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鄯善县
新疆哈密瓜的故乡——鄯善县,汉为车师前国东境,北魏后为高昌白棘城,唐为西州的柳中、蒲昌县地,宋属高昌回鹘,元称鲁克察克,元末改称柳城。明正统年间被吐鲁番兼并。清雍正年间建辟展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设辟展巡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辟展为鄯善并正式建县。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由自治区直辖和隶属哈密地区,1975年划归新成立的吐鲁番地区管辖。总面积3. 98万平方公里。县政府驻鄯善镇,距吐鲁番市94公里,距乌鲁木齐市278公里。
辖5镇、5乡、1个农场、81个村。县境驻有吐哈油田勘探开发会战指挥部、地矿部新疆第一地质大队、吐鲁番化工厂等50多家企业。1995年全县总人口18. 71万人,其中以维吾尔、回等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13. 61万人,占72.7%;农村人口10.29万人,占55%;农村劳动力5. 92万人。
有耕地1. 92万公顷,草场25. 2万公顷,林地3 870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9. 2万立方米。水资源主要来自天山雪水和坎儿井引水,有季节河3条,地表水年径流量2.71亿立方米。独特的自然条件使鄯善县盛产哈密瓜、葡萄等多种瓜果和棉花、小麦、高粱。无核白葡萄含糖量一般在23度以上,高的超过30度。东湖地方所产哈密瓜向为哈密瓜中之上品。长绒棉的物理指标为全国之冠,可与埃及棉花媲美。野生动物有野骆驼、高鼻羚羊等。野生药材有党参、贝母、麻黄等。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十大矿产资源县之一,有“天然聚宝盆”之称。已探明储量的30多种矿产中,煤100亿吨,石油3亿吨,富铁矿3亿吨,盐8. 2亿吨,黄金200金属吨,膨润土250万吨,特别是钠硝石储量达5 000万吨以上,其储量仅次于智利,为世界第二大钠硝石产地,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正在开发的钠硝石资源。
旅游资源有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耶特克孜玛扎古墓群,唐代的赤亭遗址,清乾隆年间额敏和卓府遗址,吐峪沟峡谷中的千佛洞,闻名遐尔的伊斯兰圣地之一的艾萨吾力开裴麻扎及鲁克沁郡王府遗址等。具有独特自然风光的沙山公园被称为 “中国最神奇的公园”。
鄯善县经济已发展成为新疆县级经济十强县之一。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5.1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4万元,居全疆第一位;工业总产值7.63亿元,农业总产值3.7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亿元;乡镇企业总收入3.9亿元,是自治区乡镇企业先进县;财政收入8 461万元,在自治区各县中(市除外)名列第一,成为自治区10个财政上解县市之一;农民人均纯收入1 710元。
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是自治区葡萄、哈密瓜、长绒棉生产和出口基地,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之一。1995年经济作物面积1.17万公顷,产棉花7 227吨,其中长绒棉3 561吨,占吐鲁番地区总产的100%,产葡萄12.74万吨,占全疆总产的28.6%,其中无核白葡萄12.1万吨,占全疆总产的49.2%;产甜瓜1.33万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 960公顷,粮食总产2.92万吨。牲畜存栏34.05万头,产肉3 000吨。
矿业已成为鄯善县工业的支柱产业,形成了年产300万吨原油、50万吨盐、30万吨原煤、50万吨铁矿石、800公斤黄金、10万吨水泥、5万吨硝酸钠、1.2万吨硫化碱的工业生产能力,黄金生产量已名列全疆各县市首位。同时,葡萄系列产品加工品种已达到40多种,形成了年产5 000吨葡萄酒、5 000吨葡萄罐头、300吨葡萄浓缩汁、10 000吨葡萄干的能力,被确定为全国十大葡萄酒生产基地之一。
基础设施有水库6座,库容1 095万立方米;机电井1 526眼,坎儿井308条,引水量1.1亿立方米;配套机电井1 200眼,提水能力2.59亿立方米;灌溉渠道2 010公里,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42万公顷。农村用电量达到6 915万千瓦小时。有农机总动力16.8万千瓦。已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运输的格局。95%的村通汽车。乌鲁木齐——鄯善——敦煌航线的开通,使鄯善成为全疆仅有的四个通航县之一。鲁克沁镇沙坎坝村1995年成为新疆第一个家家户户通电话的村。
鄯善县是联合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县和联合国初级卫生保健试点县、妇幼保健项目县、健康教育县,已实现了初级卫生保健达标。1994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全国“二五”普法先进县,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