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
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为Sjogvist (1938)首先报道。在延髓切断三叉神经脊髓束以治疗三叉神经痛。其最大优点是触觉不受影响,术后不致产生营养性角膜炎,食物不会残留颊部。不影响运动支。适用于:
❶双侧三叉神经痛患者,
❷疼痛对侧失明者,
❸伴有眼支疼痛者及
❹因癌肿影响到第Ⅴ、Ⅸ、Ⅹ颅神经及中间神经痛者。手术方法:取俯卧或侧卧位,也可用坐位,局麻,枕颈中线切口,在枕骨大孔上方作5×3cm骨窗,咬除枕大孔后缘及环椎后方,硬膜作“Y”形切开,暴露延髓后外侧面。确定第四脑室菱形窝尾端的闩部、楔结节、灰小结节及有副神经根发出的延髓背外侧沟作为标志。Sjoqvist选择在闩上8~12mm处,迷走神经最下端,自橄榄体后缘起作横切口3~4mm长,3.5mm深,此切口易损及绳状体及迷走神经喉返支,术后产生共济失调及声带麻痹。为此Grant等(1941)改良切口在闩下4~5mm处作切口,但常有三叉神经脊髓束切割不全而影响止痛效果。Olive-crona等(1942)又改在齐闩平面作切口,此切口现已广被采用,但仍难保证全部切断三叉神经脊髓束。切割后测试面部痛觉缺失范围。较可靠的方法是在切前先作电刺激,根据病人的反应来确定切口范围。切后再作电刺激校验。一般切口自外侧沟起向后3mm,深3mm。切时应事先固定头部或给短效麻醉剂,并注意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护。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的缺点是不易切断全部痛觉纤维,尤以第3支疼痛疗效更差,因该支的痛觉纤维位于三叉神经脊髓束的前端上方,不易切到,故本手术不适用于第3支疼痛的病例,另外,手术危险性较大,复发率较高,现已较少应用。并发症有共济失调,喉返神经麻痹,呃逆,Horner综合征及精神症状等。

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
1.Sjogvist切口 2.Olivecrona切口 3.Grant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