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元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元洞

 原名三官洞,亦称妙远洞,在采石翠螺山西南麓,是采石矶五个天然石洞中最大的一个。据《当涂县志》载,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有一个叫定如的和尚路过采石矶,看中这个石洞。他将洞内稍加修整,遂置床垒灶,供奉天、地、水三元神位,在里面参禅修身养性。后来,池阳巡抚喻成龙来采石游玩,命工匠凿洞筑阁,取名“妙远阁”,专供僧人焚修司静之处。民间传说,昔有湖南三位文士进京赶考,途经采石江面,陡然狂风大作,雷雨交加,三人便泊船于崖下。待风平浪静后,所有江上船只均被吞没,唯此三人幸免,他们以为是被神人营救。后三人均中榜做官,于是在崖下石洞筑一庙阁,世人称之为三元洞,又称三官洞。三元洞,上下两层。第一层供有佛龛,临江有窗。在石壁处有小洞,为龙王洞,下通长江,汩汩水声可闻。第二层较明亮宽敞,内设茶桌,共游人憩坐品茗。凭窗远眺,烟波浩渺,惊涛拍岸,声不绝耳。清人张照龙有“扪梦寻洞见神宫,涌出层岩巨浪中”诗句。出三元洞后门,有山径小道,可达翠螺山顶三台阁遗址。
 〔古诗文赏析〕 三 元 洞 清·张照龙


 扪萝寻洞见神宫,涌出层岩巨泉中。
 路绕羊肠循曲折,人从鸟道蹑高空。
 红光镇日连云碧,水怪频年复火红。
 我欲御风游汗漫,凭栏一望思无穷。


 有关三元洞传说的历史并不十分久远,不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事,与清代诗人张照龙的时间距离甚近。而作为自然景观的三元洞,因它内有被称为龙王洞的天然小洞直通长江,又加上池阳巡抚喻成龙的奇遇,使三元洞笼罩上神秘的色彩。
 张照龙前来之时的三元洞并不易于寻找,经“扪萝”攀援探寻之后才找到该洞。看来,喻成龙的“妙远阁”已经建成,并有佛龛设立,否则,“神宫”二字便无从谈起了。“涌出层岩巨浪中”,涌出的,自然是“神宫”了。那“神宫”犹如从层岩巨浪中凌空飞出一般,此句写出妙远阁周围的环境特征。
 “路绕羊肠循曲折,人从鸟道蹑高空。”是说从三元洞出来,有山道小径,如羊肠一般,曲曲弯弯,通向翠螺山顶。而道路艰难,难以攀援,似乎是从鸟道攀登到天上去了。
 “江光镇日连云碧,水怪频年复火红。”前句,写俯视江面,但见江涛银波浩荡,江上白云似乎也染成了水的碧蓝色,天光水色,摇曳生辉;后句,用喻成龙遇灯火指引不复受水怪加害之事,意谓水怪虽然存在,而有神灵相助,此乃三元洞供奉神灵之功。
 “我欲御风游汗漫,凭栏一望思无穷。”诗人观赏至此,心潮澎湃。自然美景使人陶醉流连,诗人真想象会御风而行的仙人一般,去那漫无边际的天地之间畅游一番,去充分领略、尽情享受这江天一色的自然景色。诗人思绪万端。他的意念之中究意在想什么?是否与三元洞的民间传说有关?那湖南的三位文士进京赶考,在此为神人营救,幸免于难,后三人均中榜做官。这一传说对“因学行优异被荐举入仕,任宣城训导之职”的张照龙来说,或许他会以为神灵仍在以自己的虔诚之心会感动神灵、祈得高官吧? 可惜他后来因病辞归,终未能有大的成就。
 从全诗境界来看,视野博大宏深,笔法质朴苍劲,由诗联想到诗人,想来他是一位有雄才大略、抱负宏大的文士。三元洞经他的诗笔一写,灿然生辉,为人们领略其景及内涵提供了一个十分可贵的向导作用。

(周家群)


 〔民间文学〕 相传明代有一年,湖南有三位举子乘船进京应试。三人顺江而下,饱览了长江两岸的大好风光。
 这天,船行到采石矶下,一位姓李的举子指着突兀江流的崖壁说道:“此乃诗仙李白常游之地,并有太白坟冢,理应登岸拜谒。”
 另两位姓王姓张的举子却说:“李兄,还是应试过后,再尽情的游玩凭吊吧。”
 三人正在争执,只见岩壁下的一个洞口处,站立着一位银须白发的老翁,在向他们招手。
 三人不解何故,命船夫向岸边划去。三位举人上岸后,来到洞口处,却不见人影,就进入洞内,这洞太小,正好容纳他们三人。
 三位正欲转身出洞,突然,江面上狂风大作,恶浪滔天,岸边飞沙走石,树木折腰,所有在江上行驶的船只不是被巨浪掀翻,撞击崖石,船毁人亡,就是被漩涡卷入江底,葬身鱼腹。三人赶忙躲回洞内,待风平浪静时,才出来。他们方才得知,那位老翁是位神仙,在危难中来搭救他们的。
 后来,三位举子进京应试,皆金榜提名,分别为前三名,壮元、榜眼和探花,合作“三元”。且均被封为大官。
 当三元返回故里时,专程登上采石矶,再顾此洞。为了答谢那位神仙的救命之恩,遂命名此洞为“三元洞”。又因三人皆做了官,民间又称此洞为“三官洞”。

(匡杰 整理)

三元洞

三元洞

位于马鞍山市采石矶,是临江绝壁上的天然石洞。相传为清康熙年间定如和尚所发现,于洞内供奉三元水府神位而得名。后池阳巡抚喻成龙命工匠凿洞筑阁,称“妙远阁”,供僧人静修。另有传说,昔三人乘船赴京赶考,忽遇狂风暴雨,泊舟矶下,幸免于难。后三人均中榜做官,便在洞中筑阁以酬神佑,故又有三官洞之称。洞分两层。上层石壁有佛龛,洞内有洞,可通大江,水声潺潺。下层宽敞明亮,内设茶座。清人张照龙有诗咏此:“扪罗寻洞见神宫,涌出层岩巨浪中,路绕羊肠循曲折,人从鸟道蹑高空。”

☚ 捉月台   朱然墓 ☛
三元洞

三元洞

位于云南省文山县开化镇西南西华山峭壁之上。是西华公园的主要景点。因三洞并排生成,称三眼洞,曾名华光洞,后以谐音改称三元洞,附会“三元及第”之意。清道光后于洞旁修建楼阁,始辟为游览地。三元洞内宽坦,自然相通。主洞深58.6米,洞口宽18米,中部宽6.4米,洞底宽3.4米,洞内净高14米,塑有释迦牟尼像,游人及进香者络绎不绝。1980年后重修。洞前现有步云楼、玉升亭、伴日亭、险峰亭、翠峰亭、稍息亭等景点。清光绪十一年,中法战争时期,提督鲍超统军于此时,登山游览题词:“文西山高而秀,蔚然可观者,其惟三元古洞乎。四壁天然,开斧凿痕,脱尘俗气,真仙境也。蜀之剑阁眉,其雄秀仿佛似之……。”盛赞此洞之美景。

☚ 画山   尧山 ☛
三元洞

三元洞

又称三官洞,位于马鞍山市西南采石公园内,是采石矶上5个天然石洞中最大的一个,距市区7公里。洞体依崖临江,上下两层,洞外绝壁陡削直落大江,景色险奇。据《当涂县志》记载,清康熙年间定如和尚发现此洞。洞内供奉三元水府神位,称三元洞府。后池阳太守喻成龙筑“妙远阁”于洞崖上,飞檐临空,玲珑别致。下层洞壁有佛龛,临江有窗孔。石壁上小洞下通长江,水声淙淙,得名“龙王洞”。上层明亮宽敞,内设茶座,迎江有一排轩窗,可凭眺江上风光。
三元洞有不少民间传说,流传较广的是,古代有三位文士进京赴考,途径采石遇狂风大雨,江中舟船尽覆,他们因在此洞躲避,幸免于难,后来三人都中榜做官,故有“三元”和“三官”相联。其他类似传说也大都与遇险避难有关。实际上,“三元”和“三官”都是道教之神,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元,并作为天神、地神、水神的总称。中国古代神话原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三官神,道教承袭此说,道经中有《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采石矶素称天险,附近江面水急浪高,从早期洞中供水神位和民间传说多为解江上风浪之厄来看,古人称三元洞、三官洞,主要是对水神、水官神的一种祈愿。
三元洞现在是采石游览区的一个景点,洞前有小径可通矶后的翠螺山顶,并与其它景点相联。

☚ 樵山神仙洞   王乔洞 ☛
0000318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