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曹 三曹古时朝庭内的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在这里指的是玉帝宫庭各部门的几位首脑。 ☚ 紫绶金章 太乙丹 ☛ 三曹 三曹三国魏诗人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之合称。三人政治地位显赫,文学成就又高,为当时文坛领袖,故后人以“三曹”称之。 ☚ 苏李 建安七子 ☛ 三曹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的合称。汉末建安时代,曹氏父子不仅政治地位显赫,又以其杰出的文学才能和成就,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人物,他们和其同时期诗人的创作,形成了我国文人五言诗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六朝时,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指出了曹氏父子在那个变动时代中的文坛领袖地位:“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尊,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钟嵘在《诗品》中虽然把曹操、曹丕、曹植分别列于下、中、上三品,但同样肯定了他们父子的文坛领袖地位:“降及建安,曹氏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車者,盖以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诗品序》)宋以后,在不少的诗话、诗文评中,在论及汉魏诗文时,常常把他们三人的作品风格作对比分析,并出现了“三曹”的合称,如明胡应麟《诗薮》说:“三曹,魏武太质,子桓乐府、杂诗十馀篇佳,馀皆非陈思比。”清牟愿相《小澥草堂杂论诗》说:“《三百篇》浑噩,譬则黄、农。苏、李、《十九首》左动(疑当作“劲”),譬则虞、夏。古乐府变调,譬则汤、武。三曹诗广大悉备,譬则周公。”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说:“细揣格调,孟德全是汉音,丕植便多魏响。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孟德欲为三代以上之词,劣乃似汉;子桓兄弟取法汉体,遂渐沦矣。”又说:“子建既擅凌厉之才,兼饶藻组之学,故风雅独绝。不甚法孟德之健笔,而穷态极变,魄力厚于子桓。要之,三曹固各成绝技,使后人攀仰莫及。” ☚ 苏李体 三祖 ☛ 三曹 三曹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之合称。他们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因其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颇有影响,故后人并称为“三曹”。曹操的主要文学成就在诗歌方面,今存乐府诗二十余首,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内容深刻,气魄宏伟,慷慨悲凉,苍劲雄浑,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其散文现存较完整的有四十余篇,别具一格,善于以质朴刚健的语言直抒胸臆,无典雅浮华之弊,被鲁迅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曹丕的主要成就在诗歌和文学批评方面。现存诗歌约40首,形式多种多样,尤善于描写男女爱情和离愁别绪。其《燕歌行》为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其《典论·论文》为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专文,它阐明了文学的基本观点,指出了多种文体的特点,提高了文学的地位,开创了文学批评的风气,对后来的文学批评家如陆机、刘勰等人有较大影响。曹植在“三曹”中文学成就最高,主要表现在诗赋两方面。今存诗八十余首,不但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钟嵘评其诗曰:“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诗品》)因被后人视为五言诗的一代宗匠。“三曹”皆有赋作传世,其中曹丕有三十余篇,曹植有四十余篇。曹丕的赋以纪行为多,是汉魏时期主要的纪行赋作家。其赋或写登临观感,或记江海胜景,或叙旅途劳苦,皆清丽多姿,独具特色。代表作有《登台赋》(已残)、《沧海赋》、《济川赋》等。曹植的四十余篇赋作大致可分为纪事、述行、言志、咏物四大类,其最有名的赋作是《洛神赋》、《鹞雀赋》、《七启》等。曹操有《魏武帝集》,曹丕有《魏文帝集》,曹植有《陈思王集》。 ☚ 三张 三崔 ☛ 三曹 349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他们因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故后人合之称为 “三曹”。 ☚ 建安七子 正始体 ☛ 三曹 三曹指汉魏时期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他们父子三人都酷爱文学。曹操的诗慷慨激昂、质朴恢宏,抒发他对人生的感悟,与他叱咤风云的政治生涯相得益彰。曹丕是靠心计和谋略巩固政权的一代帝王。他的诗细腻委婉,清丽感伤,多描写感情生活。曹植则是个最富敏感、优雅气质的诗人。因他政治上不得意,便常有感时伤世、愤世嫉俗之气。他的诗赋文采斐然,气韵生动,情感充沛。他们三人的作品,虽然风格各异,但又有共同之处: 朴实自然、词清气盛,慷慨悲凉,言之有物。这就为 “建安风骨” 这一优良文学传统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三苏 山水诗派 ☛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及其次子曹丕、三子曹植。因他们都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和文学成就,故后人合称之。 三曹 三曹三国时曹操与其子曹植、曹丕,因都“笃好斯文”,“雅爱诗章”且“妙善辞赋”,史称“三曹”。其中,曹操、曹植都长期活动于山东。曹操曾为济南国相。曹操“雅好诗文典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典论·自叙》)他的诗充满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抒发了他囊括四海,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不戚年往,忧世不治。”(《秋胡行·愿登》)“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这种慷慨悲歌的形成,当与他在山东的仕宦和戎马生活的体验分不开的。曹植曾被封为东阿王(治所在今东阿县)。今传诗80余首,以五言为主,词采华茂,语言凝炼,情调慷慨,代表了建安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尤以他后期的抒写政治失意、内心苦闷的诗最为深切感人。而这个时期他曾长期生活在山东的几处封地。 ☚ 三王 三月雪 ☛ 三曹San CaoThe Three Caos(Cao Cao,Cao Pi and Cao Zhi of Wei at the Three Kingdoms times) 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文学史上并称为三曹。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推动者和代表人物。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