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准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准说 三准说刘勰关于文学创作过程三个步骤的论述。刘勰认为,不同作家的创作过程虽有各自的特点,但却一无例外地要受某些准则的支配和指引。《文心雕龙·熔裁》:“草创鸿笔,先标三准: 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 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 归余于终,则撮辞以举要。”作家的创作过程,都可分为“设情”、“酌事”、“撮辞”三个环节。“设情位体”为第一个环节,即根据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提炼确立正确深刻的主题,并据此安排恰当的篇章结构。第二步,作家凭借生活记忆唤起想象活动,逐渐摆脱初生情态的普泛性、朦胧性,使之转化为具体的事类,然后听从情志的指引,把它们熔铸成鲜明生动的意象,使之符合作品表情达意的要求,即“酌情以取类”。最后一个环节“撮辞以举要”,即组织、运用语言,选取准确、鲜明、有力的文辞。“三准”是每个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都应遵循的准则,如随意违背而破坏其程序,必然导致创作的失败。事实上,创作活动是很复杂的,不同作家的创作过程,并不象三准说所描述的那样整齐有序,而是呈现出三个环节在某个局部上交错进行、反复深化的现象。不过刘勰以三准说总结文学创作的实践经验,对文学创作仍有普遍的意义。 ☚ 温柔敦厚说 文气说 ☛ 三准说 三准说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重要准则。刘勰《文心雕龙·熔裁篇》载:“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摄辞以举要。”即刘勰提出的“设情”、“酌事”、“撮辞”的文学创作的三个步骤。“三准说”的“准”即准则。刘勰所说的“设情”,即说作家是在创作冲动的推动下去进行创作的。“酌事”,说作家凭借生活中的记忆唤起了想象活动,逐渐摆脱了开头萌生在自己心中的情志的普遍性和朦胧性,使之依次转化为具体的事类,然后再听从情志的指引,把它们熔铸成鲜明生动的意象,使“事切而情举”。这就是刘勰所说的“酌事以取类”。“撮辞”,是作家如何把自己酝酿成熟的构思表现出来的问题。即作家应根据“以少总多”的艺术表现原则,以从容不迫的态度去直抒胸臆,而用不着任何人工的雕琢。这就是刘勰说的“撮辞以举要”。 ☚ 三月雪 三都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