天玉清境的元始天尊;居禹余天上清境的灵宝天尊;居大赤天太清境的道德天尊。

☚ 三景八表   三皇五帝 ☛

三清

又作“三清天”、“三清境”。指道教三十六天中仅次于大罗天的最高天界,也是神仙所居的最高仙境。《道教义枢》引《太真科》:“大罗生玄元始三炁,化为三清天: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曰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李商隐《寓怀》诗:“长养三清境,追随五帝君。”


三清sān qīng

道教认为人天两界之外,有三清。后以之称道观。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如严三清居,不使恣搜索。”

三清

三清sānqīnɡ

━━ 即清酒。晋·潘岳《橘赋》:“三清既设,百味星烂。”唐·骆宾王《初秋登王司马楼宴得同字》诗:“缔赏三清满,承欢六义通。”

☚ 三叶   三觞 ☛
三清

三清

道教所奉的三尊神,又称“三宝”。即居于清微天玉清境的元始天尊(天宝君)、居于禹余天上清境的灵宝天尊(太上道君)、居于大赤天太清境的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其皆为元始天尊的化身,主三天三仙境,为三洞教主。第三十九回: “西门庆于是睁眼观看,果然铺设斋坛齐整,但见……上层供三清四御、八极九霄、十极高真……。”

☚ 高功   四御 ☛

三清

(一) 道家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全唐诗》三二二权德舆《唐开州文编远寄新赋累惠良药聊书还答》:“一闻灵洞说,若睹群仙翔。三清飞庆霄,百汰成雄芒。”又五五○赵嘏《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尊前为问神仙伴,肯向三清慰荐无?”参见 【三清境】。
(二) 道家指玉清境洞真教主元邕天尊,上清境洞玄教主灵宝天尊,太清境洞神教主道德天尊。《全唐诗》一一九崔国辅《九日侍宴应制》:“金箓三清降,琼筵五老巡。”

三清sānqīng

国务院部署的清理“三角债”的三种措施,即从“两头清”,要“两手清”,关键是“思想清”。“两头清”是指以基建、技改项目拖欠的债务为源头,一头清理债权,一头清理债务。“两手清”是指一手清理固定资产投资拖欠,另一手清理流动资金拖欠。“思想清”是各级政府和企业都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清欠工作,切实纠正欠债有理、欠债有利、欠债出效益等错误思想倾向。(见《解放日报》1991.8.28)例如:“经过前一阶段时间的摸索,清理‘三角债’的思路进一步明确了,概括起来就是‘三清’。”(《黑龙江日报》1991. 8.28)“‘三清’方案是总结经验,集思广益的产物。”(《解放日报》1991.11.9)

三清sān qīng

道教认为人天两界之外,另有该教的最高境界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也称居住在其中三尊神为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太上老君:那道士们正在伏章申表,朝~,叩玉帝。(十四·289)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酒部 > 酒名 > 三清
三清  sānqīng

酒名。晉·潘岳《橘賦》:“三清既設,百味星爛。”唐·駱賓王《初秋登王司馬樓宴得同字》詩:“締賞三清滿,承歡六義通。”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茶食部 > 茶乳製品 > 三清
三清  sānqīng

茶飲名。以松子、梅花、佛手柑和雪水烹煮而成,有清心、明目、潤肺之功效,故名。清·陸以湉《冷廬雜識·玉泉雪水》:“遇佳雪,必收取。以松實、梅英、佛手烹茶,謂之三清。”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道教部 > 仙境宫觀 > 三清1
三清1  sānqīng

亦稱“三天”、“三清天”、“三清境”。道教三十六天中僅次于大羅天的最高天界,爲至高尊神元始天尊、靈寳天尊、道德天尊及九聖、九真、九仙所居之仙境。謂由大羅天所生之玄、元、始三炁化成。《漢武内傳》:“是三天上元之官,統領十萬。”《海内十洲記·方丈洲》:“方丈洲在東海中心……三天司命所治之處。”《雲笈七籤》卷三:“其三清境者,玉清、上清、太清是也。又名三天。其三天者,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也。”《道教義樞》卷七引《太清科》:“大羅生玄、元、始三炁,化爲三清天: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氣所成;二曰禹餘天上清境,元氣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氣所成。”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道教部 > 教派、人物(附) > 三清2
三清2  sānqīng

道教的三位至高尊神之合稱。以居於三清境而得名。三尊神是:元始天尊、靈寳天尊、道德天尊。元始天尊居三清之首,道書謂生於太元之先,故稱元始。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便以秘道授諸仙,開劫度人。由宇宙未形成之前從混沌狀態中産生的三元氣之一“混洞太無元”所化生,居於清微天玉清境。靈寳天尊由三元氣中之“赤混太無元”所化生,居於禹餘天上清境。道德天尊由三元氣中之“冥寂玄通元”所化生,居於大赤天太清境;此尊即太上老君李耳。三君各爲教主,分别爲洞真、洞玄、洞神之尊神,各説十二部經。另,道教有“一氣化三清”之説,謂三清皆元始天尊之化身。唐·劉禹錫《遊桃源一百韻》:“如嚴三清居,不使恣搜索。”《紅樓夢》第一百○二回:“擇吉日,先在省親殿正殿上鋪排起壇場來,供上三清聖像。”

三清

三清

民间所敬之神。即玉清、上清、太清之合称,乃道教尊奉的三位大神。关于三清的记载,始见于《真灵位业图》。然早期道教本以老子为教主,后又以元始天尊为老子师,而居最高位。至唐、宋始以三清并列为最高神,称“玉清元始天尊”、“上清太上道君”(即后来所谓“灵宝天尊”,亦称“玉晨大道君”)、“太清太上老君”(即道教所奉始祖老子,后亦称“道德天尊”)。《历代神仙通鉴》亦依此说,而将玉皇上帝置于三清之下。这种安排为道教所信奉,却与中国的传统神学观念不和。因而又出现将玉皇列为三清之一的情况,如唐代的《十二真君传》和宋代的《云笈七签》。又有一种说法,也出于《云笈七签》,认为太清境为大赤天,神宝居之;上清境为禹余天,灵宝君居之;玉清境为清微天,天宝君居之;三清之上为大罗天,元始天尊居之。又说居大罗天的除元始外,又有现在太上玉皇天尊,未来金阙玉晨天尊。此则三天尊又居三清之上矣。三清的来历,宋代朱熹认为,这是道教仿效佛教而造出来的。佛教的最高神如来佛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道教遂以三清为始祖老子的化身,皆列位最高神。《云笈七签》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代天尊之说,适可证明朱熹的推断。但从三清的形成过程来看,未必就是老子的化身,只不过是道教将始祖老子、最高神元始天尊,再配上太上道君,凑成鼎足之数而已。这种玄妙的说法,既不符合传统神学观念,更不符合封建专制制度的社会现实,在民间很难推广开来。到了明代,在《西游记》等小说中,玉皇上帝成为最高天神,三清皆列为其臣属。《封神演义》则又杜撰出洪钧老祖有三弟子,长为太上老君,次为元始天尊,再次为通天教主,三弟子分为两派,太上与元始助周武王,通天助殷纣王,互相斗法,打得一塌糊涂。以后民间除了道教宫观之外,三清的形象已难得出现了。分见“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诸条。

☚ 人神   玉清 ☛

三清

道教名词。❶三清天、三清境。指仅次于大罗天的最高天界,也指神仙所居的最高仙境,名玉清、上清、太清。
❷三尊神。指居于三清仙境中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境的元始天尊(天宝君)、上清境的灵宝天尊(太上道君)、太清境的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又有“一气化三清”之说,认为“三清”皆为元始天尊化身。

三清

三清

道教名词。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三清天、三清境。指三十六天中仅次于大罗天的最高天界,亦指神仙所居的最高仙境。谓由大罗天所生的玄元始三气化成。《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曰禹舍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其二指道教信奉的三位最高尊神,即玉清、上清、太清之合称。全称为玉清元始天尊(亦称天宝君),由混洞太元之青气化生而成;上清灵宝天尊(亦称太上道君),由赤混太无元玄黄之气化生而成;太清道德天尊(亦称太上老君),由冥寂玄通元玄白之气化生而成。此三君各为教主,即三洞之尊神,分居三清境,统御诸天神,为神王之宗,飞仙之主,宇宙万物皆为其所造。《魏书·释老志》谓,老子先天地生,厥迹无常,历任三皇五帝之师;《隋书·经籍志》又谓,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故称元始。天尊之体常存不灭。三清之说初见于六朝,唐宋已臻极盛。又有“一气化三清”之说,指三清皆为元始天尊之化身。道教中也多用三清作为道观的名称,如江西龙虎山的上清宫,沈阳的太清宫等。有时“三尊”也指三清之尊神。

☚ 四御   道教建筑 ☛
三清

三清

玉清、上清、太清的合称。道教信奉的三位最高尊神。亦称三清天、三清境。元始天尊手拿圆珠,象征“洪元”,住清微天之玉清宫,故称玉清; 灵宝天尊握太极图,象征“混元”,住禹余天上清宫,故称上清。道德天尊持扇,象征“太初”,住大赤天太清宫,故称太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为三洞教主,统御天神飞仙,创成宇宙万物。又有“一气化三清”之说,谓“三清”皆为元始天尊化身。三清说始于六朝,唐宋臻于极盛。道教宫观中多有殿堂专门供奉三清神像。

☚ 三身   三世佛 ☛
三清

三清

道教名词。(一)指居于三清境中的三位尊神。道教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道生气,气生万物,某些气产生神仙境地。三清境是指36天中仅次于大罗天的神仙所居的最高仙境。据《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谓,大罗天生成三气,由三气化为玉清、上清和太清三清境,亦称三清天。道化为三种气,再化成三位至高无上的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分别居于玉清、上清和太清三清境中。所以三位天尊合起来简称三清。也有三位天尊都是一种气化成的,都是元始天尊化身之说,这就是道教常说的“一气化三清”的含义。三清即是道的化身。除了三清之外,道教信奉的神还有许许多多,拥有庞大的神团系统。(二)道教多用“三清”作为道观的名称,如江西龙虎山的上清宫,沈阳的太清宫等。

☚ 十款天条   上清宫 ☛

三清

Taoist trinity;the Three Puritie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4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