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保太监下西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保太监下西洋

明初大规模的远洋航行,世界远程航海史上的创举。永乐三年(1405年),成祖使宦官郑和(即三保,保,一作宝)与副史王景弘率水手、官兵27800余人,乘“宝船”62艘,远航西洋(当时称今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间的海洋为西洋)。他们从苏州刘家港(今江苏张家港浏河镇)出发,到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苏门答腊、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经印度西岸折回,至1407年返国。以后又于1407~1409年、1409~1411年、1413~1415年、1417~1419年、1421~1422年(以上均在永乐时)、1431~1433(宣宗宣德时)出海,前后28年,7次(一说8次)远航,经三十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所乘的船,最大的长44丈4尺,阔18丈,可容1000人。这些航行比西方哥伦布、达·伽马等的航行早半个世纪以上,航队规模与船只之大,都超过他们几倍。郑和每到一地,都以瓷器、丝绸、铜铁器和金银等物,换取当地特产,与亚非各国加强联系。南洋各地至今还保留了不少有关郑和的遗迹。随行人员马欢著《瀛涯胜览》、费信著《星槎胜览》、巩珍著《西洋番国志》,记述航行中的见闻,都很有价值。

三保太监下西洋

三保太监下西洋

亦称“郑和下西洋”。明初由政府组织的大规模远洋航行。永乐三年( 1405 )成祖派遣内宫监太监郑和与副使王景弘率船师、水手、工匠、医官、通事、办事、书算手等技术和工作人员总计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分乘船只一百至二百多艘,其中宝船六十三艘,远航西洋(元明时称今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间的海洋为西洋)。从苏州刘家港(今江苏太仓东浏河镇)出发, 到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苏门答腊、锡兰等地,经印度西岸折回,至永乐五年( 1407 )返国。以后,于永乐五至七年( 1407—1409 )、七至九年( 1409—1411 )、十一至十三年( 1413—1415 ) 、十五至十七年( 1417—1419 )、十九至二十年( 1421—1422 )、宣德五至七年(1431—1433)出海。历时二十八年, 前后到达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曾到达非洲东海岸、红海海口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这些航行比西方哥伦布、达伽马等的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舰队规模和船只之大,都超过他们几倍。郑和每到一地, 都以瓷器、丝绸、铜铁器和金银等物,换取当地特产, 与亚非各国加强联系、发展友谊。南洋各地至今还保留了不少有关郑和的遗迹。

☚ 朝贡贸易   郑和航海图 ☛
三保太监下西洋

三保太监下西洋

亦称“郑和下西洋”。中国最早的大规模远洋航行。明永乐三年 (1405年) 至宣德八年 (1433年),郑和奉命率领船队七次出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规模远洋航行。郑和,本姓马,回民,云南昆阳人,洪武时被阉入宫。靖难之役中,从燕王起兵有功,朱棣赐他姓郑,提拔为内宫监太监。因小字三保,也称三保太监。明初社会经济的全面恢复,宋元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加强对外联系提供了有利条件。为远扬国威,结好邻国,探寻商路,明王朝派郑和组织船队下西洋 (现南洋和印度洋一带)。从1405年起,继之1407年、1409年、1413年、1417年、1421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远航。他率领的船队,经过中国的南海诸岛,跨越亚、非两洲,对占城 (越南南部)、真腊 (柬埔寨)、暹罗(泰国)、满剌加 (马六甲)、苏门答腊、旧港、爪哇、榜葛刺 (孟加拉)、古里 (在印度)、加异勒 (印度半岛)、锡兰山 (斯里兰卡)、溜山(马尔代夫)、忽鲁谟斯 (波斯湾)、阿丹 (阿拉伯半岛)、竹步 (索马里) 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郑和船队规模庞大,如第一次航行有船只62艘,水手、船师、卫兵、工匠、医生、翻译共2700多人,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可容1000多人。船队满载瓷器、茶叶、铁器、农具、丝绸、金银等物资,用以换回各国的象牙、香料、宝石等特产。每到一国,先把中国礼物赠予国王,以通和好,同时互相贸易,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联系。三保太监下西洋比哥伦布、达·伽马等的航行早半个世纪以上,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

☚ 土药   洋行 ☛

三保太监下西洋san bao tai jian xia xi yang

Expeditions to the Western Ocean led by Zheng He in the Ming Dynasty

三保太监下西洋

见“郑和下西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