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三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三制sān sān zhì〈名〉 三三制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组成上采取的制度,是党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体现。根据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通过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而确立。在这种制度下,政权机关(包括参议会和政府)的人员在配备上应是共产党员(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实现党的领导)、党外进步分子(代表和联系广大小资产阶级)、中间派(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各占1/3。目的在于既要保证中国共产党对政权的领导,又孤立顽固势力,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广泛团结各阶级、各阶层人民参加抗日民主政权活动。这一制度的实施,对当时团结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一党专政,推动全国民主化进程,并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三三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政策原则。根据这个政权政策原则,抗日民主政权政权机构人员的分配,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这是大体的规定,在最下级政权中,依具体情况必要时可作某种变动,以防止豪绅地主把持基层政权。 三三制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组成上采取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体现。对于孤立顽固势力,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打败日本侵略者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三三制的规定,在政权机构和民意机关的人员名额分配上,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和联系广大小资产阶级的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为防止地主豪绅钻进政权机关,规定基层政权的成份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酌情变通。这一制度对团结抗日、推动全国的民主化,反对蒋介石的一党专政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三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于1940年3月6日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规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占1/3;左派进步分子占1/3;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占1/3。并规定三三制政权的原则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的条件。1941年2月,陕甘宁边区率先实行三三制,随后其它抗日根据地也相继建立了三三制政权。 三三制 三三制Sansanzhi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上所实行的政策。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 规定了抗日民主政权中人员分配的原则, 即在参议会和政府里, 代表工人和贫农的共产党员, 代表小资产阶级的进步分子, 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 各占三分之一的名额。人们将此原则习称为 “三三制”。“三三制”原则的规定, 既保证了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 又团结了广大群众。此原则公布后,陕甘宁边区政府于1941年2月按这一原则率先进行了改选。此后, 其他各根据地也相继进行了改选,建立了三三制政权。“三三制”的实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对克服困难坚持抗战起了重要作用。 ☚ 中国远征军 减租减息 ☛ 三三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机关(包括参议会和政府)在人员组成上采取的一项政策。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权机构中,人数各占1/3。在基层政权机构中,人员的比例各酌情变动,以防止地主豪绅把持政权。毛泽东《团结到底》:“共产党员在敌人后方消灭敌伪政权建立抗日政权之时,应该采取我党中央所决定的‘三三制’,不论政府人员中或民意机关中,共产党员只占1/3,而使其他主张抗日民主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2/3。” 三三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组成上采取的制度。政权机关领导成员名额分配上,共产党员占1/3,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居于领导地位;非党进步人士占1/3,代表广大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占1/3,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体现了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对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和团结抗日起了积极作用。 三三制从1940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解放区政权实行的在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的制度。它保证了党的领导,增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 三三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时,在政权人员组成上所采取的分配政策。原则是:共产党员(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代表中等阶级和开明绅士)大体上各占三分之一。在最下级政权中,人员分配比例可作某种变动,以防豪绅地主把持政权。目的在于保证中国共产党对政权的领导,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派,对汉奸和反动派实行专政。 三三制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内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根据1940年3月中共中央《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指示精神,1941年5月,陕甘宁边区中央局提出《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着手进行“三三制”政权普选。根据这一原则,在边区参政会和政府中,代表工人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进步分子和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与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名额。它的实施,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调动了各阶级、阶层抗日的积极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