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定sāndìng指我国粮食政策中的定产、定购、定销。例如:“在具体工作中,各地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农村粮食统钩统销暂行办法,将定产、定购、定销的‘三定’政策贯彻到底,并且宣告定产、定购数字3年不变,定销数字一年一评。”(《新华半月刊》1956.15.47页) 三定fixed production,purchase,marketing“粮食定产、定购、定销”的简称。中国在农村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具体办法。1955年春开始实行。“定产”是核定粮田单位面积常年产量和粮食总产量,作为计算购销任务的基础。“定购”是从定产数量中扣除农民按照规定标准留用的口粮、饲料和种子后,对多余部分按一定比例确定的统购数量,并规定若干年不变,增产不增购,必要时实行加价超购,歉收则可予以减免。“定销”是在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地区和缺粮地区按国家规定的农民用粮标准确定的统销数量。1985年起已取消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 三定 “三定”即定产、定购、定销,又称粮食“三定”,是我国政府在1955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增产,保证国家和人民对粮食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自1953年12月开始实行了粮食统购统销制度。1954年,长江淮河流域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为了救灾的需要,1954至1955年度在非灾区多购粮约70亿斤,全国统算也多购23亿斤。加上在前两个粮食年度的统购工作中,有许多强迫命令和买“过头粮”等现象,加剧了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紧张。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55年3月3日发出《关于迅速布置粮食购销工作安定农民生产情绪的紧急指示》,决定在全国实行粮食“三定”的办法。定产就是根据田地质量和自然条件,结合经营情况,按正常年景下的单位面积常年产量评定农户的粮食产量,这是计算国家向农户购销粮食的依据。定购是从定产数量中按规定标准扣除农民的口粮、种子、饲料等用粮和实缴公粮后,对剩下的余粮按80—90%计算收购数量。1955年分户核定的余粮户粮食交售任务,在正常年景下,自同年起三年不变,增产不增购。定销是对各类缺粮地区按规定标准确定统销数量。每年春耕以前,以乡为单位,将全乡的计划产量大体确定下来,并将国家对本乡的购销数字向农民宣布,使农民预先知道自己全年生产多少,国家收购多少,留用多少。在确定实行“三定”政策时,毛泽东提出:粮食定产要低于实产,要使农民多留一点,多吃一点,多喂一点,多自由一点,做到“人不叫,猪不叫,牲口不叫”。实行“三定”的办法,缓和了农村中的紧张状况,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缓解了粮食征购工作的困难。 ☚ 利用、限制、改造 关于加紧整顿粮食统销工作的指示 ☛ “三定”“fixed quota system for producing,purchasing and marketi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