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包一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包一奖sānbāo yījiǎng包工、包产、包成本和超产提成奖励。高级社、人民公社实行的一项基本的生产责任制。例如:“公社党委坚持实行‘四固定’、‘三包一奖’、定额管理和评工记分等经营管理制度,同时还正确处理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红旗》1951.7.11页)“农业方面严重的平均主义问题至今未完全解决,即‘三包一奖’,生产权在小队,分配权在大队。”(《文汇读书周报》1993.3.6) 三包一奖three fixed quotas and onereward system包工、包产、包费用和超产奖励的简称。中国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普遍实行的一种农业生产责任制度。这种制度是在1951年春天试办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的包工包产的基础上,经过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逐步完善起来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规模扩大, 使生产队(作业组)小集体与合作社大集体之间的利益矛盾、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的利益矛盾突出了。为了合理解决这些矛盾,又在包工包产的基础上增加了包投资的内容, 把增加产品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任务, 与提高劳动报酬直接地联系起来, 有利于发挥生产队(作业组)和社员增产节支的积极性。 三包一奖 三包一奖中国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的一项基本的生产责任制度,即包工、包产、包成本和超产奖励的制度。湖南省在1963年~1965年的农业调整中,就重视推广了汉寿县州口公社根据农活的不同,实行临时包工、小段包工、常年包工、评奖工分的做法。80年代初,在生产队内部广泛实行的包工到组、联产计酬的方法,实际上是“三包一奖”制度在新形势下的恢复和发展。 ☚ 农村集市贸易 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 三包一奖中国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的包工、包产、包成本和超产奖励的生产责任制度。具体做法是: 农业社根据生产队的条件,规定各项农作物或生产项目的单位面积产量,作为包产指标; 按各项劳动定额和报酬标准,计算出所需劳动工分,作为包工指标; 按各项原材料消耗定额或费用额,计算包产所需费用,作为包成本指标,落实到生产队。年终超产奖励,减产受罚,节余人工和成本归队所有,工本超支由队负责。 三包一奖 三包一奖包工、包产、包成本(费用)和超产奖励的简称。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包工包产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责任制度。在实行工分制时按照积极而又留有余地的原则,将一定的生产任务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劳动工分、生产费用包给所属生产队、作业组或农民家庭,年终结算,超产奖励,减产酌情赔偿,节余劳动工分和费用归承包者所有,超支由承包者负担。三包一奖是一种较好的责任制形式,对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克服管理上的混乱现象,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贯彻按劳分配原则,都起过一定的作用。三包一奖不同于包产到户,各种费用、工分,仍需分别田区和个人计算,核算工作十分繁杂,实行几年即止。 ☚ 包工 农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 ☛ 三包一奖 三包一奖“包工、包产、包费用,超产奖励”的简称。生产责任制度的一种。我国始于50年代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基本做法是: 经营单位将一定的产量任务以及相应的劳动报酬、生产费用包给经营责任者,年终结算,超额完成任务的受奖 (全奖或分成),没有完成的赔偿 (全赔或分成负担); 节约的资金归承包者所有,超支部分也由承包者负担。 ☚ 按件记工 包工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