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尖瓣下移畸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s anomaly

系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表现为三尖瓣隔瓣和后瓣下移附着于近心尖的右心室壁上,使右心室部分房化。少数同时伴有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临床表现:生后可有紫绀,但随肺循环阻力减低,紫绀可减轻;有气急、乏力、心功不全;常有三音、四音律,胸骨左缘可听到收缩期杂音。X线检查,心脏扩大,以右房为著,肺野血管影少。心电图可见高大P波。治疗以手术为主。

三尖瓣下移畸形

三尖瓣下移畸形

三尖瓣下移畸形又名Ebstein病,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发生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以下。三尖瓣后叶附着处,从纤维化瓣环下移到右心室心内膜,部分右心室呈右心房化,使右心房极大而右心室腔缩小.三尖瓣前叶多于正常位置,瓣叶常增厚,故三尖瓣出现程度不等的关闭不全。常伴卵圆孔开放或房隔缺损。
血液动力学变化与三尖瓣关闭不全有关。右心房扩大,而收缩力差,右心室充盈不足,使肺循环血量减少。因心房水平有右向左分流,故出现青紫。
临床表现根据三尖瓣下移程度及三尖瓣关闭不全程度而定。轻型者心功能轻度失调,临床无特殊表现。重型者于新生儿期即显青紫,活动时气促,可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胸骨左下缘可有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响亮返流性收缩期杂音,有时可出现三尖瓣相对狭窄的舒张期杂音。常有三音律或四音律为本病特点。心房性心动过速也不少见。婴儿期由于肺血管阻力下降,肺血流量增多,故青紫较新生儿期轻,青春期后青紫又见加重。
典型X线检查见心影明显扩大,可呈球形,肺血管影减少,右心房极大(轻型除右心房较大外其余正常)。心电图对鉴别诊断有助,P波高大,可超过QRS综合波,伴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及小R波,P-R间期常延长,有时有预激综合征图形。超声心动图示三尖瓣延迟关闭的特异表现,三尖瓣振幅增加,室隔异常活动。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时导管不易通过三尖瓣到右心室,且易诱发心律失常,故检查宜慎重。
新生儿及婴儿期用洋地黄及利尿剂控制心力衰竭,不能控制者考虑作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吻合术以增加肺血流量。心律失常时对症处理,年长儿考虑三尖瓣置换术,并应预防因红细胞增多而引起的栓塞症。

☚ 纠正型大血管错位   完全性肺静脉异常回流 ☛

三尖瓣下移畸形

三尖瓣下移畸形

三尖瓣下移畸形系指右房室瓣环位置正常,而三尖瓣部分或全部下移至右心室内,移位的三尖瓣将右心室分成两部分:“房化”的流入道和具有右心室功能的流出道。本病于1866年首先由Ebstein报告,故称Ebstein畸形。一般三尖瓣前瓣在正常位置,隔、后瓣下移。下移的瓣叶及乳头肌、腱索、右心室常有发育异常。因仅有前瓣叶行使三尖瓣功能,常有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功能异常。本畸形绝大多数合并心房间的异常交通 (以卵圆孔未闭多见),其他尚可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等。
本病多于儿童或青年期发现。心悸、气短为常见症状,约3/4病例有轻度紫绀,心前区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轻症者可无症状,且可活至成年。心电图为心房扩大、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本病主要死亡原因为心律紊乱或心力衰竭。X线平片征象: 心脏多呈中、重度增大,呈“烧瓶状”或“球形”。右心,尤其是右心房及其耳部显著增大。心底部大血管阴影缩小或正常。肺血管纹理纤细、稀疏(X片-73A)。右心房段搏动一般减弱,如有三尖瓣关闭不全则增强,左心缘搏动正常。平片一般可提示诊断。大心脏扩大者一般须与大量心包积液、瓣膜病、充血性心肌病等鉴别。部分有紫绀病例则须与肺动脉瓣狭窄或心脏三联症相鉴别。但确诊需造影检查。
静脉心血管造影:三尖瓣下移征象:右心房显影时 (正位相)于右心下缘显示两个“切迹”,右侧者 (于脊柱右缘附近)为固有三尖瓣环位置,左侧者(于脊柱左缘)并与向左上呈“帆状”弯曲的透明带状影相连续,为下移的三尖瓣及增厚的瓣叶影。两个“切迹”构成 “固有”右心房与“房化”右心室及功能右心室的分界。右心房重度扩大,右心房、室排空、肺动脉显影延迟,肺动脉外围分支纤细稀少(X片-73B)。
右心室造影: 右心房返流充盈为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合并心房间交通时,于右心房显影的同时左心房、室可提前显影。

☚ 三尖瓣闭锁   永存共同动脉干 ☛

三尖瓣下移畸形

三尖瓣下移畸形

三尖瓣下移畸形又称Ebstein畸形,主要病变为三尖瓣环向心室侧移位,右心室被三尖瓣分隔成二部,近右心房的部分,心室壁变薄,称“房性化右心室”与右心房组成一个大的腔室,具有与右心房相同的功能。畸形瓣膜以下的心腔包括心尖和流出道为“功能性右心室”,具有心室功能,但心腔较小,常有三尖瓣关闭不全。该畸形常伴发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血管畸形。由于右心室功能不良,排血量较正常少,右心室压力升高,心房水平常通过房间隔缺损有大量右向左分流,患儿常出现紫绀。
临床症状随畸形严重程度轻重不一,可有心悸、气急、乏力、头昏和右心衰竭。呼吸困难,紫绀出现的时间随病变情况早晚不同,婴儿早期即有紫绀者约占半数以上。体征表现有心脏扩大,心尖搏动弱,心前区可闻三音律或四音律。胸骨左缘三、四肋间可闻粗糙而长的收缩期杂音和扪及震颤。有时于胸骨左下缘可听到舒张期搔抓样或隆隆样杂音,并于吸气时加强,X线检查示心影显著扩大,以右心房为主,呈球形,搏动减弱,肺血管影正常或减轻。心电图主要特征为P波高大,甚至超过QRS波,右束枝传导阻滞,右心室低电压。常伴有预激综合征。常见的心律失常有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及扑动。右心导管检查可明确诊断,显示巨大的右心房腔,压力升高,压力曲线示Q及V波高大,导管端达心尖区方能记出右心室压力波形,心房水平有右向左分流,导管易从右心房至左心房。心导管检查易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应慎重考虑。右心房造影显示畸形的三尖瓣及巨大的右心房,造影剂于心内缘形成双切迹,右心房,右心室造影剂排空时间及肺动脉显影时间均延迟。超声心电图示三尖瓣前瓣大而关闭延迟,动作异常。右心房增大及室间隔活动失常。
本症的病变程度各有不同,预后也有差异。约5%患儿死亡于1岁以内;25%死亡于10岁以内;大多数病例死亡于10~40岁之间。死亡原因约2/3为心力衰竭。1/3为心律失常。
病变较轻,心功能于Ⅰ~Ⅱ级者,可适应日常生活,但不宜过分劳累,如有心律失常可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治疗为手术提升下移的三尖瓣环或使用人造瓣膜替换三尖瓣,并同时作瓣环提升术,效果也较好。手术原则是:
❶将移位之三尖瓣螺旋线附着位置重建于正常椭圆形房室环上。
❷缩小扩大的房室环。
❸折叠缝合消除“心房化右心室”。
❹修补瓣膜。
❺修补房间隔缺损。不少患者伴有预激综合征,术前可通过电生理扫描探出旁路Kent氏束,并于手术时结合心膜外扫描确定“应激区”,切断旁路束防止术后心律失常。
手术适应征:
❶心功能Ⅰ~Ⅱ级不需手术。
❷部分Ⅱ级心功能下降,心脏有迅速扩大,或紫绀加重者应予手术。
❸心功能Ⅲ~Ⅳ级出现心衰或紫绀严重者手术。
❹12岁以上手术较为适宜。

☚ 法乐三联症   房室管畸形 ☛

三尖瓣下移畸形

三尖瓣下移畸形

三尖瓣下移畸形亦称埃勃斯坦畸形(Ebstein’s anoma-ly),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病。
本病三尖瓣向右心室移位,主要是隔瓣叶和后瓣叶下移,常附着于近心尖的右心室壁而非三尖瓣的纤维环部位,前瓣叶的位置多正常。因而右心室被分为两个腔,畸形瓣膜以上的心室腔壁薄,与右心房连成一大心腔,是为“心房化的右心室”,具有与右心房相同的功能; 畸形瓣膜以下的心腔包括心尖和流出道为 “功能性右心室”,起平常右心室相同的作用,但心腔相对较小。可引起三尖瓣关闭不全偶或三尖瓣狭窄。常伴有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口狭窄或闭锁。可发生右心房压增高,此时如有心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则可导致右至左分流而出现紫绀(图)。
症状轻重不一,包括心悸、气急、乏力、头昏和右心衰竭等,约80%病人有紫绀,约20%病人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史。体征示心脏浊音界明显增大,而心前区搏动微弱,心前区可听到三、四个心音,第一心音可分裂其延迟出现的成分增强,第二心音分裂而肺动脉瓣成分减轻,常有第四心音(心房音)或第三心音。胸骨左下缘可有收缩期吹风样和舒张期搔抓样或隆隆样杂音。可有房性快速心律失常。肝脏可增大并有收缩期搏动。实验室检查示有紫绀的病人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红细胞比积均增高。
X线片示心影增大常呈球形,搏动弱,右心房可甚大,肺血管影正常或减轻。
心电图示右心房肥大(有时P波异常高大),P-R间期可延长,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胸导联R波电压低,V1~V4有S-T段和T波改变等,约10~25%病人有B型预激综合征。



三尖瓣下移畸形时心脏大血管内血流情况示意。三尖瓣后瓣叶和隔瓣叶下移至右心室,部分右心室心房化,右心房增大,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房压力增高,在有心房间隔缺损或未闭卵圆孔的情况下,右心房的静脉血可进入左心房与动脉血混合流入左心室和主动脉。有时左心房的动脉血亦可进入右心房(与第8页正常者图比较)。
甲=三尖瓣隔瓣叶
乙=三尖瓣后瓣叶
超声心动图示三尖瓣前瓣叶大而关闭延迟,且动作异常,右心室增大(包括心房化的右心室),心室间隔动作也异常。
右心导管检查和指示剂稀释曲线测定示右心房腔甚大,压力增高,压力曲线的a波和v波均高大。心导管顶端要在心尖或流出道处才能记录到右心室型的压力曲线; 在心房化的右心室内可测到心房型的压力曲线,而同时测得的心腔内心电图则为右心室型。在心房水平可发现右至左分流,心导管可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检查过程中易发生心律失常。选择性右心房造影显示巨大的心房和异常的三尖瓣,左心房可同时显影。
本病的临床表现、X线和心电图检查结果虽有一定的特征性,但如对本病不提高警惕,极易漏诊或误诊。有紫绀的病人需与三尖瓣闭锁和其他紫绀型先天性心血管病相鉴别,无紫绀的病人需与心肌病和心包积液等疾病相鉴别。
本病轻型者预后较好,心脏显著增大者预后差,70%的病人在20岁前由于右心衰竭或肺部感染而死亡。
治疗可行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吻合术、三尖瓣修补或人造瓣膜替换术,病人心脏增大、紫绀或症状明显者为手术的指征。
☚ 艾生曼格综合征   大血管错位 ☛
0001837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