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平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平调 三平调亦叫“连三平”、“三平式”或“三平脚”。“三平调”主要发生在“仄仄仄平平”和“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句型中。即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如果将仄声换成平声,就会出现“仄仄平平平”或“平平仄仄平平平”的现象,即以三平声结尾,这就叫做“三平调”。三平结尾是古体诗平声韵偶句的常用句式,在古体诗中显得更加苍劲,而在近体诗中则模糊了后面两个节拍的界限,所以必须避免。 ☚ 孤平 三平式 ☛ 三平调诗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字。平韵古风中极多见。近体诗平仄协和要求严格,视三平调为大忌。唐人写古风以平仄避免入律(合于律诗平仄格式)为原则,极力避免律句,故唐人古风中三平调应用甚多。如王珪《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大半对句用三平调;元稹《周先生》全篇皆用三平调。杜甫、高适喜用古风平仄为律诗,其所作律诗中颇多“三平调”变例。 三平调 三平调诗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平韵古风中极多见,可说是古体诗的典型特征。近体诗平仄协和要求严格,视三平调为大忌。而唐人写古风以平仄避免入律 (合于律诗平仄格式) 为原则,极力避免律句,故唐人古诗中三平调应用甚多。如王维《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大半对句用三平调: 元稹《周先生》全篇皆用三平调。然杜甫、高适喜用古风平仄为律诗,其所作律诗中颇多“三平调”变例。 ☚ 合掌 孤平 ☛ 三平调 三平调近体诗平仄句式中的“仄仄仄平平”(七言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如果用为平声,形成后面接连三个平声字,称为“三平调”。这是近体诗所避忌的。“三平调”是古体诗句末特有的平仄形式。唐代诗人杜甫、高适等有时好用古体诗的平仄来做律诗,他们的诗间或有“三平调”出现。如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一:“漠漠秋云低。”高适《酬卫八雪中见寄》:“醉里开衡门。”这种情形在清人看来都是“失黏”。参见“失黏”(一)。 ☚ 犯孤平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 三平调指诗句中句尾连用三个平声字的现象。如在近体诗“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中,第五个字必须是仄。若改为“平”,整句就成了“平平仄仄平平平”,句末出现三个平声字,即“犯三平”。此种现象为古风中特有句式,为近体诗之大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